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尽在不言中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尽在不言中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修道,修身,风水,命运……都在这句话里。

人生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人身与天地是同一本原、同一运转规律、同一构造的,人体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在各方面均有对应、协同关系。宇宙是由混沌状态的原始大气所组成的,道或元气造化天地万物。人的生命,也是由道(虚无)产生的。道生神,神生炁,炁生精(父母交媾),精形成人身;或无极而太极,又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五行。

 人身也同天地一样,具有阴阳、五行、四气、八卦的构造和特点,而且其形相亦像天地。人身中气液的运行法度,也与天地日月一致;一日十二时当一年十二月;身中三百六十脉当一年三百六十日;心肾相距八寸四分为天地定位之比;一昼间气液在身中的运转,与一年间天地之气的运转同度。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钟吕传道集》)总之,人法天像地,为天地之缩影,而天地,也可看作人身之放大,所谓天法象我,我法象天(《真气还元铭》)。

 宇宙是大周天,而修炼合气之法,可以使人体小宇宙融入自然大宇宙中,使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混为一体,从而实现人体与宇宙之间的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凡真诚修炼合气之法者,可以通过人体八万四千毛孔与大自然相通,这样就可以使人始终处于一种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奇妙境界里。在修炼过程中,使自己融入大自然,会产生天、地、人合一,与宇宙同体,逍遥自在的感觉。由此,渐由凡人可升至神仙境界。

 “天人合一。所谓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内经图》的中心内容,即题跋中所明言:“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这种呼吸方法在于任督二脉的逐渐沟通,该图在于系统地反映人身阴阳二气运行的具体操作;直观地揭示人体任督二脉周天功的气机运行。此即人天相应、人天相符、人天合一之意象,将天体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合二为一,生动地点明了人是宇宙的小象或缩影”;形象地描绘了人是宇宙的精灵”,即人体内外结构、五行阴阳二气潜在契机的运行。核心是太极图的形象描绘,太极学说的派生和应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具体验证!

天地乾坤阴阳也!凡地理环境局部构成乾坤阴阳,即是一方小天地。此方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同呼吸,便得大天地的能量,所谓的风水宝地是也!所谓大天地决定小天地,小天地取决于大天地,小天地是在大天地的范围内运行。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小环境在大环境下运行,如同内部环境是在外部环境下运行的道理一样,所以只要外围风水环境好了,内部的风水环境也差不到哪里去一模一样的道理。即使是内部小天地存在着一定的煞气和凶险,只要大范围大天地没有所谓的凶险和煞气,内部环境是可以随意调整和调理的啊!其实风水之中宇宙才是大天地,外部环境是中天地,内部环境是小天地,大中小三个天地同呼吸,便能共能量。……

 修道,是我之身心符合道与道共鸣。修身即是修持自身的这个小天地,达到同天地同呼吸,共能量的状态,便可望寿与天齐。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人之有病,犹天地阴阳之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

  

万物的命运生老病死,都是受春夏秋冬,宇宙大天地在影响。影响越大吉凶越明显。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天气候炎热,万物不断地生长;秋天日渐凉爽,进入了成熟的季节冬天天寒地冻,万物都躲藏休眠以积蓄第二年生长的力量。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征,会对万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万物的五行能量有强弱的变化。不仅四时有不同的五行,而且每月也有不同的五行属性。万物皆被五行所生克制化,便有了生老病死,富贵贫贱穷通。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即是减弱大天地对人身小天地的影响。夏不畏暑,冬不怕寒,一年四季皆是一生单衣,四时五行一般情况对他无甚影响,即是功夫大成之人。不是地仙便是人仙。

行走在岁月的小巷,听风,读雨,夜色空寂,一切烟云,皆会慢慢散去,光阴眷顾,你我默默相依,慢慢老去,红尘若可安好,便可不悲不喜,不离不弃,情真意切,绵绵无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说人是一个小宇宙?
录《八字正解---徐伟刚》(一) - 南山一樵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体小天地有感(一)
从「天人合一」到「与天地同寿」
张广苓老师浅谈如何学习易学与中医?
天人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