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州通




猷巷

猷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巷长310米,猷巷原是因巷中有多家榨油的作坊,既榨油又卖油,是名副其实的“油巷”,后来因要纪念明代抗击倭寇的功臣俞大猷,而将“油”字改为“猷”。

猷巷口1号谢厝内原还住着开创潮州第一家照相馆的谢庭芳先生,他的女婿李进炎先生在1951年拆除太平路的牌坊之前,拍下了太平路众多牌坊的原始照片,为今天牌坊街的重修留下了设计依据。

猷巷口南侧原有著名的“张长合”弦铺(现在牌坊街414号),因此潮州流传一句俗语“做弦(“为什么”的偕音)——张长合”驳斥对方装聋或批评不留心听话者。

巷中原有 “泰华丰”绣庄、“莫大”药材行,著名书画家佃介眉、爱国侨领庄静庵的故居曾在巷内。现猷巷的一侧为古民居,一侧为开元广场。


灶巷


灶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巷长295米。相传明初建巷时曾挖出古人熬盐的土灶多处,故为巷名。

巷内20号林厝内是“林美合酱园”老板林鸿材住所,他在清末经营“名记酱园”,以制作精美酱料出口而致富,该处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后门通猷巷,内里的木雕装饰因工艺精湛而闻名。

巷中还有余厝祠祀元朝的封川(今封开)节度判官余英,他曾舍田1500亩,施开元寺。

巷头原有“老和气社”消防队,为古城21支消防队之一。

灶巷1号曾是著名的“兆祥金铺”。“灶巷头笋粿”是老字号(现在牌坊街428号),较为出名。置身巷中,潮州古城的历史记忆,可以窥见一斑。


义井巷


义井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巷长290米。巷因东口正对的义井而得名。义井建于1403,至今保存完好。

传说宋少帝祥兴元年、小皇帝赵昺逃难到潮州城,在东门大井想喝水又无桶可打,哪知井神忠义,把井水抬高到井面让他们君臣掬手喝个痛快。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听到这个故事感慨道:“井也知君臣之义”,便叫钦差来潮州封其为义井,那知钦差喝醉了酒,分不清东西南北,便误封义井,该巷原称“佛道巷”,便因此而更名为“义井巷”。

义井巷最显眼的建筑当属中段偏西的吴祥记“皇宫”厝,于抗战胜利后耗资黄金2000两盖起“皇宫”的仿古宫殿式三进厅堂住宅,富丽堂皇。潮州俗语也有“吴祥记厝皇宫起”喻有钱什么事都可做。

义井巷内先前还有“鸿和居”和“陈志成”两家老字号裱画铺,鸿和居后迁至郑厝巷;陈志成第三代至今却还在巷内经营裱画。


兴宁巷


兴宁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290米。巷因取“兴旺安宁”之意而得名。

在1926年以前因巷中间有座关王庙而把巷切为东、西二段,东段叫兴宁巷,西段叫大钉鼓巷。到了1926年,一个姓袁的商人买下庙边一屋子,后申请拆除关王庙,把兴宁巷又重新打通

。以前住在兴宁巷的居民以徐、丁、杨三姓为多,其中徐姓原藉澄海,其祖徐荐卿,字宏甫,明熹宗天启七年举人,又有徐即达为明思宗崇祯元年贡生,清初因战乱而迁,在巷中建徐厝祠。

巷中段一处古建筑系太平街道义兴社区居委会,墙体挂上社区四位工艺美术师作品照片,并附上社区文明公约等词语,文化氛围浓厚。

巷内38号大门额的 “淞园” 二字是出自清末潮州著名书法家陈景仁之手,其隶书闻名海内外,既是康有为的追随者,又是梁启超的好友。

另一处为义井巷吴宅后楼,现为“茹雅居”潮菜经营场所。整条巷别有一番风味。


甲第巷


甲第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290米。“甲第”巷的巷名仅是取“甲等府第”之义,清末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许多富商大贾来这里建屋造园,繁衍生息,积淀下古城的无限风华,于是有了'甲第'之名。

这里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其中“大夫第”5家、“资政第”3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家,以及“宗圣世家”、“济阳旧家”、“龙游衍派”等姓氏郡望,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

16号“资政第”现改为“湘桥区民居文化展览馆”,恢宏气派,潮绣大师李淑英工作室亦在于此,透射出浓厚的儒雅之气。这不仅是甲第巷一大旅游看点,也是外地人了解古城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

巷中“半园”宅院来自韩江的池水清澈。 “甲第乐苑”以乐会友,以曲聚友八横的蔡荣祥鼻烟壶世家,是潮州鼻烟壶精品的诞生地。夜晚,换上仿古路灯的甲第巷,更显得古韵十足,让人流连忘返。因此,甲第巷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宝库。


家伙巷


家伙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280米。古代因巷内有多家作坊制作各行业的工具出售,而工具古时称“家伙”,巷因而得名。

