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31岁:2个我,3份工作,和第4次留学梦

- 真实的选择 -

Stella 一名从小到大的优等生、“别人家的乖孩子”;一位毕业8年里在体制内外折腾了一圈的职场人。

她曾随心所欲选工作,又为自己“选错”了工作深深懊悔;而从最不喜欢的工作里,她又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儿;于是去年,30岁的她,在这个女孩子最该“稳定”的年纪,决定“抛家弃夫出国留学。”

她梳理了2个不同版本的“我”,3段工作辗转,十几年中的4次留学想法,和你分享:大大小小的决定,怎样细致地铺垫出了人生的走向。

如果你还是在校生,或许可以藉她留学、考研和求职经历,“反观”当前下选择的可能后果;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可能会从她的职业转轨和自我分析中,看到自己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全文约5300字,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Stella小档案

201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本科(GPA3.6/4.0),做了1年雅思托福教师,考研攻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GPA3.92/4.0),毕业后在事业单位教过高中科普英语竞赛、外企担任Live Demo Teacher Mentor。

目前获得dream school拉夫堡大学组织心理学专业录取(20%的卓越奖学金);正在准备港大面试。

01

我 vs 别人眼中的我

初中,我几乎都是全班第一,全年级前十。中考,我听妈妈的建议决定直升。

高中,我几乎都是全年级第二。高考听了妈妈的建议,决定第一志愿填一所稳进的学校。

上学路上,我坐在爸爸的车里背英语单词;课间,我抓紧一分一秒完成作业;课余,我是学生会骨干,文学社、广播社社长。

大学,我是上外自律委员会副主席,外联部副部长;辅修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经济法,自学考了复旦行政管理。

毕业工作,我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份月入过万的工作。工作1年后考了华师大研究生,我是优秀研究生干部,在全国最好的教育学部之一学习,绩点3.92/4.0。研究生毕业,我进入了稳定的事业单位,有编制。

可惜,那只是别人眼中的我。

其实对我来说……

中考直升,因为我的数学太差又不想努力学好。直升可以让我从初三下一路尽情玩耍到暑假;

高考被录取了第一志愿,因为这个志愿对我来说,数学只要考90分就能基本锁定录取线。但事实上我考了137,错过了心心念念的魔都东北某高校。

上学路上背单词,因为我昨晚打游戏到12点,根本没时间在家背单词;抓紧完成作业,因为回家后的时间需要贡献给动漫和小说,并不能浪费在写作业上。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才能够有足够理由晚回家。这样,我可以和初恋一起坐车回家,跟比我大八岁的小哥哥谈恋爱,偷偷去见一面聊了很久的网友。

辅修国际经济法,因为我当时的男朋友是法学专业的,我想有点共同语言;自学考了行政管理,因为我当时的男朋友是复旦的,我可以名正言顺去复旦谈恋爱。

读了教育学的研究生,因为我偷懒不想上班,而读书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挡箭牌。

别人眼中,我是很乖的“别人家的孩子”,人生一路顺风。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热爱放弃,难得认真,博而不精的王者荣耀人民币玩家;一只游走在勇敢与胆怯之间,等待生活踹自己一脚的鸵鸟本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非但没有成熟一点,反而愈加任性:

2018年,30岁的我顺利结婚了。可是我的丈夫人选,全家人几乎都不怎么满意;2019年,理论上我应该正在孕育一个可爱的宝宝,准备好做一名幸福的贤妻良母。而事实上,我不但没有生孩子的打算,还正要“抛家弃夫”出国留学。

△ 我的先生Jerry。他很平凡,却愿意和我一起对抗世界!

Part2  

毕业8年,3份工作

那些影响人生的重要经历

2010年,我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换了3份工作。每一次,在有风险的机会和保守收益的选择中,我选择了保守;而每一次转换,我都是为了找一条更轻松的路。

兜兜转转8年我发现,所有轻松简单的事情之后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托福雅思培训老师。

本科的四年由于太过丰富,转瞬即逝,而我还没有想好自己毕业到底想做什么。于是我问了一下,我到底能做什么?

上外给了我一个神奇的光环——即便我是学中文教学的,依然有人默认我的英语很好。于是,我就去了英语培训机构。

我从没预料到的是,这个行业是如此的赚钱。

作为一个菜鸟老师,居然在工作的第一个月拿到手了接近1万元,而我大学四年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800元,一年的学费也只有5000元。

我还记得我捧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去逛商场,按着菜单把味千拉面所有我没有吃过的小吃全都点了一遍。回家的时候,我带走了六个打包盒。我好像初步体会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觉。

同样,我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是如此辛苦的一年。

七月恰逢培训机构最繁忙的暑假。每晚九点回到家,备课到凌晨两三点,睡四个小时就需要开始第二天继续八小时的课程安排。整整一年,我似乎都没有看到过上海的地上交通,因为地铁是通勤最稳定的保障,而多睡五分钟对我而言真的前所未有的重要。

△ 我家的狗~非常羡慕他每天睡到自然醒

当然,人是不能够像机器一样连续高强度运转的。我开始幻想能拥抱一份朝九晚五不加班的轻松工作。

何以解忧?唯有成为有编制的英语老师!

