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法根《谈礼貌》课堂实录:说理文该怎么教?
板块一: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说理文《谈礼貌》。
(课件呈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学生指名读,齐读。)
师:这句话出自《礼记》,是古人留传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课件呈现第1自然段,其中“意思是说”呈红色。)
师:“不失色于人”是这个自然段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彬彬有礼、态度不粗暴。
师:对。“色”是什么意思?
生:是相貌的意思。
师:不全对,这个“色”就是脸上的表情、神态,甚至你的眼神。“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生:说话要讲信用。
师:不单单是讲信用。
生:不能说脏话。

师:对呀,就是要说文明、礼貌的话。再读读这则古训,要争取记住。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就用“意思是说”来解释一下。

点评:课文中引用的古训是文言文,比较难理解。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没有过多讲解,稍作点拨,就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关注学情,教在学生疑惑处,这是非常好的例子。


师:再来读一条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生齐读)它出自《荀子》。这句古训的意思是说——(课件呈现:人无礼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有点难了,谁能来翻译一下?

生:我只知道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做事没有礼貌的话,事就做不成。
师:非常好。再看看前面一句,人没有礼貌就怎么样?“生”什么意思?“生”组个词叫——
生:生存。
师:对!“不生”就是不能生存,更不要说美好的生活。连起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生:人没有礼貌,就很难在社会上生活;做事情没有礼貌,就做不到完美。
师:说得太好了。今后在写文章用到古训,如果别人不懂,就可以用“意思是说”解释一下。不要你懂人家不懂,这是不礼貌的。(众笑)
点评:补充一则古训,让学生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解释一下,意在培养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师:课文中还用了其他的语言。(课件呈现: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生齐读)
师:要不要用“意思是说”来解释?
生:要,不然人们听了,不知道什么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一般人读得懂吗?
(许多学生回答:懂。)
师:是的,一般人都懂,通俗易懂,这样的语言称为——
生:(齐)俗语。
(课件呈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齐读。)
师:是不是很好懂?(课件呈现: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这些俗语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古训则来自于经典国学。平时要多留心生活中的语言,也要多读书积累。
点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不必教。”这就是关注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件呈现: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钥匙。——松苏内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歌德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师:这些句子,都是很有名的人说的。这样的句子就叫——
生:名言警句。
师:这些句子也可以警示、启发别人。《谈礼貌》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古训、俗语,也引用了名人名言和警句。平时我们要善于积累,积累得多了,表达的时候语言就可以丰富、精准、有说服力。
点评:强调积累古训、俗语、名言警句的意义,既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为下面课堂练笔作好了铺垫。

板块二:层层深入悟写法


师:这篇课文读得懂吗?都没有问题?——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作者写《谈礼貌》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作者是希望每一个人都有礼貌。
生:作者是希望用礼貌化解纠纷。
师:总的意思都是说要有礼貌,或者说要讲礼貌。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中有一个词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哪个词?
生:优良传统。
师:是的,“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要继承这个优良传统,要使用礼貌语言。好,把这个句子画下来。(板书:礼貌待人。)
点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总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一篇文章,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这是学习说理性文章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


师: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谈礼貌是怎么谈的,用了哪些方法?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要细致。(生阅读、讨论。)

生:他用了对比方法,讲礼貌会怎样,不讲礼貌又会怎么样。
师:哪个地方是用对比方法写的?
生:用牛皋没礼貌和岳飞有礼貌来对比。
师:这是在一个事例中用有礼貌的行为和没礼貌的行为进行对比。有补充吗?
生:牛皋没礼貌,老者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了他;岳飞有礼貌,老者给他指了路。
师:这是用两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对比。
生:第一段,作者用古训开门见山来点题。
师:你的回答很高明啊!
生:作者讲了几个故事。
师:这叫举例子。举了几个例子?
生:三个。
师:概括一下。
生:问路,下公交车裙子被踩。
师:下公交车裙子被踩,太长了,概括一下,两个字!
生:踩裙。
师:嗯,好的。第三个呢?
生:理发。
师:请把这三件事简要地记在书上。(生记录,师板书:问路、踩裙、理发。)作者用了举例的方法。还有吗?
(生沉默)
师:认真阅读第2、第3、第4自然段,看看写这三件事,每个自然段后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需要用心阅读才能发现。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再说一遍。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再说一遍。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这叫“重要的话说三遍”。什么叫总结呢?
生:就是把前面故事包含的道理概括一下。
师:明白了没有?课文不但写了事,还把每个故事暗含的道理概括出来了。伟大的发现!请用横线把每件事背后的道理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问路”这件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踩裙”这件事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齐)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理发”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齐)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作者是怎么谈礼貌的呢?先说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后举了三个例子,每个例子后面都说了一个道理。他是以事说理,前面部分是叙事,后面部分是说理。
师:好,现在来看看这三件事,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
点评:此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生:这三件事是从不同角度写的。

