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宿老师:第一人称“我”的妙用(高考示例 阐释)357

阅读下面的文章,体会第一人称“我”在文中的作用,若题目和立意不变,能否把本文的第一人称改换成第二人称“你”或第三人称“他”?三者比较利用第几人称更好些?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赏析】 有人形容读后的感悟为“动人心魄” !我想还可以用”振聋发聩”来概括吧,总而言之,这篇散文能传递给每一位读者巨大的警醒力、深刻的启迪性,是发人深省的!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转身”就意味着永别,心头的失落与惆怅,无以言表。作者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转身”之精彩瞬间,发掘出“转身”的深意:回味往昔的美好瞬间,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在珍爱生活与热爱生命中,更加幸福地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否则就会留下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痛心和遗憾。  

 

作者不仅从面上叙写无数次的“转身”后的痛心与遗憾,还精心选取生活中经典的画面精雕细刻:车站中,善良的年轻人转身离去;那年春天,在秦岭深处,一转身错失了纯真的女孩的模样;南大街路口,“我”充满爱心地寻找转身而逝的乞丐。


作者巧用第一人称聚合时空,精心打造一个个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转身”画面从内容上看,形散而神聚,有他人对“我”的关爱,有“我”对他人的关爱;从性质上看,“转身”之际充满着温暖人心的感动。这些或详或略的生动细节,传达出作者心灵的震撼。


从多个侧面、角度,全方位来展示“转身”内在的意蕴,让作者(“我”)这种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感悟撞击着阅者的心扉,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通过“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会、感悟,增强可信性和感染力。我见,我听,我感,我思,我悟,我悔,我憾……使得行文自由灵活,转换自然不突兀,内容丰实充盈,使文章选材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更容易收到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本文的第一人称不可换,因为转身涉及的对象有“”有“我”更有“”。我的转身是串联文本的线索、结构脉络,使得思路更清晰,情节复杂而不紊乱!


【关于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的表示方式之一,表意更直接,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可以直抒胸臆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


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一人称的妙处


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通过“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3.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在文中常见的第一人称


我(普通话)


俺(方言)


孤(古代皇帝的自称,与朕相近)


朕(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人家(常用于女性称谓)


寡人(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余;予


吾(辈)


在下(谦称在下)


鄙人(对自己的谦称)


私人


咱(自称之词)


洒家(是宋元时关西方言,犹咱)


小生(读书人自称)


本座(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或大人物的自称)


老夫(是指年龄超过七十男子的自我谦称)


哀家(古时候的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


贫道(道家子弟的谦称,也是修仙修真小说中修士的自我谦称)


【在试卷中的第一人称】阅读链接中的文本《船过青浪滩》再次体会“我”的妙处。


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结构上:“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使内容更加紧凑、集中。


手法上:运用第一人称。“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内容上:多角度多侧面表现相关内容,使得情节表现更丰富精彩。更便于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借“我”的反应,侧面表现青浪滩的凶险,感染力强:船过青浪滩时,“我”“头晕目眩”“失声惊叫”。


情节上:“我”推动情节发展。因“我”去压船篙,最终导致意外发生。


(答出三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卖笑的人

海因里希(德国)

每次别人问到我的职业时,我就会感到窘迫、尴尬,就会脸发红,心乱跳,就会期期艾艾、结结巴巴。可我一向还被人认为是个沉着自信的人。我羡慕那些能够说“我是泥瓦匠”的人。我羡慕理发师、会计、作家,因为这些职业的名称显而易见不言而喻,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无须作更多的繁琐解释。可是,对于类似的问题我却不得不回答:“我是个卖笑的人。”这种招认还不够,人家又要求你做更多的招认,因为我对第二个问题“您以此为生吗?”还得如实回答“是”。


老实说,我确实是靠我的笑过日子的,而且过得很好,因为用商业术语来说,这是个很畅销的抢手货。我是个出色的、训练有素的卖笑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我这样擅长各类型的笑,从笑的经验丰富性来讲,谁笑得也不如我,谁也没有我那样能掌握这门艺术的精细微妙之处。为了避免做使人腻味的解释,好久以来我就自称是个演员,可是我的演技和表情却太差劲了,模仿能力和演讲口才都那么贫乏,因此这个称号在我看来距离真实情况甚远;我酷爱真实,喜欢实事求是。而真实情况是我确实是个卖笑的人。我不是小丑也不是喜剧演员,我不是逗别人乐的人——我只是表演笑的。


我会像一个罗马皇帝或一个感觉灵敏的中小学生那样笑:我熟悉每个世纪每个阶层每个年龄段的笑,只要有需要,我都能轻而易举学会做到,就像有人学会修理鞋子一样。我胸中蕴藏着美洲的、非洲的笑,白种人的、红种人的、黄种人的笑——只要给我适当的报酬,我就会按照导演的命令使这些笑声回响起来。


我成了必不可少的人,我在唱片里笑,我在录音带里笑,就连电视导演都对我毕恭毕敬态度温和谦卑。我忧郁地笑,有节制地笑,神经质地笑——我像有轨电车检票员或食品行业学徒那样笑;早上笑,晚上笑,半夜笑或者黎明笑,总之一句话,不管什么地点和什么形式,只要需要有人笑,总是我出场;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需要我的笑,我就笑。???


