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启臻丨尊重乡村规律,遵循和利用乡村价值是振兴乡村的根本路径
userphoto

2022.07.20 浙江

关注

  如果我们不知道根在哪里,就会出现伤根的行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存在的价值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当下乡愁体泛滥的时候,“乡村,承载着几千年沉淀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生存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特有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乡村生产和生态价值,也表现为乡村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形成了多种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乡村结构体系,承载着几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生存智慧。

  早在十年期,作者就在国内率先研究和提出乡村价值的概念,并一直奔走呼吁。在多年的基层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地方的乡村建设忽视乡村价值、另起炉灶,结果最终失败。“根本原因是人们看不到乡村存在的价值,认为乡村是落后的,只能被消灭。实际上,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乡村价值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破坏了这个根,失去了这个基础,乡村也只能走向衰败。”

  作者通过全书十个章节,重点论述了六个方面的关系,从理论到方法,书中为尊重乡村规律,遵循和利用乡村价值。同时,书中提出了一套基于乡村价值理论的乡村振兴方法:整理乡村资源—发现乡村价值—放大价值—制度创新—要素引进。

  “概括讲,乡村振兴要着眼于乡村结构修复,使其应有的价值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实现并发扬光大。”

  一、乡村是围绕产业成长的

  作者在书中指出,乡村本质上是围绕乡村生产而产生并成长的,产业兴旺首先要了解乡村产业的类型,乡村产业不仅包括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包括了手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包括田间生产,也包括庭院经济。产业兴旺一定是多业并举,走特色和融合发展的道路,乡村为产业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其次,乡村产业兴旺要了解乡村与各类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不仅论述了乡村与乡村产业的关系,还论述了失去乡村的后果及损失,为建设适合生产的乡村提供了依据,避免出现为建设乡村而削弱生产和生计的现象。

  二、乡村是生态文明的模板

  针对乡村生态宜居与乡村生态价值,书中重点论述了乡村的生态系统。乡村是生态文明的模板,生态理念渗透到乡村的建筑、结构、生产、生活和习俗与信仰之中,传统乡村处处充满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特别是循环利用、低碳生活等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要照搬城市建设的套路,而是要遵循乡村特点,从传统乡村中汲取生态智慧。特别是乡村在有机循环、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维系生态多样性、山水林田路浑然一体等方面,需要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扬光大。

  三、乡村是村民的生活方式

  乡村作为乡村居民的生活空间,与城市不同之处在于乡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农户的生产满足农民自己大部分生活需求,是乡村提供给农民的重要福利。作者认为,去货币化的消费方式,以情感为基础的人际交流,以群体为特征的闲暇方式,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只有在乡村环境下才有存在的可能和意义。现代城市病的出现,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乡村的生活价值,一些地区把乡村建设成为“养老、养生、养心”的三养社区,凸显乡村生态宜居的价值,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乡村与城市功能上的互补,是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家园的重要理念和路径。

  四、乡村的文化价值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乡风文明要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来实现。作者在书中提出,乡村的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乡村有哪些文化类型,乡村被称为文化宝库,充满生存智慧的农业文化,优秀的传统美德、丰富的民俗与节日、民间文学艺术,还包括现代文化科技的普及以及城市生活的影响与融合等,乡村文化建设只有在尊重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文化需要。其次,乡村文化建设要研究探讨传统文化与乡村的关系,《把根留住》揭示乡村文化载体的价值,为保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依据。

  五、乡村是一个天然的教化空间

  “传统乡村是一个天然的教化空间,这是由乡村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决定的。”作者指出,乡村开放的院落是形成熟人社会的空间基础,为村落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创造了条件。乡村的劳动、交往、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都是实施教化的重要载体。家风、家训、乡村舆论和村规民约,是维系着乡村秩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通过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融合作用来实现。因此,要充分利用乡村固有的自治传统和德治优势,为乡村提供现代治理资源。

  六、向往的乡村

  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编著的《把根留住》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不仅提出了乡村振兴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同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通俗地向人们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通过多个视角归纳总结了振兴乡村的路径。为分析乡村、研究乡村和建设乡村提供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把乡村振兴的概念和理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使之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同时,书中也吸收了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乡村价值和乡村建设的见解,旨在启发人们多向度思考乡村和认识乡村。

  《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一书从文化载体意义上阐述了乡村存在的重要性,揭示了乡村与生产、生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乡村振兴只有在充分尊重乡村价值体系基础上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村落消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这是作者的本意,也是这本书的价值。




荐稿|农民问题研究所号

转载审编 |龙跃波




书讯4


《把根留住》新书发布会

暨“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研讨会”

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为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乡村存在的价值,2019年4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共同举办《把根留住》新书发布会暨“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介绍《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一书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北京市相关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乡村价值阐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容和路径,介绍和分析乡村振兴的案例和经验。

作者简介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3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40多部,特别在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农民组织与农民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已出版的《留住美丽乡村》《柔性扶贫》等著作,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出席会议人员:

朱守银: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  平:中央党校文史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英洪: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

朱启酒:北京市美丽乡村特聘专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

彭维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新农村文化研究所所长、党办副主任

焦  宏:农民日报副秘书长,新闻采访中心主任

李华东: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张德林: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院长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瑞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
联合举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聚磅礴动力 振兴美丽乡村
三益耕读书院(原耕读大学)2023招生简章
“大农业”有助推动乡村振兴
“彩虹村”的样本价值
关注农业,农村,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文明的根在农业,有机农业的关键在农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