巷中部有李厝内坐南朝北,曾是明代“兄弟进士”李思悦和李思寅府第,兄弟同科举人、后都同中进士的,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对,由于李家兄弟官居要职,人见人畏,故潮州俗话有“唔北(不识)死,去惹家伙巷李”,讽喻不清楚局势,不知死活。

猷巷头的那座“台省褒封坊”,就是“为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建”。至于为何该坊不建家伙巷头而建于猷巷头,只因家伙巷头早在宋末已建有 “秋台”坊(俗称砖亭)纪念榜眼王大宝。

巷中25号原是福寿庵的旧址,清幽旷远,民国年间已废,1992年在开元寺住持释慧源、来龙庵传然尼师和陈淑卿老居士的开启下,成立了湘桥区佛教益寿组,并重修福寿庵,现有10多位老人在这里免费安度晚年。


石牌巷


石牌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310米。相传宋代建巷时挖出无字大石牌而得名。

石牌巷口有“木天人瑞坊”,是为一百一十四岁钦赐翰林侍读刘起振建的;“石牌坊”南面原有“孝德百岁坊”,纪念周成。

巷内原有叶厝祠,现改为培英小学,系太平籍香港乡贤蔡儒添先生1992年捐资200万元所建,赤子丹心,灼然可见。

巷内有李厝内为三进格局,是著名豪宅,至今保存完好。小巷古民居历经风雨,仍可显露出时代色彩。


辜厝巷


辜厝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320米。巷东南口有辜朝荐(1599至1668年)故居,称“辜厝内”,此巷以其为名。

“辜厝内”建筑今虽破落,但厅堂上仍悬挂“进士”牌匾及辜朝荐画像,尽显一代名贤祥瑞之气。《潮州府志·名臣》有“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海阳人,少颖慧,一览成诵,七岁能文。天启甲子(四年1624)举人、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仔桐城(安徽安庆属县)令,癸酉(1633年)分校南闱行取(负责南京方面考取工作),擢山东道御史,旋改礼科绐事中。后辜朝荐随郑成功至厦门,被永历王朝封为副都御史(正三品),后又扶助郑经。

辜厝巷口原有“徽流彤管坊”和“玉洁冰清坊”,后被拆除,辜厝巷这么一条小巷内就有两座旌表坊,这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

巷中的诚安善堂以施医赠药的善举而闻名海内外,巷内的“德香堂”的潮州木雕作品更是誉满神州。

小巷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呈现出一派怡然自乐的“小巷文化”景象。


郑厝巷


郑厝巷东通太平路,西北经南涸池过辜厝巷出下西平路,西南经南涸池出环城南路,巷长270米。郑厝巷在辜厝南,巷东朝南有郑厝祠,后改为二轻第三塑料厂,巷以祠为名。

参加过旧时代的“文革”的老一辈,对“图强巷”这个名字更为熟悉,直到1980年才再恢复“郑厝巷”的旧称。

郑厝巷向东对面有四目井,原名古树井,还流传潮州俗语有“四目井金鲤——食后着死”,喻不义之财惹祸灾。

因明朝时期曾任两浙都运使的郑崇在巷内造宅居住,后郑氏家族在城内名望甚高而得名(现牌坊街辜厝巷头的“两浙都运”和开元路头的“金榜联芳”坊,都是纪念其家族的)。郑氏宗祠在明代可谓是赫赫有名,但经历几经波折,如今变成停车场。

巷中另有一处明代风格的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偏门出去,屋后古井水位随韩江水涨落。


庵巷


庵巷在太平路南门古七枞松巷之北,东通太平路,西经七枞松巷尾往南出环城南路,巷长260米,是十大名巷最短最窄的巷道。因明代以前巷内有啸雪庵而得名,该庵被毁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3年)。庵巷杜姓在清初因逃避战乱而从澄海南洋(莲阳)迁入,庵巷杜姓为其后裔,庵巷“杜厝内”座北朝南,通郑厝巷,有“波罗房”,是潮州内八景之一的“波罗拜石”,里面的园林、庭院、亭台幽美可观。紧贴波罗房有女斋堂曰保顺堂,内有中年斋婆为堂主,规戒极严。

庵巷西有六通庵,还有“居士林”由南涸池通环城南路,是潮州市湘桥区佛教协会所在。

庵巷头原有“怡兴按”当铺,1939年7月因日寇侵潮而停业。

小巷中,每户古民居庭院都广植花木,赏心悦目,邻里也和睦;古门上“馥桂、培兰”四字,是屋主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

小巷中,仍可看到“开门撑窗”式的铺仔,虽早已没有开铺,但足以见证潮州古城民间存在着深厚的“小巷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州古城【十大名巷】旅游攻略
游潮州古城区十大名巷(收藏)
潮州古城“小众”路线,能玩能逛有故事
潮州十大名巷 | 穿越明清时光 感受人间烟火
趣谈潮州府城街巷名
潮州:如诗如画古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