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石协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徐文强发言干货分享

四大问题

  • 赏石是不是艺术,是发现艺术还是创作艺术。这问题会对赏玩与收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中国古典赏石史是怎样一部美学史?
  • 当代赏石鉴赏的自然原素是不是可以量化?是不是需要量化?
  • 创建中国赏石美学有没有必要?如何创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国赏石美学体系?
01
赏石艺术是发现创作艺术;传统赏石是情怀赏石与石崇拜,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带有遗憾的艺术。
赏石原素可以量化,专业从业者应当从量化指标上着力研究。
当代赏石美学在融入了经济学概念后,我们应当努力把赏石艺术提高到为社会拓展有价值的艺术门类。

02
奇石的“形、质、色、纹”自带优劣、差异。赏石作品一定是自然元素与艺术审美叠加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品。
由于发现在先,创作在后,所以发现赏石必须先会量化,正确的量化是赏石作品能够体现价值的根源。
鉴形、鉴质、鉴色、鉴纹。特必备、稀为贵、形为主、质为重、色为辅、大小比例要合适。

03
创作者把量化分析掌握到出神入化时,当代传统赏石才会有可能超越古代传统赏石的机会,并呈现出资源量化下的艺术突破。
建立当代赏石美学,就是试图打通思想与物质,自我与自然之间这么一种沟通的可能性;在发现奇石原本自然状态有差别的同时又在赋予奇石更多的艺术创作内涵。所以从赏玩走向现代赏石美学的这样一个诉求是值得认可的,也应该成为一种趋势。

04
中国传统赏石的精髓是赏石者将自身的丰富情感注入到赏石审美的乐趣中。
当代赏石是将发现创作的灵感表达,与天然稀缺元素完美结合,和承中华民族的远古文脉与当下收藏相适应的理念,融合生成的特殊艺术门类。
传统赏石留给我们的是自然的拟人化,而当代赏石则希望通过量化的自然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将科学思维与深奥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再现中华赏石文化之瑰宝。

05
收藏品道理:文化传承、艺术认同、资源稀缺、有量化特征、作品极致;能让收藏者感到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拥有和享受荣耀,那就值得收藏。
有量化要求、有情怀的创作,成就具有无限魅力的赏石艺术作品。

06
奇石创作成艺术品的一定是有原素等级要求、有人为创作因素存在的双优赏石作品。汇石融通也一直在努力将优秀赏石融入主流拍卖。
大自然创造了具有“形、质、色、纹”元素的石头;奇石是被人发现可量化的石头;赏石人将发现的量化奇石与个性化的意韵表达结合,造就了赏石作品。
徐文强:灵璧石鉴藏
(上石协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演讲原文)

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讲中国四大名石鉴藏,由我讲灵璧石部分。
我不知为啥脑子里却老蹦哒出这么一些问题:
  • 赏石是不是艺术,是发现艺术还是创作艺术。这问题会对赏玩与收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中国古典赏石史是怎样一部美学史?
  • 当代赏石鉴赏的自然原素是不是可以量化?是不是需要量化?
  • 创建中国赏石美学有没有必要?如何创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国赏石美学体系?
  • 赏石艺术专业团体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今天来这探讨学习的主要是从事赏石经营与收藏的。如果仅仅是玩,那简单,纯粹、真实、快乐就行,想怎么玩都可以;但如果是经营,就必须讲收益,要有情商及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撑;至于怀揣梦想那更要讲使命与责任,认清形势与发展。
我在此先亮一下自己的观点:赏石艺术是发现创作艺术;传统赏石是情怀赏石与石崇拜,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多少带有遗憾的艺术;赏石原素可以量化,从业者应该花力气研究学习,这是专业与粉丝的标志性区别(今天我尝试讲这个主题);当代赏石美学史在融入经济学概念后,如何把赏石艺术提高到为社会拓展有价值的艺术门类高度来认识,这是当代赏石美学史应该解决的问题;各级石协都可以有所作为。(有兴趣的老铁们,会后我们找机会一起探讨)

