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7《颐卦》-颐养之道

《颐卦》-颐养之道

第二十七卦 颐卦 山雷颐卦

本卦的卦象是上卦为艮为山为止,下卦为震为雷为动,是雷在山下震动之象。吃东西时,一般是上颚不动,下颚在动,这就与本卦的上卦不动而下卦雷动相似,因此本卦象征颐养。这一卦主要讲的是颐养以及养生的问题,由此引申含义。本卦的卦形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四个阴爻,上下两个阳爻就像上、下颚,而中间的四个阴爻则像两排牙齿。整个卦形就像人的嘴巴。嘴巴是吃东西的,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保养生命,这就叫颐养,也就是东方文化很重视的养生之道。嘴巴除了吃饭,还有说话的功能,但“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如不谨慎节制,就会危害养生。本卦的下卦是震,象征动,这就好比嘴巴可以言语、饮食,上卦是艮,象征止,就是语言以及饮食的节制。这也说明了本卦的主旨,慎言可养德,节食可养身。

——颐卦外实内虚,阳虚阴实,实则可以养人,所以彖传说:“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此卦含有颐养天年的意思,所以卦辞说“颐,贞吉”,属于上上卦。

颐卦六爻看,分为两种类型。下三爻为震为动,象征下颚咀嚼食物,所求在物,贪于口腹之欲,只养体不养德,因此下三爻的爻辞都是含有凶兆的。上三爻为艮为止,象征上颚止而不动,节制饮食,所求在德。此现象说明养德为重,养口为轻,以德养生才是吉祥正道。本卦六个爻中,上下两个阳爻皆可自养或养人,中间四个阴爻皆需求养于人。但因为第一爻虽然阳实足以自养,却因处于下体之下,思想境界低卑,只知道吃独食,炫耀的向人展示自己因含满食物而高高鼓起的腮帮子。而第六爻不仅阳刚充沛,更兼境界高超,所以能做到“由颐”,就是天下由之以养的意思。再看中间的四个阴爻,虽然都因为阴虚之质而求养于人,境界又大不相同。处于下体的第二、第三爻的“颠颐”、“拂颐”,是以含损德,颊颜求食而害于养生;第四、第五爻的“拂颐”、“拂经”则是求贤问道,自养其德,因此利于养生。这六个爻,好比世间百态,高尚的、卑劣的、慷慨的、吝啬的,一个个都栩栩如生,在我们的身边,每一爻都能找到他们的“形象代言人”。但本卦最推崇的还是第六爻,因为它不仅颐养自身,还能兼养天下。既养己又养人,既养体又养德,这才是颐养的正道,是养生的不二法门。

卦形象征“颐养”。上为艮为山,义为止,下卦为震为雷,义为动:山下响着震雷,下动上止,犹如口中嚼食,喻示进食以获“颐养”。颐养需要充分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但更需要精神食粮为指导,前者是基础,后者起支配作用。本卦的颐养观就是:养德重于养身,养生先养德,以养德促养生。

——颐养时代是享乐的时代,是怡情养志的时代,是人类社会第五个理想时代的幸福颐养期,值得珍惜爱护。但切不可违背正常的颐养途径,要自养、他养、上下互养相结合。

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译文:颐卦象征颐养: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观察颐养之道,于是明白要依靠自己谋求食物。

*注释——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雷在山中,正是春暖之际,天地养育万物之时。在《易经》看来,正喻示圣人依时养贤育民,贤人修德养身。自求口实:口实,即口粮;自求口实犹言自求口粮。

解读:颐,一为饮食之状;二为以食物营养之义;三引申为“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及万民”。这个养并非以食物养,实际上还是以养德,这是广义的颐。贞吉,正固吉祥。何为正固?民以食为天,讲吃饭的事大于天,这当然正固。吉,是以饮食为营养,当然就能得吉。观颐,观就是观察,颐,就是养,就是观其所养。这“观”当然不仅仅是观他,同时也要自观。这个“其”也代表了自己,所以也要观其自养,也就是“自求口实”即“自求口福”。颐养他人不能自己不吃饭,也要颐养自己,只有把自己养好,才能养人,这是一个基本的常理。这里还引申出一层意思,就是自养的修养,自求就是自己考察自己的修养实不实在,“实”是衣食之养为实,这是物质的养,道德的修养是精神之养,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特别对于君子而言,精神上的道德修养格外重要。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译文:颐卦的卦辞讲,“坚守正道吉祥”,意思是依循正道颐养“人我”则吉祥。“观察颐养”,就是观察颐养的对象。“自食其力”,就是观察他怎样养活自己。天地养育万物,圣人颐养贤人、养育万民。颐养“物”“我”不失其时,这是多么伟大啊。

