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脉的本质和逻辑

有同学问我,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我当时回答说,两者都重要,因为人脉可以促进学习,学习也会拥有人脉。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在大学里,我遇到太多那种“交际花”,能和很结识很多人,参与很多社会活动,但依然成绩不错,也能拿奖学金。也遇到过,那种学习好,各种科目好的吓人那种,但主动交际圈不大。然后就被各种需求,介绍学习经验,辅导别人学习,得到很多老师和学生认可,也有了很好的人脉。

在扩大自己人脉群体中,可以简单两极化分类,一类是主动交际可以结识很多人,有了更大的圈子,这类人暂叫“交际花”。另一类是不够主动,默默关注自己的成长,然后顺其自然,也能圈得自己的人脉,这类人暂叫“小蜗牛”(专注自己,稳定前行)。

我生命中遇到过两类这样的人。

一个是“交际花”,一个是“小蜗牛”。

“交际花”在学校时,积极主动,参加很多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很多不同学院的学生和老师。虽然参加社会活动多,但 “交际花”学习成绩也不错。

毕业后“交际花”去了家媒体企业做销售,也算是人职匹配。主动涉及其它多个行业,认识相关领域的人很多,从教育、房地产、医疗,到食品、服装……后来自己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如:自己看个病,挂号很容易;定个包房吃饭一个电话就行;帮朋友咨询和买房子,总能优先看房……算是过得如鱼得水。

三年后,“交际花”跳槽去了体育行业的一个的企业做行政,想工作时间稳定一些,能兼顾家庭。不过,一段时候后,他开始发现自己之前积累的一些人脉没有以前那么好使了。比如说,请一些自己在媒体行业认识的高管吃饭没那么容易了,帮别人预约看病也不顺了……

他开始慢慢明白,原来积累的人脉不纯是因为自己,而是所在的职位。因为那时,别人还经常找他办事,而现在少了很多。

“小蜗牛”在读书时,性格偏内向,说话不多,喜欢独来独往,专注学习和专业。大学里做过挑战杯项目,获得省级的奖项。到毕业时班里大多人对他没什么印象。

毕业时,他去了一家企业做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大学的专业项目和创新经历使他很快融入了工作环境。不久就在工作上展露头脚,开发出新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于是成了公司红人,各种待遇和奖励随之而来。

后来,有其它公司找他合作,也有人想拉他一起创业。开始上电视,做专访。很多年不联系的同学和朋友也开始“攻击”他的微信,拉他进群。自己生活上有了问题需要帮助,总会有人主动相助。如老婆生孩子,很多人都帮忙介绍最好的医院和医生。

“小蜗牛”并不喜欢热闹的生活,但他开始明白,那么多人愿意找我和帮我,并不是因为我多么友善,而是我有价值——专业技术能力。

“交际花”和“小蜗牛”的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

1)人脉积累需要主动,但主动认识并不代表别人认同。认识是基础,认同是人脉的核心。

人脉和朋友有一定区别,朋友是人脉的一种形式,朋友多属于情感交流,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甚至不讲代价,这就是朋友。而人脉更多的是利益交换。就像“交际花”,在媒体企业工作时,一呼百应,只因他对别人有价值。而换了工作之后,以前的人脉变得脆弱,只因别人已经觉得用不上他。

人脉好现实呀!光认识远远不够,得到对方认同才是关键。而认同则是基于个人的能力和价值。

2)有实力的人会有相应的人脉。实力对应的是价值。越有实力,就越有价值,也越有人脉。

职业生涯发展有五个层次,这在之前的章节已经阐明。其中一个层次就是能力,当能力得到更多人认同时就是资源,这自然就形成了人脉。“小蜗牛”就是这样的人,大学里不主动社交,不刻意积累人脉,然而工作后自己变得牛X后,资源和人脉都向他靠拢。而“交际花”转换工作后,个人职业实力并不突出,于是人脉开始远离自己。

所以,当你不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你的人脉可能更多的是朋友圈,当你被别人需要时,就会超出朋友圈。而需要,就是你能提供的价值。

再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我想说,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刻意积累人脉,还不如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需要的人,成为别人都想结交的人脉。

李笑来在《做时间的朋友》中提到人脉的逻辑,里面讲了一个幼儿园的例子。这里分享一下。

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小强在幼儿园里玩具最多,就像成年人一样,他也会将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

在小强心目中,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个男孩从来都不抢他玩具,他跟我换。那个女孩在他眼里很好看,他会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

我们很多时候愿意什么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一般来说,估计都是能帮到自己的或者说的来的。比如说,你成绩不好,希望有人辅导一下你,你愿意找个成绩好的人帮你。比如说,你心情不好时,想找个人聊聊天,你希望找个能理解你的人。这就好比有玩具的小强,你需要玩具。

于是,这里折射出一个现象,就是我们都想认识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不过,我们想认识的人会和我们做朋友吗?答案并非。就像小强一样,他被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但他认为和他交换玩具的小朋友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于是这里又折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都喜欢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或等价交换”。

对于小强来说,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宁愿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因为喜欢)……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很多的人脉都是一种“价值交换”,就算是多年的朋友。尽管很多人不太愿意接受。比如说,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你,说要一起聚聚,吃饭时你才知道,原来对方找自己帮忙。再比如说,你突然缺钱,想找朋友借钱,你想来想去,要提高成功率,还是找一个自己曾经帮过的人,结果果然顺利。这里面都包含了“价值交换”。

就算你自己认为和对方很熟,一味地找对方帮助,如果做不到“价值交换”,最终都会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人脉会慢慢无疾而终。

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在大学里,有思想的人总能找到有思想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在进行思想交换。喜欢帮助别人的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相互帮助……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残酷但又科学的事实:人脉就是“价值交换”。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所说,在积累人脉这件事情上,估计就不会纠结了。做好人脉,不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积累人脉,首先要打造自己

要拥有更优质的人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不是你和哪个名人和个影,不是你和哪个大牛握过手,不是你有哪个成功人士的联系方式,对方就称得上你的人脉。

比如,假如你和王菲握过手,那她就是你的人脉了吗?当然不是,除非你可以给她写歌。不过,李彦宏就可以和王菲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是对等的。

于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变得更强大吧!

2)主动出击,先给后得

无论自己强不强大,优不优秀,主动都会给自己更多的人脉可能。主动可以让我们进入另外一圈子,如果还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哪怕价值很小,都有可能会融入一些。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

主动,至少让人认识。先给,先付出,持续付出,就有可能得到认同。

鲍金勇,职业规划师,职业生涯咨询师,高校资深就业指导老师。中国大学生在线就业创业专栏作者,《中国大学生就业》、《大学生》、《教育视界》特邀作者。前程无忧特邀职场导师。面授学生超20000人。著有《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低自尊人群的4大心理逻辑,真的有毒,你可千万不能有
三观
做微商,朋友圈怎么经营才不会被屏蔽?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喜欢装逼?
做到这几点,你就是交际花
创业,你必须掌握这3个底层逻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