不用说,这是一种费力而紧张的职业,尤其是我还得熟练掌握富有感染力的笑——这必须是我的专长,我自然明白。那些三四流的喜剧演员,他们老是不无理由地担心观众是否能听懂他们的妙语和警句,理所当然地要为全局的成败而提心吊胆。对他们来说,我同样是少不了的人。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也就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三四流的滑稽演员。


我每天晚上都在游乐场上抛头露面,人们几乎每晚都能在夜总会里见到我,在节目低潮时充当微妙的类似捧场者的角色,发出一通富有感染力的笑,以招徕一片不可捉摸的喝彩声,引得观众也会莫名其妙地哄堂大笑来。这项工作应该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就需要抓住机遇见机行事了:我那种尽情的、放荡不羁的笑不可来得过早,也不可来得过晚,必须恰合时宜、正是时候——我往往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计划,突然狂笑一下,使得全场观众同我一道哄叫起来,高潮就算出现了,沉闷的局面自然就改观了?


演出结束了,我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悄然走进更衣室,披上外衣;终于到了下班时间,这是再幸福不过的时刻了。回到家里,几乎总是发现这样的电报在等待我:“急需您的笑。安排在星期二录音。”于是,我稍微躺上一会儿,几小时后又匆匆踏上即将启动的快车,去为我的命运奔波了。


谁都能理解,在工作之余或是假期中,我再也没有心思笑了的原因。正如糕点师傅喜欢吃酸黄瓜,屠宰工人喜欢杏仁饼,面包师傅对腊肠的喜爱胜于面包;斗牛士把养鸽子作为业余爱好,拳击手见到他们的孩子鼻孔流血就会脸色发白一样。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我都心领神会,因此我在下班后就从来不笑。我是个严肃得要命的人,人们把我看成是一个悲观的厌世主义者,也许有道理吧。


我的妻子在我们刚结婚那几年里时常对我说:“笑一笑吧!”但后来她清楚地认识到我已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我紧张的面部肌肉,过度劳累的情绪,如果通过极严肃的表情能得以松弛一下的话,那么我也就感到欣慰了。是的,甚至别人的笑也会给我精神上带来刺激使我神经紧张,因为这种笑很容易使我想起自己的职业。因此,我们夫妇俩过着安详平静的生活,因为妻子也渐渐地忘记怎么笑了。


我有时无意碰见她在微笑,我也报之以微微一笑。我们低声交谈,因为我讨厌夜总会游乐场里的喧嚣打闹声,痛恨录音室里的那种嘈杂声。所以,我们婚姻生活里彼此交谈也都是悄没声儿的。不认识我的人以为我是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人,也许我是那么一个人,因为我为了笑而不得不老张开嘴,对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很厌烦。? 

??

我整天呆板着脸麻木不仁地打发日子,当然偶尔也会露出一点儿温和的笑容。而且,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否真的笑过。我认为我从来没有真的笑过。我的兄弟姐妹们说得好: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就这样,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着,却不了解我自己笑的含义所在。 


问题一:这篇小说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请你说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答案:

1.小说刻画了一个为生计所迫以卖笑为生,最终却丧失了笑的本性,是一个被社会异化扭曲了的畸形形象。使用第一人称便于心理描写,作者把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发掘其秘密、抒发其情感、表露其态度,揭示其性格。(主旨)


2.增加小说的可信度,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来叙写人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真实可信。(语言修辞)


3.内容丰富、行文自由。第一人称写法便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表现人物,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我”是串联情节的线索人物。(内容结构)


问题二:结合全文,理解“我这个曾以各种方式笑过的人,竟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笑声”这句话的含义。


方法指导:


两个“笑”的含义,解析原因,类比生活,获得启示


·【参考答案】一个以“卖笑”为职业的人,竟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发自内心的笑声。这看似荒诞矛盾不合逻辑,实则写出了“卖笑者”对自己“卖笑生涯”的厌倦及他的辛酸,讽刺意味浓,思想极为深刻。同时也告诫生活中的我们不要只为了谋生而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学生满分答案示例:刘颖

A出于工作需要我每天都要运用技巧表现出各种方式各种人的笑,是一个以各种方式却纯粹出于表演而笑的人

B生活中我严肃地要命,下班后从来不笑,自己的家人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笑,自己从未真心实意地笑过,因此他从来未听见过自己的笑声。

C通过前后看似不合逻辑的强烈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我麻木悲哀的一生,从未真心实意地笑过。

