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8.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②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
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③真情,后作“愫”;
④蔬菜、瓜果类食品;
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③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1)①完成
②质问
③为人佣耕
(2)B
(3)①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4)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言之成理即可。) 2019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9 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即更刮目相待(4)有人从学者【答案】(1)推辞    (2)等到   (3)重新   (4)跟随,跟从【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字词解释。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9.【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答案】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要求读懂文章、归纳概括。
贵州省遵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11.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①.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
注:①戒:警戒的信号。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后贼追至  贼:②宁可以急相弃邪    以: ③使人止之    使: ④击鼓而民不赴  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②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1)①强盗;②因为;③派遣;④表示转折,却。(2)①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②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3)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不重视诚信,随意说出戏言,知错能改。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2)励精:振奋精神(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4)习:习惯,熟悉10.(2分)C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12.(3分)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广西百色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5.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一日暴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分析】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
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
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答案:
(1)D
(2)C
(3)C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干货|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重点知识
中考模拟语文 6、7、8
中华五千年,听来最荡气回肠的那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头条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中考题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