解读:“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观其所养与观其自养,是从两个方面说,归结起来还是一个“养”字。无论养人还是自养,所要看的重点在所养之道正与不正。“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养的问题是一个关乎天地自然,国家社会,民生百姓的大问题,把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全纳入养的问题中来。天地养万物当然是有一定规律的。雨露阳光的施与,四时阴阳的交叠,没有差错就是正。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应与天地养万物一样,也是有规律的。圣人是统治者,统治者养人主要是养贤的问题,通过养贤,以养百姓。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译文:雷在山下震动,引申为咀嚼食物时,上颚静止不动,下颚活动的状态,象征颐养。君子观此象,思养生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以养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注释——山下有雷:古人认为,天暖之时,雷生于地,震动万物,萌发生长。

解读:山下有雷,上止下动,有口颊之象。与口颊相关的事有二,一是言语,二是饮食。君子观此象明白,要谨慎言语,节制饮食。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言语一出而不可收,饮食一入而不可复出。所以,言语和饮食最应慎重对待。就个人来说,言语就是言语,饮食就是饮食。就国家来说,言语包括政策法令,饮食包括税收赋入。国家的言语尤其需要慎重,国家的饮食尤其需要节制。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译文:舍弃你灵龟般的美质,而观看我垂腮进食,有凶险。

*注释——舍:舍弃。尔:你。灵龟:喻阳刚秀美之质,可不求养于外者。观我朵颐:谓贪口腹之欲,失其本性之灵明者。朵,颐垂下动貌。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译文:观看我垂腮进食,说明初九的求养行为不值得尊重。

解读:初九是阳刚之才且与六四相应,论其才智,完全可以像灵龟那样自养而不求养于外,但现在它居于动体,不免贪欲心动而求养于外,结果阳反观阴朵颐,必凶。爻辞借用六四的口气讲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你本来是灵龟,不需要求养于外就能活着,现在怎么舍弃了灵龟的特性,看到我就流口水?观看我朵颐。初九阳刚本应养阴,现在却要求养于阴,必凶。初九是刚健明智之才,本来的可贵的。依照孟子的说法,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今初九以阳光之才竟“观我朵颐”,企求小体之养,则其才也不足贵了。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译文:颠倒向下求获颐养,又违背常理向高丘上的尊者(上九)索求颐养,往前进发必有凶险。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译文:六二往前进发必有凶险,说明前行得不到同类的相助。

*注释——颠:颠倒。拂经:拂,违背。经,经常,常理。颐:颐养。征:行也。

解读:颐卦的六爻不是讲颠就是讲拂。讲颠的是求养于下,讲拂的是求养于上。六二因与初九比,乃求养于初九,但未达到目的,又违背常理,越过六五求养于上九,结果,既触犯了六五,也未得到上九之养,征凶是必然的。失其类,六二失去六五。六二与六五都是阴爻且都居中位,为同类。

六二居中得正,应该是不缺颐养的,但他心不足,还要向外求养,颠倒向下求养于初九,不成功,又越过六五向上求养于上九。求养于下叫做颠颐,求养于上叫做拂颐。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译文:违背颐养的正道常理,要坚守正道以防凶险。将有十年之久不能有所作为,没有什么利益。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译文:十年之久不能有所作为,因为六三与颐养正道大相违背。

*注释——拂颐:拂,违背。颐,这里指颐养之道。

解读:六三是阴居阳位,违中失正,同时又处于下卦动体之极,乃是邪辟浮躁之徒,贪食无厌之辈,为了求养于人,必然无所不至。由于拂逆常理,媚上贪求,最终会被断绝食物来源,不仅无法满足口腹之欲,甚至造成道德沦丧。这样的人,长期不能振作,身心疲惫,无所作为,极为有害于养生,所以爻辞告诫他,要守正防凶。

六三阴居阴位,是震卦的上位,震卦为动,他动到了极点,所以为拂颐,即违逆常理的颐养。六三为了颐养自己,就去掠夺他人,这就是违逆常理。贞凶,贞就是守持正固,这里也就是自己养自己,这是正常合理的,但其因为贪心去掠夺他人食物以获取颐养,就是大大地违背常理了,当然会招来凶险,即“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这里十年是一个概数,说明这个凶太大了,甚至有余殃和后患,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无利可图。因为他违逆了一样之道,颐养之道是天道,违逆天道是大为凶险的。因为“天道不可违”。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译文:颠倒向下求养(求德而不说求食),吉祥。像老虎一样的虎视眈眈的注视,欲望很迫切,没有过错。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译文:颠倒向下求养而得到吉祥,说明六四居上而能放出美德的光辉。

