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管理—— 一种陪伴终身的成长方法

严格来说,这里谈的知识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即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PKM。知识管理的另外一个研究课题,是企业知识管理,即以企业为单位的内部知识管理系统。

坊间论及PKM,多半会从知识的获取、保存、学习、运用、分享、创新这几个方面去谈论。

这很好,但在近2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没错,知识管理是个大命题,理应与个人的生命格局相联系。

这里要谈的知识管理,实质是一种陪伴终身的学习方法论

  • 在时间上,以当下为基点,贯穿过去、现在、未来。

  • 从内容上,确定三个内在成长因素,分别是:知识、能力、心智。

  • 从目标上,是去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达到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这种方法论的图示如下:

如果用一个向上前进的三角形来代表知识管理,那么:

  • 未来是方向,具体表现就是我们设立的各类人生目标和规划。

  • 当下是关键,核心是具备PKM的思维,即心智模式。

  • 左右两翼,一为方法,一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方法、高效的工具,去执行自己的成长计划。

  • 过去是基础,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过去。从过去的经历中,认知自我,识别自身优势、个性。因为依托自我,是一切成长的基点。

有思维、有目标,整合过去积累的资源,再依托方法和工具,我们的努力才不会流于片面,难以持久。

而最重要的是,以自我的内在力量为基础,依靠持续不断的行动,我们支撑起自己丰盈、平衡的人生,在不断变化中,活的自信而充实。

这个图形看的有些单薄和抽象,我们把每一部分填充一些具体内容,会更加清晰。


1、未来

关于未来,我们要用到的工具是“生命之花”。

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无趣,无趣到要做很多无聊的事情来“kill time”?

根据我观察自己以及周边的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没有对未来生活的愿景。

愿景比目标更有生命力,它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能达到的一种美好状态,来源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当愿景的吸引力够强大,就会激发现在的自己去行动。

大部分人想到愿景,会局限在职业发展和财富上面。但这样的愿景,多半出于压力和内心欲望。这很好,但不够吸引人。在高企的物价、逼仄的生存环境面前,我非常赞同把财富作为第一目标,然而需要提醒的是,目标太窄容易出问题。

当你的目标局限在外在的财富和职业收益时,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当作“工具”。

请问:我们平常是怎么对待一个工具的?

我们会物尽其用,让这个工具发挥最大的价值,不会在意这个工具本身的喜怒哀乐。当这个工具耗损到不能带来价值时,我们会扔掉它,换一个新的工具。

可惜,“人”这个工具,一旦过度损耗,不可能换新!

最可怕的是,在耗损的过程中,我们失去对生命的热爱,认为活着就是挣钱糊口,还车贷房贷。

所以对于未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兼顾生命的各个方面,让愿景能够激发内心持续的成长动力。

在生涯规划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练工具——生命之花,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帮助我们展望愿景。

在纸上画一个圆,分为8等分,每一个部分对应生活的一部分,分别是:

  • 职业发展:你的职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财富:个人财富状况和计划。

  • 健康:身体与心灵健康。

  • 娱乐休闲:个人娱乐和放松。

  • 家庭:你与父母、岳父母的关系,与自己小家庭的关系。

  • 朋友和重要他人:除了家人之外其他重要关系。

  • 个人成长:个人的知识、能力、思维提升。

  • 自我实现:纯然来自内心的愿望,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注:个人成长偏向于理性层面的自我能力提升。而自我实现,则偏重于感性层面的“心愿”、“梦想”。)

回到PKM的话题。我们搞知识管理,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而生命之花涵盖的8个维度,组合成未来生活的愿景,是我们的学习的动力。

这8个维度两两组合,分别满足了职业发展个人幸福他人关系自我实现四个方面的需求,不管你如何没有动力,总能在这四个大方向上去找到自己的想干的事情。

譬如:工作烦心,那就用业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吧。找不到兴趣,那就走出去,结交朋友,参加各类社群活动,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的。实在觉得没劲,那就想想一直深爱自己的家人,好好的为他们做点事。

从愿景细分出来的阶段性目标,则可以指引我们把精力聚焦在特定领域。

2、当下

当下的核心,是具备知识管理的心智模式。譬如:

“文凭贬值”并不代表“知识无用”。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知识会越来越重要。

花时间学习管理知识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底层基础能力的增长会带来长久收益。

学再多的知识,若不能引发心理或生理的积极行动,仍然是徒劳无功。

你的资本有限,聚焦和专注,是知识管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准则。

·······

什么是心智模式,请参考《知识稀缺如何锁死你的人生》。

其次,你必须知道正确的知识管理方法,它们都不难,难在坚持做,譬如:

信息筛选机制

深度阅读、

社交学习、

康奈尔笔记法、

PQ4R学习法、

······

最后你需要有用的称手的工具,让科技帮助自己成长,譬如:

为知笔记、

Mindnote、

Lastpass、

幕布、

Inoread、

Marginote、

Google Chrome

······

3、过去

过去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在纷繁复杂的往事中,你至少可以梳理出以下有关自我的信息,去认识自己。

性格类型

价值观

学习模式

天赋与优势

自我使命

······

填充完整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回顾这个模型,其运作逻辑如下:

  • 最顶端的生命之花,是改变的动力来源。目的在于打破外界给我们强加的价值观和目标,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当你抑郁烦闷、百无聊赖之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私人时间,看看自己的生命之花,里面一定有你这一辈子一定要做的、能激起你斗志的事。

  • 最底端的自我认知,是基于过去的生命历程和职业经历,确定当下的性格禀赋、优势资源,如同打牌一样,清楚自己的底牌是什么。

  • 中间层次,在好的心智模式指导下,学习知识管理的方法,然后依靠工具去实践。

虽然这里谈的是知识管理的模型,但是完全可以用在个人成长方面。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心智模式”,一种让我们看到全貌的思考模式。

个人认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论你处在何种境地,总是能找到切入的角度。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也逃不脱自我认识不清晰、底层心智模式欠缺、方法和工具不科学、未来愿景无法激励内心这些原因。

这个模型的每个部分,在后面的文章中都会慢慢的剖析,敬请期待。

跳出作者视线,这个模型是我学习、实践、思考后的输出。作为阅读者,你是否能有所触动,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呢?

过去、现在、未来,哪一个才是你当下要关注的阶段性重点?

···【End】···

本文是《个人知识管理》系列第【02】篇文章。

想了解更多管理信息和知识的技巧,请耐心等待下期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知识管理(PKM)全民推广系列
个人知识管理(PKM)工具简介:Everything文件搜索工具
主题阅读
当我在谈论「自我管理」时,我谈些什么?
PKM:个人知识管理
国内领先的PKM(个人知识库管理)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