于是为了能够以应届生的身份应聘体制内工作,工作了两年的我去考了华师大的教育学硕士。

2015年6月,我光荣毕业,顺利考上了上海闵行区的编制。并拿到一个offer

虽然我对于这份事业单位的工作具体要做些什么,会和什么样的领导和同事相处一概不知,但我听着“每天八点一刻上班,四点一刻下班,一般只有双休日有个三四节课”的安排,想着“虽然不高但是比一般学校都要高”的工资承诺,盘算着“离家地铁不过25分钟”的通勤,耳边回荡着人事老师说的“我们主任很喜欢你呀”,乐呵呵地去了。

普天同庆,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有编制的英语老师!开始一份我很满意,我的家人更加满意的工作、过上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生活!

我被美好的描述吸引,却忘记提前实习、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虚高的期待下,接踵而至的是深深的失落。

2015年7月,我没有想到我的工资是4500元;8月,我更没有想到是4200元;原来这就是比一般学校老师都要高的工资了。

2015年10月,我没有想到我工作到了接近晚上9点,而我的工作内容是敲章。终于熬到难得的一天休息,我守着手机万分心不甘情不愿地等着必将到来的领导电话,去加班,然后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继续敲章。

△还有某一个记不清楚的月份,那个月,我主要的工作是用八四消毒液洗会议领导们喝过的杯子。

我不断被领导请到办公室接受教育,教育我不应该着急着拉拢同事关系,不应该在朋友圈炫耀。

我努力思考,如何能够达到领导的要求,思考的重点是:

给领导泡茶,应该放多少茶叶,多少水,水温如何才能够呈现领导想要的完美效果?

五点了,是不是可以下班了,是不是应该向领导请示一下,是不是真的可以下班了?

我在认真体悟领导的批评:

男生是不应该倒水的,因为倒水是女生该做的事情;女生拿重物不值得表扬,因为这个应该是男生做的事情。

当被领导像父亲骂女儿那般严厉批评之后,我也像正常的女儿一样,将一只笔转到飞出五指。

我没有预料到这些事业单位的日常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在很长时间里责怪自己,为什么做出了一个如此错误的决定?让我的每一天如此艰难?

这是我第一次那么想要脱离一份工作,我也彻底被祥林嫂附身,通过抱怨孜孜不倦地向身边的人传递着负能量。

萦绕我心头的问题只有一个:

我是不是应该离开这份工作?

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想离开,但是我不想自己来做这个决定。于是,我开始咨询身边的人。

我做了长长的铺垫,告诉我的父母这份工作有多么不好,领导的风格多么不适合我。我期待着他们可以跟我说:那你不用做了,我们做其他的。

可是,我得到的回答是:这份工作有编制,很稳定。你一开始不适应,再坚持两三年,你们领导就不管你了。等你工作时间长了,新人进来了,你就有时间照顾家里,接孩子上学,还有寒暑假陪伴孩子,多好呀。你就忍忍吧。

我总结了奇葩领导二三事,咨询我的朋友们。我期待着他们可以跟我说:你的领导那么奇葩,赶紧走人。

可是,我得到的回答是:你怎么那么不成熟,国企事业单位都是这样的。你这工作很好啊,很多人想进也进不去,你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那个时候的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

你们看到我不开心了吗?我做这份工作那么不开心,你们还要我继续在那里煎熬。我就好像是一个想法特别奇怪的人,不被理解,还被最想要依赖、依靠的人们孤立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别人讲的道理更重要。

对于培训机构出身的我而言,工作到很晚或者临时的工作安排是日常,本不值得抱怨,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希望通过更多的授课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敲章、洗杯子这样的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工作上。

一年后,在家人中唯一的支持下(是的,感谢亲爱的老公Jerry),我终于离开了,跳槽到一家员工间等级制度不是非常明显的外企做live demo teacher;

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踏进那所外企,看着每个员工都拥有着自己的小储物箱,储物箱上面画着各种图案,有漫威英雄,有日本动漫,我深呼吸,好像终于感受到了自由的空气。稳定,编制在那一刻全都不重要了,我想要的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工作环境,做能够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工作,

从“体制外”跳入了“体制内”,又在“体制内”选择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高性价比工作,最后回到了“体制外”。我想“折腾”可能是我职业生涯初期的关键词了。后悔吗?我曾经一度是非常后悔的。

为什么说“一度”呢?因为也正是这一番折腾,把我的人生带到了一片新的天地——2018年7月,我正式决定出国留学。

03

30岁,第4次留学决定:

不怕风险,不再迷恋名校

说到出国,这已经是我生平第4次谋划申请——

初中的时候,我就受到律政题材的港剧影响幻想出国。dream school是Standford University, 著名常春藤大学加上全世界最优秀的法律系;

