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达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算希腊历史吗?

今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迎来了第十周年。顾名思义,这一倡议旨在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在汉朝时期建立的。当时,这条路线东起中国,西至古罗马。因中国出口高质量丝绸,古罗马人常将中国称为“丝国”。据古罗马科学家老普林尼于公元77年记载,“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

罗马的中国丝绸

而中国根据商人、使者等人传述的信息,西方的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文化水准高,《后汉书》称“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因此称之为“大秦”。

在此期间,双方都尝试互派使者。汉朝公元97年派遣的特使甘英通过陆路抵达波斯湾后,因当地人渲染路途仍然遥远,获取关于罗马的信息后回到汉朝。公元166年,罗马帝国的一个使团通过海陆抵达汉朝,并觐见了汉桓帝。因此,虽然两者相隔甚远,但是中国最古老的外交关系之一是欧亚大陆西段的古罗马。

后来,由于中国和古罗马相继陷入内部战乱,两者的联系显著下降,直到中国的唐朝时期。

虽然中外历史传统上认为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但是实际上终结的政权只是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在了近千年,只不过史学界一般将后者形容为“拜占庭帝国”,引用后者首都“君士但丁堡”(现“伊斯坦布尔”)的旧称“拜占庭”。

据中国史料记载,从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多个唐朝人抵达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虽然唐朝一般另称拜占庭帝国为“拂菻”,但实际上也知道,后者与罗马帝国之间存在历史延续性:《旧唐书》指出“拂菻国,一名大秦”。“拂菻”的称谓,本身就源自“罗马”一词(中亚人称其为“From”)。

拜占庭帝国初期疆域

当时,由于东罗马帝国(后统称“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受主体人口的影响而希腊化,以及许多欧洲国家不愿意承认罗马帝国的持续存在,同期西欧国家普遍将其称为“希腊人的帝国”,这一刻意区分对当下的史学研究仍有影响。

拜占庭的遗产:“专制腐败”还是“组织良好”?

不论如何,西方当时将拜占庭帝国称为“希腊人的帝国”也不无道理:从中国传统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帝国就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对此,希腊人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拜占庭巴列奥略王朝旗帜

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的执行主席康斯坦丁诺斯·马扎拉基斯(Konstantinos Mazarakis)告诉笔者,希腊人认为希腊文明自古希腊时代以来没有间断,是连续的。虽然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了,但是希腊文化依然存在,并“希腊化”了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即使它自认为是罗马”。即便在15世纪至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占领期间,希腊民族仍然存在,尽管再度不是独立国家。

不过,据一名参与6月22日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中希关系高端论坛”的中方学者所言,古代希腊文与当代希腊文没有互通性,希腊地带在此期间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文化和社会变化,以至于可以被认为存在文化“断层”。他表示,无论如何,现在的中国人依然稍经培训就能看懂《诗经》、《山海经》等古籍。

同样参会的希腊海军学院哲学教授、人文与政治科学系主任埃利亚斯·坦佩利斯(Elias Tempelis)告诉笔者,虽然认为希腊不同的历史时代之间是有连续性的,但是现代希腊人阅读和理解古希腊文献确实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花很多年才能理解原文,因为现代希腊语与古希腊语之间“没有很多”相似之处,必须专攻才能理解古希腊或拜占庭希腊文献的正确含义。

坦佩利斯出席“'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中希关系高端论坛”

笔者与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的另一名工作人员交谈时,得知后者明显比马扎拉基斯更为反感拜占庭。他表示,虽然终结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代表“外族统治”,但他认为两个帝国都具有“严苛”、“官僚主义”、“腐败”等负面特质,因此形容两者“大同小异”、“本质上没有区别”,不希望当代希腊强调这一段历史。

西方传统历史,将拜占庭描述为“代表中世纪的专制、愚昧和官僚”,“拜占庭”一词在英语中也成为“极度官僚主义”的负面代名词了。

根据雅典卫城博物馆,拜占庭“严苛”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其公元529年下令关闭已运作900余年的柏拉图学院。不过,据坦佩利斯透露,时任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并不反对古希腊哲学教学,当时的雅典人口稀少,因此查士丁尼二世决定将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其他地方,例如亚历山大的古希腊哲学教学就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雅典卫城博物馆

总的来说,坦佩利斯表示,直到几十年前,拜占庭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衰落的时代,但通过学术界最新发现,才知道这不是真的,最新的证据证明拜占庭社会组织良好。

6月22日,在中国驻希腊使馆开放日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活力 机遇”主题招待会上,笔者与一名酷爱拜占庭的希腊士兵深度攀谈,后者还透露自己制作了许多拜占庭风格的宗教画作。就拜占庭帝国是否“严苛”,他认为,任何国家都会根据国情制定独特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其中需要考虑科技、思想、历史发展等因素,只要没有在实施“暴政”,任何制度都有其一定程度的存在价值,不应用当今不同环境下的主流价值观谴责先人的做法。

上帝的帝国

在希腊化的同时,学界认为标志拜占庭与罗马帝国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的全面“基督教化”,这也构成了古希腊与拜占庭乃至当下希腊之间的一堵“文化墙”。

对拜占庭“严苛”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后者的宗教政策。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被打得节节败退的拜占庭认为自己“忤逆了上帝”,尤其是圣经中关于上帝反对人们崇拜圣象的章节,才招来这一“飞来横祸”,从而掀起了一波持续数百年的圣像破坏运动,激化了帝国内外的宗教紧张局势,相当程度上造成了罗马天主教教皇与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公元800年的分道扬镳,也在西欧人士中刻下了拜占庭“严苛”的印象。