解读:六二、六四“颠颐”,都是颠倒向下求养,所不同的是六二居于下卦震体,而六四居于上卦的艮体。震为动,是贪食之象,只养体不养德,求食于人,故多凶。而艮为止,能清心寡欲,节制饮食,所求在道,以德自养,身心皆安,所以得养生之正道而吉祥。在震体的下三爻与在艮体的上三爻都有此差异。六四是阴虚之体,下与初九阳实相应。阴居阴位,自感不足,主动向下求贤自辅,问道于初九,以自养其德。不耻下问、乐于向善,正是美德的表现,所以《象传》说“上施光也”。

六四不是求养食物,而是求养美德,求贤若渴,当然不会有咎害。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同时也暗示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译文:违背常理,安居守正可获吉祥,不可涉越大河巨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译文:安居守正可获吉祥,说明六五应该顺从上九。

解读:六二“拂经”、六三“拂颐”皆凶,六五“拂经”却吉。是因为六二、六三处于下卦震体,贪食无厌,而六五处于上卦艮体,止而不动的缘故。震体三爻皆凶,艮体三爻皆吉。六五本来是违逆颐养常理的,他虽居于至尊的君位,却是阴虚无实之质,不仅不能养天下,甚至连自己也要求养于上九阳实。这就是六五违逆于常理的地方,所以称为“拂经”。不过,六五有柔顺之性,又居于上卦艮体之中央,能够安居而守中,以阴承阳,顺从于邻近的上九阳刚。这就象征着谦虚的君主礼求于贤人,问道于能臣。借他人智慧以自养其德,这便是处于六五的处境中自我颐养的正道。所以《象传》说:“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六五以阴虚之质,只宜静养,以利于生命力的逐渐生长和积累,切不可轻举妄动,冒险犯难,随便耗损虚弱的元气。所以爻辞告诫“不可涉越大川”。只有当元气积蓄充足之日,阴虚转化为阳实之时,自我蓄养已足,才能兼养天下。

六五身居尊位,担当重任,有着颐养贤才百姓的义务,但他毕竟力量有限,所以需要向上求养于上九,不光是求食,还要求德,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还是吉祥的。六五“居贞之吉”,不是它贞固自守得到的,是由于它“顺以从上也”,借助上九的力量获得的。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译文:由它(上九)获得颐养,谨慎防危可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译文:由它(上九)获得颐养,谨慎防危可获吉祥,这是大有福庆之事。

解读:上九是本卦的卦主阳为实,阴为虚。“实”养人,“虚”求养于人。颐卦中间的四阴爻都求养于上下二阳,而二阳又以上九为主。上九是艮止的最上一爻,四阴爻都由它而得以养,所以叫做“由颐”。由颐当得吉。然而他毕竟是人臣,以人臣当养天下之重任,必须常怀危厉,戒慎恐惧,方可得吉,所以叫做“厉吉”。“利涉大川”与“厉吉”相联系。“利涉大川”里面包含着“厉”和“吉”两层意思。因为要解决大艰大险的问题,所以厉,因为能够解决大艰大险的问题,所以吉。大有庆,非一人之庆,乃天下之庆。上九之“厉吉”,不是它自己的功劳,是由于六五对它的信任、依赖和顺从而获得的。这与六五小象的说法相对应。六五居贞之吉,不是它贞固自守得到的,是由于它“顺以从上也”,借助上九的力量获得的。

上九吉,因为他有功德。“由颐”,由这一爻来养万民,养万物,养贤人,这就是由颐,由他来养。为什么由他来养?六五正是依靠他去施教于万民,施教于贤人,所以也还是依赖他去渡过难关险滩,所以象辞说“由颐,厉吉,大有庆也”。在大畜卦中是六五有庆、六四有喜,这里是上九有庆,而且是大有庆、大庆。

——***南京教学点、南京三易元文化传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译注之上经:颐卦第二十七(䷚)
《易经》导读(五十八)——第27卦《颐》卦(下)
周易·象传(一)
《周易》之“颐卦”
明一课堂·周易解读 第221讲·颐卦(7)
《易经》笔记之颐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