下面我来展开今天的“灵璧石鉴藏”演讲,希望能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产生价值,学有收获。
鉴赏是人与物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1、奇石的“形、质、色、纹”自带优劣、差异。
石头以本真含蓄内敛隐喻之美客观存在,但并不会主动呈现美;奇石在本质上已不同于自然石头,奇石是人们以自然石头做为观察对象,通过发现、审视、选择、判断、思考、联想等一系列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而成。发现奇石的过程就是形、质、色、纹自身优劣、差异与个人情感、意趣、感觉的审美意念不断争斗、确认的过程;当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法在挖掘奇石意韵时,赏石原素的差别和挖掘的深度构筑了赏石艺术品的高低贵贱,所以赏石作品一定是自然元素与艺术审美叠加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品。
由于发现在先,创作在后,所以发现赏石必须先会量化,正确的量化是赏石作品能够体现价值的根源,至于怎样量化,什么是稀缺性原素,如何为赏石艺术创作服务,我认为用赏石鉴赏原素分析就很好。
①形鉴。形鉴一定是了解了最大部份奇石的基本形体概念并对某一石种己总结出一整套辩别方法后形成的一种对石种不同要求的概括。概括必须紧紧抓住奇石的稀有性、成形难度等尺度;如灵璧重在赏形,形态完整,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能以形传神,保存完整为上;其中大小比例合适,摆放角度多样,四面可看,重心稳定,主面不能有残缺和石根尤为重要。

②质鉴。质鉴主要鉴硬度、润度和细度。能成名石的奇石质感一定是同石种当中的佼佼者。石肌变幻,石质细腻,石皮苍老,自然风化为首选。石质好还体现在质地均匀,韧性大,尤其是交界面细腻润泽的自然过渡。但绝不是玉质就比石质好。质鉴要建立一个概念:不是玉化就值钱,石的细腻、润泽、韧性、包浆是奇石值钱的本质。交界自然过渡有包浆是我们追求地表石的原因之一。

③鉴色。色彩协调雅致,色泽柔顺稳重,石色特殊、稀少为好,光感滋润为上。

④鉴纹。即鉴图纹、纹理。纹理别致,自然流畅,变化曲折,纹无杂理,石肌石纹特征鲜明是首选;纹理越有特点,越有规律,标识度越高,表现力就越强。纹理的完整度还是我们鉴别一眼货的质量保证,这也是我们追求地表石的原由之一。
我们都有过这么一种经历:奇石在被发现初期,我们用已知的眼光去认知石头,对原素品质的认知是不全面的,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我们会清晰提炼出奇石在形、质、色、纹诸多方面的那些是关键稀缺性因素,从而使鉴赏的真实共性等级清晰地映刻在脑海里,慢慢地学会去全面把控。我的赏石密诀是:特必备、稀为贵、形为主、质为重、色为辅、大小比例要合适,奇石生成环境与上座摆放的角度要尽可能的一致。认识越多评判越全面,把握的尺度越准确,挖掘的内涵越有深度,对价值的认知也最有底气。
所以我在收藏进货鉴石时,一定会沉住气,对原素要求非常严苛,不在乎一石之得失,专注于自己心中最渴望的目标,这一秒沉的住气,下一秒就会是惊喜。
我在购石时常用加零与原素分值结合的方法去评估奇石原本的价值;而这样挑选出来的奇石才是创作有生命力的赏石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2、为什么要学习传统赏石,传统赏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传统赏石的精髓是赏石者将自身的丰富情感注入到赏石审美的乐趣中。我们在讲传统赏石时,听到最多的应该是“瘦、皱、漏、透”相石法则,至于如何用这个法则去评判奇石的好坏,大家是不是觉得很难。“瘦、皱、漏、透”我把它解释为情怀赏石,“云头雨脚”也就是一种传统形式,这是借助石头表达自我世界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他没有对某一块奇石具有评判好坏之功能。然而传统赏石难以言传的韵味常给人提供无限遐想,也给赏石人极大的创作灵感,那是一种有传承价值而且非常值得研究的赏石形式。
而当代赏石是将发现创作的灵感表达,与天然稀缺原素完美结合,和承中华民族的远古文脉,与当下收藏相适应的理念,融合生成的特殊艺术门类;所以当代传统赏石它要考量的因素会更多,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形、质、色、纹量化指标等(灵璧石四项原素什么都不缺,最具代表性。)另外对赏石饱满度要求、左右对称要求、重心要求,细长比要求、天然原始角度的感官要求等等都要进行反复的量化比较;只有创作者把量化分析掌握到出神入化时,当代传统赏石才会有可能超越古代传统赏石的机会,并呈现出资源量化下的艺术突破。
而建立当代赏石美学,就是试图打通思想与物质,自我与自然之间这么一种沟通的可能性;在发现奇石原本自然状态有差别的同时又在赋予奇石更多的艺术创作内涵。所以从赏玩走向现代赏石美学的这样一个诉求是值得认可的,也应该成为一种趋势。
以宋代米芾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用瘦、皱、漏、透的相石法则赏玩赏石,标志着中国赏石的一种雅境;而当代有标志性原素(形、质、色、纹)的赏石,则是经过了大量的比对,对大自然造化的奇石天然元素通过量化分析,使我们对自然物具有更直观的评价,另外加上意蕴、配座、命题、传承等创作认同,构成当代赏石美学的基础。传统赏石留给我们的是自然的拟人化,而当代赏石则希望通过量化的自然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巧妙地将科学思维与深奥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再现中华赏石文化之瑰宝。
而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奇石原素有高低贵贱,甚至对赏石是不是艺术还抱有怀疑,这不得不说是收藏痛点。
什么是收藏品道理很简单:文化传承、艺术认同、资源稀缺、有量化特征、作品极致;能让收藏者感到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拥有和享受荣耀,那就值得收藏。当代精品赏石又缺了哪一点呢!

