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逃不开的怪圈叫社会学原理|雅趣


你是不是总觉得被一种宿命牵引,一定会落入某种境地,你无法逃脱,也找不到解决方式,然后默默把它归入“世界未解之谜”,算是给自己一个安慰。

又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你一定会做某种选择,即使动作重复几万遍,事后有多后悔,再次把你放入那个情境下时,你依旧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以上这些情景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学原理,给你的一系列行为给出合理解释。

事情已经沿着这些社会学原理的轨迹去发展了,只是你不知道这种怪圈叫什么而已。

??

墨菲定律

注解:做一件事所费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多;任何事情都会出差错,而且是在最坏的时刻。

墨菲定律带来的宿命感绝不是你带伞的时候没下雨,你没带的时候绝对下暴雨这么简单。

场景可以延伸到精心化妆出门碰不到一个帅哥哥,素面朝天的时候一定会偶遇前男友,以及手机拿在手里一天没收到一个电话和一条微信,去了趟厕所回来,发现老妈、老板、老婆同时联系你。

简而言之就是,现实从来不会顺着你想要的轨迹发展。真实结果会比你预料到的最坏结果还要糟。

??

沉默螺旋

注解: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扩散开来;如果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社会舆论总会有一种声音“统治”另一种声音,如果少数群体不发声,那最终就会只听到一种声音,这很可怕。

电影的两极评价就是这么来的。当最初观影的一帮人开始叫好,在你看过电影之后,也会觉得“这电影蛮不错”。即使你觉得一般般,在大众评价趋好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自己的观点沉默不说,或者表面认同对方观点。

同理,如果一部电影最开始的差评过多,评分也会越来越低,甚至在差评的影响下,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会预设差评立场。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注解: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由此得出一个推论:人是很容易被比较 low 的人同化,只要你们交往够久,够频繁。

这个理论最初来源于一个故事:一个罪犯绑架了一个姑娘,经过长时间的相处,那个姑娘爱上了绑架者。

从心理学看,这种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推而广之,就是很多人在遭遇来自恋人或领导的长期压制、欺骗、low化乃至虐待之后,会慢慢觉得适应了,也觉得男人或领导都是这个样子,进而价值取向会发生异化。

生活中,多次遇到垃圾男或人渣的女子,往往会对这种人渣内心产生一种依赖感,反而对正常男人没了感觉。

人际关系中也有这种问题。你很善意地对待别人,人家反而觉得你有毛病。表面看来是那个人不懂得感恩,但从心理学讲,就是以往遇到过好多没人味的人,多次受到恶人的刺激而无法排解,因而逐渐变得冷漠,这也是都市里人情凉薄的原因所在。

??

踢猫效应

注解: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这个理论的原版故事为: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所以,你工作的愉快程度跟你上司的心情直接挂钩。虽说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是职场人的基本素养,但对于没有规定下来的规则,能做到的人数,你懂得。

??

马太效应

注解:泛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解释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马太效应不是把事实悲观地甩在脸上,而是让你认清现实和明白自身的局限性。

“富人越来越富”,不止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多拥有的投资资本。“穷人越来越穷”,也不仅是手头没钱做不了想做的事。

出身的区别给人带来的差距,远不止在起点时的财富、受到的教育和拥有的资源这么简单。真正难以跨越的,是家境的不同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格局和心态的巨大差异。

这是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就需要去挖掘风险,探索较高潜在机会,以及付出更多成本的时代。

富裕人家的孩子因为金钱充裕,带来的是无后顾之忧的笃定感,和没有什么是输不起的底气,因此,更有勇气、底气冒险去做这些事,也更能把这些事做好做大。

而家境一般的年轻人所有的资金都是自己辛苦攒下的,这种钱财来之不易的过程让他在做很多决策的时候,明知怎么做可以更好,但却无法孤注一掷地去做。

很多时候,产品做不到百分百满意,宣传舍不得花大钱,该找优秀的高管做的事一个人包揽,为了节约一些钱浪费了不该浪费的时间。这些问题他们都知道,但下一次仍会再犯。

??

蘑菇管理

注解:组织或个人对待初入职场者的不管不顾,无端批评,任其自生自灭的管理心态。

实习生或初入职场的新人一般会被安排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在一个部门里担任哪里需要跑向哪里的小螺丝钉。负责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报选题、找资料、写稿子、想100个标题、收快递、取外卖、取完外卖抱怨几句有点委屈想哭却被骂得狗血喷头……

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所以被称为蘑菇管理。尴尬的是,我们都是从蘑菇起步,最终成为实施蘑菇管理的人。

??

彼得原理

注解: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一个收入固定能合理地掌握他钱财的人,一旦继承了一笔巨额财产过后,他的理财能力就会变得无法胜任。

一个工作能力出众的随从晋升为领导时,会变得无法承担领导工作。

一个科学家当被提升为研究院院长时,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

每个职场人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指数为零。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总会觉得你的领导在工作能力上并不如你。

这种情况在父辈职场中更常见,他们也常被视为“彼得原理”的受害者——不再热衷于建立层级组织,而试着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于新一代职场人来说,一些有能力的人一旦察觉到这样的事实,很有可能会决定退出这种剧烈竞争,开始一种全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活。

??

霍桑效应

注解: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在初中作文写作大全上你一定看过这个故事:一所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候做了一次智力测验,并以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事实上学校将结果颠倒,也就是说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年末考试结果依然是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

在职场中情况也同样,受领导重视的项目往往能够出色完成,且工作动力增强。卧薪尝胆的故事不那么容易发生。

所以,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以及你要相信,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

波特定律

注解: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当你被问到“这个项目为什么没按时完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没有提前预警?……”这一系列问题时,相信我,你只听到了第一个问题,然后就开始找有力论据准备进行反驳。

接下来遇到的情况就是领导越来越生气,认为你没有正面且完整地回答问题。然后你一脸懵B,委屈在内心喷薄而出。你不知道自己的回答出了什么问题,也无法理解领导为什么如此动怒。

下一次,在听到批评的时候,请先让自己尽可能 calm down,把话听完。

??

契可尼效应

注解:一般人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

工作的时候想休息,休息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工作是契可尼效应的典型表现。

如果当天的工作你已经完成99%,只有1%无关紧要的工作尚未完成,在你的潜意识里,你会永远想着那未完成的1%,甚至无法安排好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甚至睡觉时满脑子依然都是工作。

我们总是对未完成的事情记忆深刻,就像你永远忘不了你的初恋一样,你永远记得的是自己做错的那道题,对做对的题目留不下多少印象,更要命的是,你对做错那道题的错误答案记得尤为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生活中常用的14条著名法则
27个有趣的社会学定律2014-10-21
【HR十大经典理论】彼得原理、水桶定律、马太效应、蘑菇管理……
职场上要注意的几个效应
【HR十大经典理论】彼得原理、水桶定律、马太效应、蘑菇管理……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不管是初入职场的小菜鸟还是职场达人,这十大经典理论必须牢牢把握,不然难以在职场立足,更何况笑傲群雄啦!
【职场上最实用的18个心理学、管理学定律】毛毛虫效应、野马定律、蘑菇定律、飞轮效应,职场上最实用的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