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一味丝瓜九种药,不看不知道,真是绝了

丝瓜,古代又称为:天丝瓜、天罗、布瓜、蛮瓜等。一年生攀援草本。丝瓜是餐桌上的常见食物,少为人知的是,丝瓜几乎全身都可以入药,包括:丝瓜藤、丝瓜蒂、丝瓜花、丝瓜络、丝瓜皮、丝瓜根、丝瓜子、丝瓜叶以及丝瓜果实,可以说全身是宝。

1丝瓜

《本草纲目》称其:甘,平,无毒。主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甚妙(震亨)。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 ,痘疹胎毒(时珍)。暖胃补阳,固气和胎(《生生编》)。

丝瓜做菜,用鲜嫩的好;丝瓜入药,用老者为佳。

李时珍曰︰丝瓜老者,筋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

2丝瓜叶

丝瓜叶于夏、秋两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酸,微寒。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外用治创伤出血,疥癣,天疱疮。用法用量:3~5钱。

各家论述:

①《纲目》:'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肿,卵颓。'

②《本经逢原》:'捣汁生服,解蛇伤毒,以滓盦伤处,干即易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④《岭南采药录》:'煎服,治鹅喉。'

⑤《广州植物志》:'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

3丝瓜藤

丝瓜藤于夏、秋两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寒,小毒。'

归经:'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健脾,杀虫。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①《纲目》:'藤及根,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②《本草求原》:'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③《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4丝瓜根

丝瓜根也是于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治偏头痛,腰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烧存性研未。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①《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②《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③《本草纲目》:'治脑漏,杀虫解毒(时珍)。'

5丝瓜蒂

丝瓜蒂于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瓜蒂,鲁用或晒干。

性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主痘疮不起;咽喉肿痛;癫狂;痫证。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散剂。外用:研为细粉,吹喉或搐鼻。

各家论述

1 《学圃杂疏》:治小儿痘。

2 《本草求原》: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

3 《南宁市药物志》治喉痛,丝瓜蒂(煅末)、白鹅屎(煅)、冰片。研合吹喉。

6丝瓜花

丝瓜花于夏季开花时采收花蕾,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肿毒;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①《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④《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7丝瓜络

丝瓜络于秋季果产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③《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④《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⑤《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8丝瓜皮

丝瓜皮于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刨一的果皮,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金疮;痈肿;疔疮;坐板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

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治金疮疼。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摄生众妙方》:治坐板疮疥:丝瓜皮焙干为末。烧酒调搽之。

9丝瓜子

丝瓜子于秋季果实老熟后,在采制丝瓜络时,收集种子;晒干。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便;驱虫。主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炒焦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①《食物本草》: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烦止渴,治心热,利水道,调心肺,治石淋,吐蛔虫。

②《医林纂要》:治肠风;痔痿,崩漏,下乳。

③《南宁市药物志》:通大便。

一味丝瓜,全身入药。数一数,竟多达九种,从头到脚,真是全身是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病治病谚语1
白头翁中药材植物形态
常用中药材第二十七章:清热解毒
缘聚本草,此情可待成追忆
狗尾草
常用中草药图解(续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