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骼肌总论(二)


今天我们来谈谈骨骼肌的工作原理。


骨骼肌附着情况的分析


起点与止点

起点:靠近正中面(对躯干肌而言)或靠近头的一端(对四肢肌而言)。

止点:远离正中面(对躯干肌而言)或远离头的一端(对四肢肌而言)。

起点和止点是固定不变的。



腹直肌起止点示意图(下方的耻骨上缘更靠近正中面,为起点;另一端为5-7肋软骨的前面及胸骨剑突,为止点)



肱肌起止点示意图(肱骨体中部前面的附着点更靠近头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附着于尺骨粗隆,为止点。)


动点与定点

动点:骨骼肌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一端附着点。

定点:骨骼肌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的一端附着点。



上图中,肱肌在肱骨体中部前面的附着点是相对固定的,为定点;而在尺骨粗隆的附着点是相对运动的,为动点。



上图中,肱肌在尺骨粗隆的附着点是相对固定的,为定点;而在肱骨体中部前面的附着点是相对运动的,为动点。

可见,对同一块骨骼肌而言,动点和定点是可以随动作的不同而相互转化。

由此衍生出近固定(定点在近侧端)、远固定(定点在远侧端)、上固定(定点在上)、下固定(定点在下)、无固定(无定点)



近固定与远固定(以肱肌为例)



上固定与下固定(以腹直肌为例)



无固定(以腹直肌为例)


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要想完成一个完美的动作,骨骼肌一定是作为团队来工作的。依据其在工作中作用的不同,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原动肌

通过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依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动肌与次动肌。


对抗肌

与原动肌机能相反的肌群。



屈肘关节与伸肘关节时的原动肌及对抗肌

上图中,肱二头肌在屈肘关节时是原动肌,在伸肘关节时是对抗肌;肱三头肌在伸肘关节时是原动肌,在屈肘关节时是对抗肌。

原动肌与对抗肌一定是位于某运动轴的两侧。


固定肌

将原动肌的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群。


中和肌

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其他机能的肌群。


骨骼肌的工作性质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引起明显的动作,也可以无动作发生。前者为动力性工作,后者为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

骨骼肌收缩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无动作发生。可分为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加固工作。



动力性工作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动作产生。可分为向心工作和离心工作

向心工作:肌力大于阻力,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亦称为克制工作。一般动作迅速

离心工作:肌力小于阻力,运动环节背离肌肉拉力方向运动,亦称为退让工作。一般动作缓慢,利于防止做离心工作的骨骼肌拉伤



上图中,弯举前臂、将前臂缓缓放下时,肱肌分别做向心工作和离心工作。


影响骨骼肌力量及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肌肉生理横断面:绝对肌力与肌肉生理横断面成正比,也说明骨骼肌的发达程度。

肌肉初长度:骨骼肌处于适宜的初长度(此时,肌节长度为2.0-2.2微米),其收缩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由于跨多个关节,容易发生“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的肌力不足。

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工作时的伸展性不足。



上图中,伸髋屈膝时,股后肌群易发生“主动不足”;屈髋伸膝时,股后肌群易发生“被动不足”。(那么股直肌的情况如何呢?)


上回思考题的答案:骨骼肌不只分布于运动系统,在内脏中也有分布,如咽肌、喉肌、舌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骼肌的起止点及常用工作术语
人体中的肌组织
肌肉的协作关系
运动解剖,动作分析理论
精益求精的胸部强化技术!这样的飞鸟才完美
尺骨与桡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