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华太强大,她的作品竟被误传为苍央嘉措遗作!| 一刻·专访

“最好不相见”这首诗被当做仓央嘉措的作品广为流传,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首诗实际出自女诗人扎西拉姆·多多之手。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热爱写作和旅行。近期,她携新书《虽然不相见》做客一刻talks,带我们一起,和内心赤裸的孩童相见。

她作品竟被误传为苍央嘉措遗作 来自一刻talks 11:42


01

改变我的神迹,

是失恋这件小事。

我自小就是佛教徒。

真正决定我要系统地学习,应该是 2004 年。2004 年因为一次失恋,那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加持,并不是说失恋本身有多么地痛苦,而是在一个人生小事件中,让我开始关注世间的苦,想法是非常可笑的,那个时候我的想法是觉得,像我条件、性格这么好的人都要遭受这样的苦,那其他的人要苦到哪里去啊?我眼里只有我自己的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确实会想,那别人在经历着什么?

我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神迹,一个小小的生命事件,我也不觉得说失恋本身有多么巨大的痛苦,但是就在那个契机之下,我开始好奇别人的苦,好奇别人的人生,开始关心别人的苦。


02

带着孩子的好奇心出发

哪怕我只有小小的可能性

陈坤他非常虔诚,跟别的明星学佛不一样,他真的是按照体系系统地次第地在修学。他行走的时候苛刻,这是正常的,太符合他自己的修学道路了。我自己的行走也好,我跟陈坤一起合作做的《我们》也好,其实它们内在有一个背后的一个动机,它是一致的。就是寻找更多生命的可能性。我先说我的行走吧,所谓的行走吧,说得好像好高大上,行走这个词。没有,就是游荡,就是游荡。

许巍老师当时说那句话还真的蛮触动我的,说出发就是为了旧路还家。

我可能没有他思考得那么深入,因为他毕竟经历过很多事情,他有经历过抑郁症,看透了很多事情。

对我来说,我出发就是为了保持自己对生命更多可能性的那份小好奇。我不知道最终会到那里,但是我觉得这份好奇心是让我们永远年轻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当你对生命不再有好奇心的时候就老了。

在主编的那本书《我们》里面也是,我们邀请的都是一些自由职业者或者一些自由音乐人,他们来写他们的故事,无论是成功的故事乃至失败的故事,也非常得好。它展示一个可能性,展示了世上还有其他的你,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世上还有其他的你,你也可以成为另外一个你。

我一没天赋,二没野心,也没有惊人的、刻苦的毅力,这种东西是我崇拜、我尊敬精英知识分子的原因,但我都不拥有。那难道我就没有价值了吗?我就不应该存在吗?既然我存在了,我还是要寻找我的价值。所以,我小小的、默默的、弱弱的愿望就是,在我的这个标配人生乃至于低配人生里面,我试着走一些主流价值观以外的道路,我去尝试一下。如果这条路我走通了,也许很多像我这样的低配人生的人,他们会看到一些新的可能性


03

像当地人那样生活

旅行就是我的修行

我喜欢去到不同的国家住下来,我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且我去的都是佛教国家。都是因为佛教的原因。每到一个地方,会住至少一个月乃至三个月,乃至半年。

我还去到当地的菜市场买他们的菜、香料、调味料做饭,然后日常去生活。

印度很有趣。像我们中国,大家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说让人羡慕、嫉妒、恨对不对?那我们也会很高兴说我的人生,我拥有的一切让别人羡慕、嫉妒、恨。哪怕是别人因此而恨我,我也觉得蛮虚荣、蛮开心的,对不对?我们很希望别人羡慕、嫉妒、恨自己。但是我在印度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印度人最怕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嫉妒。

无论在哪里,所有的店铺都会挂着一串很特别的东西,是两个柠檬、几个辣椒用一根细绳、棉绳穿起来,挂在店铺门口,正中央。连一个流动的小吃车,卖街边小吃的他也挂一个。还有那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早就淘汰的三轮车、蹦蹦的他们还有,也会挂一个。

然后我去问怎么回事,他们说这个就是防嫉妒的,就有点像我们的八卦,挡一下。他们挂一个东西就防别人对自己的嫉妒,我心想你一个破流动小摊车,谁会嫉妒你?一个破三轮车谁会嫉妒你?但被人嫉妒是不好的,被别人恨是不好的。被别人,乃至被人羡慕他们都担心,当然他们也会追求生活的好,他们也追究自己富有,他们也要。但是他们不会,他们不会享受被人羡慕、嫉妒、恨这件事情,我觉得就很有趣。


04

自媒体时代,

书,仍是你反观自己的镜子。

我对书本、出版、出书一直是抱着一个很神圣的敬畏感,虽然现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书写,甚至只要你的粉丝量够了,粉丝经济,你就可以出书,哪怕你只是写几句话,你的微博内容也可以出成书。

但是我仍然对书本是抱有一种非常敬畏的心,我对书本的定义,就是作者是抱着法布施的心去书写,它才值得被出版成一本书。因为书它不是即时的,网络上的信息、文字、图像,它很可能是稍纵即逝的。但是当它变成一本书,印刷出来的书,我觉得它是有可能超越时间的,它会被留存、被珍惜、被回忆。那被留存、被珍惜、被回忆的文字它应该是什么呢?它产生,创作它的人应该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创作这些文字呢?

我觉得出书这件事情是很神圣的,我非常非常地珍惜这件事情。

我一直很坚持说诗歌的创作一半来自于诗人,一半来自于读者,读者读到的,他感受到的,感应到的相应的之后才是完整的,读者完成了一半的书写。所以,如果没有阅读,如果城市没有阅读,你可以想象大家的心是多么地粗糙,大家没有机会反观自己的心啊,因为其实你读的是别人的书,你感受的是自己的心。

阅读这个过程其实是你的心,会在这个字里行间生动起来,你的心生动起来,你的价值观、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被什么触动。其实文字就像镜子一样,我写过一句话,文字无自信如镜应心。文字就像镜子一样,因为你会读很多,可能有些你就过去了。

但是某一个句子它触动了你,那部分就是你拥有的。所有你被触动的部分就是你的心。所以,阅读非常的重要,因为没有阅读,我们心就会越来越粗糙,就会越来越模糊,所有东西都是标签化的。我们例如地域,地域黑那就是标签啊,我们用“河南人”三个字就定义了那么多的人,我们用“上海人”三个字就定义了3000万人。或者说我说我现在很烦,我就用一个烦字定义了我所有的情绪、我的状态,我在烦什么呢?我是在恐惧?还是焦虑?还是什么?我们都没有去看,就标签,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标签就够了,我们就活在标签里面。但是我们的心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觉得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去理清楚。

 

不忘初心这句话已经被说得太烂了,很难,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初心是什么,谈何忘不忘呢?这些太鸡汤了。我不会这么去说,重新成为那个赤子,不见得一定要变得无知,我觉得有两条路,要不然就是我们对一切都是,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开放而无知的,那个时候我们是一个孩子。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只回到无知的状态了。所以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透彻,就只能继续往前走。把我们知道的那些想透彻了、想通透了。等我们通透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成为一个孩子,我们只有这一个方向可以走了。但是这个通透真的不容易,就像回到刚才的那个话题,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变得通透,因为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观察透了,我们就能活通透,活通透了就可以重新变成那个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尽相思,只为你![情感美文]
读书的方法
好漂亮的一段话!保存在手机里,心烦心累心苦时就看看
清风吹云散,人间又深秋,愿你看淡世事,安然无恙
拥有这3个品质的孩子,就算不是第一名,未来也肯定不会差
有味诗书苦中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