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

1三角形法则

向量的加法:a+b
向量的减法: a-b

a - b =

a + b =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A

,B
,则

加减法公式

a=

,b=

a+b =

a-b =

a =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x1x2+y1y2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a的方向上的投影

|b|cosθ的乘积

向量模的求法

a2=a

a=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面积

设A(x1,x2)、B(x2,y2)

=

4.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x1,y1),b=(x2,y2) 且b

0
为实数)

垂直

ab

a
b
=0
x1x2+y1y2=0;

平行

ab

a=
b
x1y2-x2y1=0;

5.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a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b.

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
︱·︱
︱;

(1) 当

>0时,
的方向相同;

<0时,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2)若

=(
),则
·
=(

6.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a+b)·c= a ·c +b·c.

(3) (

a·b=
a·b)=
a·b= a·(
b

2004—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平面向量部分

1.(2004)已知平面向量

,且
,则

(A)

(B)
(C)
(D)

2.(2005)已知向量

,则

3.(2006)如图1所示,
的边
上的中点,则向量

A.

B.

C.

D.

4. ( 2007理)若向量

满足
的夹角为120°,则
.

5. ( 2007文)若向量

满足
的夹角为
,则

A.

B.
C.
D.2

6.( 2008理)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交于点
是线段
的中点,
的延长线与
交于点
.若
,则
( )

A.
B.
C.
D.

7. ( 2008文) 已知平面向量

,且
//
,则
=( )

A、

B、
C、
D、

8. ( 2009理)若平面向量

满足
平行于
轴,
,则
.

.

9. ( 2009文)已知平面向量

=
=
, 则向量
+

A平行于

轴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C.平行于

轴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10. (2010理)若向量

=(1,1,x),
=(1,2,1),
=(1,1,1)满足条件(
)·2
=-2,则x=

答案:2

11. (2010文)若向量

=(1,1),
=(2,5),
=(3,x)满足条件(8
=30,则x=

A.6 B.5 C.4D.3

12. (2011理)若向量

满足
,则

A.4B.3 C.2D.0

13.(2011文)已知向量

,若
为实数,
,则
=

A.

B.
C.1 D.2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