师:哪些角度?
生:第一个讲如果没有礼貌会讨人嫌弃,第二个事例讲礼貌可以化解纠纷,第三个事例讲礼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这三件事是并列的吗?
生:是有层次的。
师:是的,“有层次”,这个很重要。哪个层次稍微低一点?
生:问路。
师:哪个高一点?
生:踩裙。
师:哪个最高?
生:理发。
师:三个事例,第一个问路,是我们有求于别人,要不要讲礼貌?
生:要。
师:第二个事例呢?
生:我觉得是“有失于别人”,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要主动道歉。
师:第三件事是什么?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朱师傅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破,最应该讲礼貌的是谁呀?
生:(齐)朱师傅。
师:但是这里重点讲的不是朱师傅,讲的是——
生:(齐)周总理。
师:人家把你的脸划破了,照理可以不讲礼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讲礼貌,而且还安慰别人。这样的思想境界很高。
师:课文里的三件事告诉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要——
生:(齐)讲礼貌。
师:有过于人的时候要——
生:(齐)讲礼貌。
师:当别人有过于你的时候更要——
生:(齐)讲礼貌。
师:这三件事是递进关系。
点评:问题层层深入,学生思考也随之步步深入,巧妙至极!


师:还有问题吗?为什么要写这三个例子?

(生沉默)
师:我们看,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一开始举的是谁的例子?
生:(齐)古代的。
师:后面呢?
生:(齐)现代的。
师:古人要讲礼貌,现代人也要讲礼貌。还有什么人要讲礼貌?如,“踩裙”是谁讲礼貌?
生:小孩和青年。
师:“理发”中是谁讲礼貌?
生:领导人。
师:普通人要讲礼貌,领导人也要讲礼貌;小孩要讲礼貌,大人也要讲礼貌;古代人要讲礼貌,现代人也要讲礼貌。古人、今人;大人,小孩;平常人,领导人——人人都要讲礼貌。现在明白这三件事有典型性吧?
(生会意地点头)
点评:引导学生领会选材的典型性,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学习表达方法。


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课件呈现——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读——

(生齐读)
师:这是用什么方法说理?
生:(齐)俗语。
师:引用了俗语。(板书:引用。)
(课件呈现: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生齐读)
师:这是怎么说理的?
生:(齐)打了一个比方。
师:是的,很形象。
(课件呈现: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生齐读)
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沟通了人们的心灵,二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两层意思用“不但……而且……”连起来了。——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谈礼貌》这篇课文是用“叙事——说理”的方式来谈的,选取三件事说了三层道理,谈了讲礼貌的好处。
点评:教说理文,把重点放在“怎样说理”上,而不是只关注说了“什么理”。
板块三:创设情境学说理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有礼貌或者没有礼貌的人?——老师就遇到一个,请看!
(课件呈现:一个小青年甩着几张百元大钞,问一个卖布娃娃的老人:“喂,瘸子,这玩意儿怎么卖?”老人没好气地说:“不卖!”一个小姑娘问:“老爷爷,您的布娃娃真漂亮,请问多少钱一个?”老人递给小姑娘一个布娃娃,笑眯眯地说:“小姑娘,不要钱!”)
师:用这个故事来谈礼貌行不行?还缺点什么呢?
生:(齐)道理。
师:对了,只用事来说理,缺乏深刻性,没有说服力;只说理没有事,不生动,没有感染力。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礼貌,更能引起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受。


师:现在,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议一议这件事,拿起笔来写一写:这件事能用来说明一个什么理。三分钟时间。

(学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师:这是个极有挑战性的任务。谁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
生:礼貌不能用东西来衡量。
师:东西?这里是什么东西?
生:金钱。
师:建议你改一下。
生:礼貌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师:很好,优秀。
生:礼貌就像镜子,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对你怎么样。
师:不错,你化用了别人的语言。但是,怎么把这个意思说得更好呢?
生:礼貌就像一面镜子,你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
师:刚才那位同学,你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比我的好一些。
师:那就修改修改,这叫取长补短。
点评:注意培养学生修改、完善语言的习惯。


生:不管在哪里,凡是彬彬有礼的人都会受人尊重;反之,举止粗鲁、说脏话、不懂礼貌的人,肯定遭人鄙弃。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么一大段话,我们记不住的。说道理不能说得太长,因为有些人记性不太好。(众笑)
生:礼貌不是钱,但比钱还要值钱。
师:记住了吗?来,一起说一遍!
生:(齐)礼貌不是钱,但比钱还要值钱。
生:即使再有钱,也买不到“礼貌”这个无价之宝。
师:掌声鼓励。讲道理就要这样简要精练。
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这位同学引用的还是这十个字。有没有发现,自己写的句子也不错,但一引用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就会显得更有水准。当然,刚才这位同学化用名言警句也很好。——用刚才这个事例,再加上同学们写的道理,就能够“谈礼貌”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修改自己写的话。(生修改)
师:有没有新创造的句子?
生:礼到让人赞,无礼让人厌。
师:这是化用,不是直接引用。一变化就很高明了。
生: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礼貌”这个无价之宝。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掌声鼓励。他先说了自己的意思,再引用课文中的俗语,太好了!
点评:反复强调“引用”在说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这一重要说理方法。这是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师:刚才这都是在“纸上谈兵”,这不算本事。什么才算本事?