2010年上外大四的时候我也想出国,因为身边的同学们有一半人在忙着申请,别人成功申请名校,我就特别羡慕。

2011年,我在语言培训机构里教托福雅思,许多老师都是留学回来的,我觉得研究生的学历对于职业晋升很有帮助。(但当时工作了一年的我,卡里只有三万块积蓄,后来改国内考研)

前三次,留学于我而言,一直就是生命中向往的,却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但是这一次不同。根本上说,我不是为了出国,而是先决定了想要学的专业——工业组织与商业心理学”,才选择了留学。

能发现心理学下的这个冷门分支,反倒感谢到之前的所有工作经历——

找工作就好像谈恋爱,做了几份工作,交了几任男朋友之后,总会不由自主进行比较。我就把自己遇到过的领导们一一列出对比。

我发现,当自己遇到拥有很强expert power并且乐于帮助下属的领导时,我的motivation 会被极大地激发;

我发现同一个领导,类似的工作,我的motivation被消耗殆,而其他的同事们似乎仍然能够在这个我认为像“监狱”一样地方过着诗歌一般的生活。

那一刻,我意识到,组织中领导风格,秩序与员工的积极性的重要关系,而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不同的员工在motivation上有着全然不同的影响。

另外,跳槽到外企之后,我担任了mentor,自己也成了需要激励下属的小领导。时而会有其他mentor把她们认为教不好、或者难以沟通的新老师给我来带。

很神奇的是,他们对我来完全不是烫手的山芋,——我还记得,当一位培训了一个多月还未能上线的新老师在上线的第一个月就成为了top teacher, 我非常骄傲,他是我的mentee。

我感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为什么就一定要被框在一个所谓“公序良俗”的社会标准之中,有组织有纪律呢?

我期待有一天,每一位领导都能够了解自己员工的类型,采用适当的语言与行动最大程度上激励他们,而不是,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员工都嫌弃。

为了做好工作,我自主地去补充知识和技能,研究组织中的leadership 和motivation 。而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正好被完美包含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专业之中。

我开始研究哪里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学习这个专业。我打开搜索引擎,中国,美国,英国,澳洲,香港,新加坡一个一个国家的学校和专业看过来,最后发现英国和香港时间最短,费用最低,课程最符合我需求,考试方面只需要语言成绩,于一边工作一边申请的我而言是容易一些。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留学申请。

我的申请历程是曲折的。

当我拿着自己的简历,成绩单去中介一家一家咨询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你没有心理学的相关学科背景,跨学科申请商业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专业是非常困难的。

 (注:商业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略有不同)

有次我问一家机构的留学咨询顾问:我本科是学对外汉语的,辅修了法律的学士学位,现在在读复旦的行政管理的自学考试和教育学硕士,我能不能申请出国读商科呢?

他的回答是:你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不想关的专业?你读了那么多专业在我看来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我是学校的招生官一定不会要你的,因为你跳来跳去,没有定性啊。

还有一所申请机构的老师的确告诉我,我可以申请牛津、剑桥,前提是我申请的是教育学的相关专业。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没有很高背景要求的专业。

名校光环与荣耀已经快把我说服了,我的确就是有名校梦的——如果回到大四那时,我就觉得,留学就一定要去一所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名校。

但这一次,快要30岁的我,期待着职业生涯上的转型,从一名英语教师转变成为一名企业培训师;出国意味着花了时间、精力和钱,靠着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觉得一定要读一个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专业,不是为了留学而留学。

当我问到BBY是时候,知道这里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不只是因为我的一位室友,还有四位同学都通过BBY申请成功,而且其中四位都申请到了哈佛这样的金光灿灿的学校。而且因为我在咨询时得到的回复是:

好的,能说说看为什么吗?

你可以申请任何你想要申请的专业。

于是,2018年7月,我加入了BBY,开始准备申请组织心理学,一个只有风险的申请计划。

于是,2018年11月,我成功拿到了两所英国学校的offer,其中有一所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拉夫堡大学,2019 Times英国大学排名Top5,以及20%的卓越奖学金,而专业正是我心心念念的商业心理学。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人生如游戏,普通玩家选择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在游戏里面死掉,是有复活甲,有名刀,可以重开的。人生只有一次,选择满足别人的标准配置,真心不如选择满足自己的自定义配置,谁知道玩着玩着普通玩家不会晋升成高端玩家呢?如今,我还只是小星耀,希望今年我能够扶摇直上,上王者。

写在最后

人是如何做选择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很多人在分享的时候,可能会隐藏一些,为了维护自己的成功,或者保护住自己的人设。而我想分享真实的想法,我自己做决定的过程,可能对你会更加有参考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专业被亮“红牌”,即使是985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好
这些年我所走过的心理学之路(比你想象的更艰难)
浅谈留学中介的服务模式:传统制留学、导师制留学、双师制留学
孩子初高中留学,妈妈陪读,谁来陪留守爸爸?
留学路上的花式陷阱,简直防不胜防!不看这篇掉坑里怪谁?
英语基础不好便无缘留学名校?来看看他的故事丨体育留学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