3、有量化要求、有情怀的创作,成就具有无限魅力的赏石艺术作品。
奇石只是在基础素材标准完美的情况下,赏石作品创作可以永无止境,意韵的表现才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意无限。(当代赏石离开了形质色纹的要求,不管是玩形式还是秀文彩都是耍流氓。)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件观赏石作品问世以后,入藏者还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对作品进行新的主题或内涵的创作,“主题可塑”这让赏石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成为又一特点。由于初创者并没有对观赏石进行物理改变,入藏者依据个人的喜好和艺术审美取向对观赏石进行“主题可塑”的重新创作,更会因人而异创造出价值;而任何阶段的赏石作品,在得到社会认同时,即是原素指标的品质呈现,也是作品意韵及创作者的艺术价值体现。所以我们对原创作品要敬畏,石用形态图纹隐显艺术内涵,人用创作赋于奇石艺术魅力。学原创就是用心的去解读表达。
自古以来,赏石只是一小部分文人墨客表述情怀的一种方式,并没有成为完整的艺术门类更别说是产业。而现今赏石已然成为一种产业,有点闲情逸致的人都步入了这个行业,但任何行业不可能都在为社会创造艺术品。能将奇石创作成艺术品的一定是有原素等级要求、有人为创作因素存在的双优赏石作品。目前,与汇石融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优秀赏石融入主流拍卖。

由于赏石参与人员的成分特殊,各种层次的人都有,玩石与赏石美学、赏石艺术一直纠缠不清。加上赏石美学理论体系的失缺、赏石鉴评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也人云亦云,这使赏石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遇到瓶颈。所以如何站在一个高度去看待赏石美学和鉴评标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业务时常常思考的。
说白了研究赏石艺术有虚实两方面的工作:实的一面是“石头”的实相之美,五官所能捕捉的东西,我们要把什么是好讲清楚,观赏石鉴评标准的解读,是否能做到独立的去衡量大自然造化奇石的艺术价值必须探索;另一面是“人”的心灵境界,六根所能体悟的空间,则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支撑,从自发到自觉,从自觉到有体系,那是一种质的飞跃,应该用赏石美学体系来解决。
东方赏石崇尚自然,侧重人文,作为尚未建立的赏石理论教材,需要有史学、理论、专业等结合的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赏石理论家和收藏家若能坚持在传统的传承基础上,走出传统的赏玩模式来看待现代赏石艺术,并立足现代人的情感生活、精神状态以及价值观去深度挖掘奇石的价值,构建新的赏石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化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陈述一下今天讲的重点内容:
大自然创造了具有“形、质、色、纹”原素的石头;奇石是被人发现可量化的石头;赏石人将发现的量化奇石与个性化的意韵表达结合,造就了赏石作品;赏石作品会有高下之分;资本体现价值,集大成的收藏家凸显品牌效应;未来“双优赏石”一定会成为顶尖艺术品;赏石美学的建立是赏石艺术成为中华美学史上又一亮彩的艺术门类的保障依据。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文强:思考与灵璧石赏石鉴藏
灵璧石意境式立体盆景
赏石具有美学上​“超现实”艺术品的位阶
庭院造石,文房赏石,细品园林石头在传统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观赏石拉杂谈
灵璧石的独特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