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诺一家医学翻译部的那些事儿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严复《天演论》



盛诺一家医学翻译部在进行内部翻译评价


出国看病,语言关难过。


国外顶级医院的专家首先需要通过病历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以接收并安排预约。这就要求将中国医生如“天书”般的病历,按照国外顶级医院的要求,翻译、整理成国外专家可以无障碍阅读的“制式”病历。


因而病历的翻译质量也决定了国外专家是否能准确、快速地了解患者病情,以迅速做出判断。盛诺一家最快能在两周之内为患者预约到最合适的顶级医院的专家,强大的医学翻译部功不可没。


为了帮助患者了解病历翻译中的点点滴滴,长居幕后的盛诺一家医学翻译部总监朱淏决定来跟大家谈谈“信达雅”的那些事儿。


朱淏和盛诺一家医学翻译部大多数人一样,毕业于北大医学部医学翻译专业。5年的专业学习中,他们一方面和临床医学专业一起学习了一模一样的,包括组织学、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理、免疫、流行病学等在内的医学基础课,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三甲医院实习,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等科室进行了轮转;另一方面,他们学习了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拿到了专业英语八级的证书。


信:医学翻译,医学是关键


”是对翻译最基本的要求,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这就要求翻译者对原文了如指掌,对于医学翻译而言,首先就需要弄明白医生在病历上说了些什么。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了长达5年的医学专业实习,以及3年多的医学翻译实践,朱淏目前每天能翻译5000字左右的中文病历。他说,翻译病历,首先要看明白医生写的内容。因为目前中国医生基本上都采用手写的纸质病历,每个人字体不一,大部分因为赶时间笔走龙蛇,不是很好认,加上还有不时出现的笔误,如果没有医学背景来帮助分析,想清楚地知道病历上每一个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朱淏曾经碰到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患者自己在网上找人翻译病历,直接交给国外专家,专家表示看不懂,朱淏检查病历时发现,中国医生在写“贲门”(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的时候,误写为“喷门”,而这位“网络翻译”按照“喷射”的意思直接翻译,结果国外医生完全不知所云。


一般翻译上有一个通用的法则叫“模糊处理”,即遇到不好翻译的地方可以用相近的表述来代替。但是医学翻译不同,它关系到是否能准确地将患者病情传达给国外专家,因此几乎要精确到每一个字。


弄明白病历上的字以后,翻译们就要搞清楚医生到底说的是什么。每一个科室、每一种疾病都有一套知识体系、术语、惯用语,很多用语,不是这一专业的专科医生可能都不知道。


比如说病理报告上会有“粘卡”这一说法,如果按照字面意义去翻译,国外医生是无法看懂的,其实它是“粘液卡红染色”的意思,是一种专门的染色方法;同样的还有“冰剩”,它是指“冷冻切片后剩余的组织”,这类词语在报告中比比皆是,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翻译是很难准确理解和翻译这些词语的。



朱淏和同事们在对翻译进行逐字讨论


达:从书本到临床


”是翻译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它要求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朱淏说,中国的西医大部分是从国外传入,很多治疗方法也都是在国外开展以后才进入中国,但是国内的医生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套自有体系,如果没有在医院与之实际接触过,很难有机会知道它们与国外术语的一一对应关系。


比如在乳腺癌治疗方面,根治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的医生会在病人的病历上写上“根Ⅰ甲”,来代表一种改良后的乳腺切除术,但是国外医院是用该手术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就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帮助,才能知道该如何翻译。


同样,在一些病情的描述上,国内外也有不同。比如在先心病的描述中,国内医生常常会使用“心肌窦系开放”的说法,而国外习惯的描述是“持续存在的心肌窦系”,如果按照“开放”的意思翻译成“open”,这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很多这类似是而非的翻译,会给国外专家阅读病历造成障碍,国外专家不得不向真正了解中美医学差别的人寻求帮助,这就延缓了他/她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的速度,进而使预约的时间后延。


朱淏说,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是盛诺一家医学翻译部极为重视的,他为此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医学语库,将语库导入翻译软件后,遇到相同的词语,会提示他和同事正确的翻译方法。这一语库目前已积累了4000多个专业词汇,这也进一步保证了整个翻译部的病历翻译速度和质量。


朱淏介绍,一般一名新人翻译的病历,他需要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来校对、纠正、润色。在语库的帮助下,具有医学背景刚刚从事医学翻译的新人,三个月后,病历翻译的水平基本上能打90分,他用来复核一份病历的时间,也就只需要30分钟左右。



盛诺一家一位患者的病历


雅:融会贯通,纯正表达


”是对一篇翻译文章最高的评价,对医学翻译来说,主要指的是病历是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阅读病历是一件需要下“苦力气”的事情,中外医生都是如此。出国看病的患者,往往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少则几家,多则十几家,积累下来的病历厚厚一摞,翻译人员要先将病历资料梳理清楚,再着手翻译,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具备非常强的逻辑能力。


朱淏说,医学翻译的角色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全科医生。如果翻译一个新的病历,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病历本身,而要从疾病最基础的内容出发,从器官开始,重新将有关疾病的方方面面构建起来,了解病历中每一个检查的意义,知道医生都做了些什么,可能有哪些没有做,在翻译的时候通过顺序的安排,将这些隐含的内容体现出来。


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是闷头翻译还不够,得不到国外专家对病历质量的反馈,无疑是闭门造车。一方面,盛诺一家的翻译部会定期与国外合作的顶级医院就患者情况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国外专家对病历翻译内容的评价,虽然目前所有医院的回答都是“Perfect”,但是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另一方面,盛诺一家患者就诊后的英文病历会由医学翻译部翻成中文再反馈给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原汁原味”纯正英语病历,也是朱淏们学习、提升的机会。


随着医学翻译部队伍越来越壮大,翻译的病历数量越来越多,朱淏也明显感觉到整个部门的效率在提高。原来在病历翻译上“卡壳”了,可能只能单枪匹马地找方法解决,但是现在人多力量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出现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一讨论,很快就能解决。


借用互联网的说法,这就是“大数据,云翻译”。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盛诺一家

www.stluciabj.cn


————————————————————

盛诺一家——出国看病服务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迄今为止最全的赴美国医院就医攻略
这些年,他们翻译的患者病历已远超一千万字……
爱诺美康 | 美国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打完100场医疗官司后,她建议避开这些雷
大数据能治愈癌症吗?
去日本治癌症是怎样一种体验?超乎国人想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