D我在工作中的笑都是模仿别人,因工作需要而笑,而非发自内心肺腑。

E长期地模仿他人笑声,让我失去了自我,已经不会以自己的方式会心大笑。生活中的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


问题三:“笑”本身代表一种善意,一种幸福。但一个从事“笑”这一职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却没有心思笑了,你认为这个人是否可怜?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这个人是可怜的。因为“笑”是人的一种本能,“笑”本身代表一种善意和幸福,但当一个人将笑作为谋生手段时,披上了利益的外衣的“笑”会使他感到厌倦,从而变得麻木了,生活中没有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声,便没有了情趣,所以这个人是可怜的。


学生满分答案示例:刘颖

·这个人十分可怜。

·A笑是人内心喜悦情感的一种表达,是与人沟通的纽带钥匙,然而他工作之余,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已不会再笑,好似一堵墙将其与人隔绝,着实可怜。

·B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他变得麻木,只会模仿别人的笑声,再也不会发自内心地笑,失去了自我的他,不仅可怜更可悲。

·C他的工作之余不会笑,影响了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不仅是自己的悲哀,更影响了家人,一个人的人生除了虚假的笑声连一次会心之笑都没有,可怜至极。

·D我们的人生需要真心实意地笑,用笑容消除隔阂,用笑容获得温暖、情谊,用笑容点缀生活,而他却失去了真正的笑,使生活失去了幸福的味道的可怜之人。

阅读下文理解主旨思想以及第一人称的效果

爱的盛宴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学生放寒假后到学校来看我,我问他“回家的感觉好不好”他说:“感觉最深的一点就是,吃饭不用刷卡!


”我哑然失笑,他却认真地说:“真的,老师,说起来有点儿俗,可我感觉最深的确实是这一点。您知道吗?我毕业后打算到欧洲去读研,到那时,想吃妈妈做的饭就难了。不是根您吹,我妈做的饭,称得上世界一流!管够,还唯恐你吃不好!我妈劝起饭来没完没了,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可我这心里头啊,却乐着呢!老师,我总记得您过去讲过的那个吃饺子的故事,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


我心头一热:“难得你还记得它。”


我的确给这一届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长年不回。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故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制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先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绝望至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个注射针管,调好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饺子的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个针管,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想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然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甚至以为那些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顿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桌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需刷卡,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的珍馐吧。



从前有一个小丑。他能给很多来观看他表演的人带来快乐。有一天,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说自己很不开心。心理医生建议他去看马戏团的小丑,说小丑会带给他开心。不料那个人说,他就是那个给人带来快乐的小丑。

给心灵一份释然

28班邵玉丽

 

给心灵一份释然,回归生命的本真。——题记

 

身为马戏团中小丑的他能为观众带去欢笑,而于其自身,却还是因内心的忧愁烦恼而彻夜难眠。由此可见,人的快乐与否并非由客观环境所决定,真正的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心,所以,朋友,请给心灵一份释然吧。

 

回望历史,能做到给心灵一份释然者众矣。

 

给心灵一份释然,是苏轼在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仍能“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旷达;是陶潜远离官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闲适;是柳永科举落第,世人嘲笑之中仍能写作“且把浮名换得潜斟低唱”的淡定……

 

面对客观环境的不利,无论是苏学士、陶渊明,抑或是柳三变,都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让自己在现实的无尽苦难中获得超脱。

 

放眼当下,亦不乏能给心灵释然者。

 

在她的听觉里,溪水是静止的;在她的视觉里,太阳是“黑色”的。然而就是听不到看不见的海伦凯勒喊出了“我发现这个世界是这样美好”的赞言。

 

世界知名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人生也遭遇过不顺,因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沦落到在一个裁缝店里做学徒。面对老板的轻视,谩骂,皮尔卡丹给心一份释然,找到灵魂的栖息地——服装设计,终创世界品牌。

 

“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残忍的,尤其是对于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贝多芬,然而不屈的音乐灵魂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压垮。当《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厅中奏响,不知激励了多少耳聪目明却失魂落魄者;当《月光》《致爱丽丝》的优美曲调萦荡在耳际,不知唤醒了多少因生活失意而抑郁寡欢者。

 

……

 

或许,人生是无常的,命途是多舛的,但面对生活的冷酷无情,他们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让自己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本真,收获快乐与成功。

 

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者众矣。

 

刘伟失去双臂,因病不能游泳之后,给自己了一份心灵的释然,重新在钢琴上起舞;章子怡面对某观众的怀疑,给自己一份心灵的释然,用实力证明自己在表演上的能力;五岁小女孩路玉婷在父亲离世母亲重病,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给心灵一份释然,以微笑面对生活……

 

无数的事实证明,能给心灵释然者必将收获幸福快乐无限。

 

明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给心灵一份释然,轻松快乐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不同的文章中使用第三人称
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何好处时,如何回答
卖笑给你
人称的作用
写作姿势 | 如何让真情自然流露?
这卖笑卖的,我都不忍心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