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时,温州人是这样看电影的……

那时这样看电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的电影院设施都比较简陋,影片也很稀少,屏幕是用“白布”嵌上黑布边,四角拉上绳子挂在台中央,因为放映厅有很多窗户,放映前管理员要把窗帘逐个拉上。


在炎热的夏天,也就少数几台吊扇在悠悠晃动着,观众享受影片的同时也饱受闷热之苦。因此一些老影迷对几座电影院的吊扇位置了如指掌,在售票处,这些吊扇下的位置自然成了宠儿。


▲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院


当时电影拷贝比较紧张,一般是几座影院同时放映一部影片,因此中途要“跑片”。据时人回忆,看电影时常出现中断的情况,少则5—10分钟,多则半个小时,这时影院里就会出现整齐的跺脚声和嘘声,有些不耐烦的观众还会跑到大门口观望跑片员到了没有。一旦看见气喘吁吁的跑片员拎着帆布袋来了,就大声往里传消息:“片来了,片来了……”这时放映厅便又恢复了宁静。


▲五马街口电影宣传画廊(1987年)


电影放映前,影院门口会出现一幕奇特的景象:夜幕降临,一盏盏灰暗的煤油灯前,小贩们提着大大的篮子,里头摆着一排排玻璃匣子,放着当时的零食——橄榄、瓜子、五香豆,小贩们高声吆喝着“橄榄两头尖,吃了还要添,正宗的上海五香豆!”



“两个轮子”跑片忙

那时,由于一个拷贝经常一天内要在三四家影院轮流传递放映,每家电影院几乎都有一到两名专业的“跑片员”。


▲文成县农村放映队奔赴山村放映途中(1975年)


曾先后在温州地区药厂电影俱乐部、瓯江电影院、大众电影院等从事了20多年跑片员工作的林建立回忆,当时影片用的都是小片盘,一般一个拷贝至少有10来个片盘,一个片盘只能放10分钟左右,所以往往第一家影院刚刚放完第一、二个片盘,跑片员则已经骑着自行车马不停蹄地将第一、二个片盘送往下一家。而这期间花在路上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左右。


▲瓯江电影院


由于当时的放映设备比较落后,既没有自动交换机,也没有自动倒片机,如果遇上停电,片子卡在机器里,跑片员就更是叫苦连天,甚至误场。



文字来源:《温州电影旧事》戴文龙、《温州老牌电影院》郭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的区别
世纪映画
解放前的新疆电影
电影院播放的电影片源也是光盘吗?怎么保证新电影发放到每个影院不会外泄片源?
南阳古城,你不知道的“慢生活”(3)
你我的四十年(三)| 司成民的光影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