生:现学现用。
师:好,考考你。小青年甩着百元大钞,老人却不卖给他。他肯定非常生气。“我的钱不是钱?你为什么不卖给我却送给一个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学生,你该怎样跟他谈谈礼貌?这个小青年姓“牛”——现在实战,给你们五分钟,来说服这位牛先生。
(生写话)
师:好,假如我就是那个小青年,很没有礼貌,你会怎样说服我?
生:牛叔叔,您知道那个老爷爷为什么把布娃娃送给小女孩,却不卖给你吗?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老者问路,也像你一样态度粗暴,最后导致他多走了200里路。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向老者问路,态度也跟这个小女孩一样彬彬有礼……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希望你也能向岳飞和小女孩学习,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她引用了岳飞和牛皋的故事,并引用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一定的说服力。合格。
生:牛大哥,你看小姑娘有礼貌,人家把布娃娃卖给她,还不要钱。你没礼貌,自然不卖给你。一个人对别人不礼貌,别人就对你不满,甚至讨厌;假如你有礼貌,别人会对你满意,甚至会对你赞赏。
师:就是说——“礼到让人赞,无礼让人厌。”她用了什么方法?(生答“对比”)把小青年与小女孩作了一个比较。
生:牛大哥,你这样做,如果我是那位卖布娃娃的老伯伯,也不会卖给你。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映照他的镜子。希望你能像那个小姑娘一样做个有礼貌的人。您能向那个卖布娃娃的老伯伯道个歉吗?
师:掌声鼓励。她引用了歌德的名言,再加上自己创作的,还用上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更能让人信服。好,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牛大哥,您好!我觉得您不讲礼貌是不对的。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给你讲一个《说岳全传》里的故事吧!牛皋向一个老者问路,态度跟你一样恶劣。老者不仅没有给他指路,还说他是个冒失鬼。岳飞也来到这里问路,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我觉得你应该向岳飞和小姑娘学习。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不错,他既引用了故事,也引用了俗语。好,统计一下,引用了投影上的俗语的同学举手!——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有时候说理说不清、说不透的时候,有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生:(齐)引用。
师:是的。引用古训、俗语、名人名言,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更明白。下课后,再把你写的修改一下。
点评:语言学习重在实践。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大多学生掌握了“叙事——说理”的表达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板块四:拓宽思路练应用

师:再读课题。这篇课文是谈礼貌的。除了谈礼貌,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谈什么?
生:谈文明、谈理财、谈国学……
师:比如说,这个同学经常不做作业,我们可以跟他谈什么?
生:谈勤奋、谈习惯。
师:这些话题,我们可以在班里谈谈,锻炼我们说理的能力。
点评:学习贵在“举一反三”。课内得法,课外运用,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真实本领。
总评
这堂课体现了薛老师注重培养言语智能的理念和组块教学的方法策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 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需要教师自己从课文和相关资源中去寻找、发现。《谈礼貌》这一类说理性文章,很容易围绕课文内容大谈礼貌对人的意义,把语文课异化成“思品课”。而薛老师这节课不仅关注“说什么理”,更关注“如何说理”,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中揣摩说理方法和表达规律。根据说理文的特点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薛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2.学习“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3.运用“引用”和“以事说理”的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几项教学内容都指向了语文方法的掌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适切的。

二、 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
多年来,我国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线性结构”,以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为主线,逐段串讲,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教学高耗低效。薛老师创造性地将“线性结构”改成“板块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松散、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一种指向语言实践的整合、高效的教学结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这堂课,薛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1.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也为后面的说写训练作好铺垫;2.层层深入悟写法。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以事说理”等表达方法;3.创设情境学说理。这一板块重在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前面学到的说理方法;4.拓宽思路练应用。这一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以事说理”等方法,培养说理的运用能力。四个板块意图明确,内容清晰,板块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凸显教学重点,实现了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目标。

三、 根据学情开展教学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是薛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薛老师认为:教学一定要教在学生疑惑处,让学生经历挑战,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他提出三个“不教”的主张:“学生已会的不需要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不教。”他的教学总能唤起学生挑战的欲望,让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比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三个故事的内容,但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作者是怎样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学生却弄不明白。薛老师抛出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思考,经过一番挑战,终于掌握了说理文的一般表达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习真正在课堂内、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地发生。


(点评及总评:《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执行主编  杨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礼貌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方案(三中队)
八年级:礼貌显魅力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有礼貌》
7上6
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