雅典卫城博物馆,遭到圣像破坏运动影响的罗马雕刻

拜占庭帝国1071年被新兴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打得大败——从而造就今天的土耳其——其中一个原因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与东部边境地区的亚美尼亚教徒的紧张关系,导致后者与中央政府关系较为微妙。

坦佩利斯评价认为,拜占庭“处理许多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不过,他表示,基督教的传播实际上也并不意味着其与古希腊文化的彻底割裂,因为基督教的诞生就深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制定的许多宗教教义都参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文献,甚至在教义中“照抄”了许多术语,给这些术语赋予基督教信仰的含义。比如,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即“逻辑”的词源,代表支配世界万物的规律性或原理。而在基督教则借用“逻各斯”一词来指“神的旨意”,因为神被认为就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者。这导致基督教的伦理学和神学里面古希腊文学的影子随处可见,基督教上帝“全能、全知、仁爱”的特质也源自古希腊哲学理念。他表示,苏格拉底为信念而慷慨赴死的做法,甚至被基督徒赋予宗教的含义,他们认为这类似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遭遇。

“吊死威尼斯总督”

笔者访问雅典拜占庭博物馆时,发现自己是硕大的博物馆内屈指可数的几个游客之一,与附近人山人海的雅典卫城博物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的执行主席马扎拉基斯认为,这既体现出了宗教的影响,也体现了希腊复国后与西方复杂的关系。

1821年,希腊革命爆发,历经8年战争后,统治了希腊4个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终于在1830年承认了希腊的独立。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武力干涉,击败了本来有望消灭希腊军队的奥斯曼帝国。

欧洲联军战舰1827年在纳瓦里诺海战击溃奥斯曼帝国海军

对于当时的希腊人来说,要想获取列强的支持,可能就意味着需要以“希腊人”而非“罗马人”的身份起义,因为“罗马”身份可能另其他国家担心,这一新的“罗马帝国”是否会影响自己的统治基础。当时,与拜占庭争夺了“罗马帝国帝位”数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刚覆灭15年。

马扎拉基斯认为,希腊起义人士当时还考虑到,在拜占庭面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威胁时,没有得到西方的支持,后者反而想“趁火打劫”,希望希腊人、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承认”自己听命于罗马教皇,让持续数百年的东西教廷分裂以西方彻底的胜利告终。他认为,这使得拜占庭在最后一段时期内认为最好应疏远西方人,即使付出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代价。不过,马扎拉基斯表示,急于获得西方支持的起义人士不可能重提“不愉快的往事”,只得强调西方青睐的古希腊根源,“故意略过”拜占庭的历史。

此外,由于奥斯曼帝国苏丹自称“罗马人的皇帝”,政治体制也采纳了不少拜占庭乃至罗马帝国的机构,一些希腊起义人士认为拜占庭已在各方面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太过紧密结合,两者已无法分割开来。

西方与拜占庭一次最直接的冲突,是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期间,征服的不是伊斯兰政权而是“友军”拜占庭首都君士但丁堡,迫使一些拜占庭贵族成立多个偏安政权。据西方史料记载,在“偏安”的半个多世纪期间,这些偏安政权也曾开始强调自己的希腊身份,以图获得新的政治正统性理论基础,不过收复君士但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之后,他们又重新强调罗马人身份。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古希腊与拜占庭,联合造就当代希腊人

不论他们个人观点如何,拜占庭帝国千年的统治,在希腊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今天依然影响着希腊。

马扎拉基斯称,希腊是在最近几十年才真正解决看似对立的古希腊和拜占庭文化遗产,在希腊建国的前100年内,这两段历史概念有时会发生冲突,一部分人想将拜占庭帝国视为自己的先烈,而另一部分人拒绝承认拜占庭历史,认为希腊往回只应看到古希腊。

他介绍,这两个概念当今已经得到融合,希腊人形容自己为“希腊基督徒”,容纳了这两段历史,希腊的古希腊遗产使其与西方有着共同话语,但拜占庭东正教的历史又使希腊“独当一面”。不过,他表示现在希腊人宗教意识没有拜占庭时期那么狂热,宗教区别也不会产生过去那样的冲突了。

坦佩利斯称,对哪怕今天的希腊人来说,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都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地区,这源于拜占庭帝国与这座城市培养的精神联系。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希腊人参观那里的基督教和前基督教教堂。

对拜占庭历史的关注,不只限于希腊。今天,在古老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国,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精神罗马(简称'精罗’)”网友。不论这一网络现象的实际规模多大,随着中国深化与希腊的人文交流,拜占庭也必将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15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也与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签署了《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正式建立,倡导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繁荣,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坦佩利斯认为,希腊乃至全球学术界对拜占庭时代近年越来越感兴趣,正在努力确认其是如何因社会、金融等问题逐步走向灭亡的,因为在各国历史的比较中,往往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也能找出对现代国家也有益的历史教训。

他表示,拜占庭历史研究过去的一个障碍是,许多起源于拜占庭时代的资料还没有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但是随着学术界国际合作的持续发展,这些阻碍正在被逐步突破;研究文化需要很多钱,而作为一个小国,希腊在这方面还需要与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从而“重新发现”拜占庭时代,还原一段更全面、真实、无偏见的历史。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上海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想了解希腊文明的历史脉络,不妨看一下本文
* 希腊文明的历史脉络学习笔记
薛力:土耳其的历史魅力
历史上无数国家自称代表“罗马”,“罗马”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裁断公允 经典永驻
现代希腊人是古希腊人的后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