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情画意中秋月
近年来,每逢中秋节,中国内陆的中央电视台都要举行盛大的中秋晚会。今年是在广东江门举行。每届中秋晚会几乎都离不开苏东坡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主题,以月亮为主轴、以亲情为脉络,节目包括诗词吟诵、歌舞表演和书法、绘画等中华传统文化演绎,两岸三地演艺明星和文化名人欢聚一堂,让全球华人在一轮满月沐浴下载歌载舞共抒桑梓乡情、故园之恋。

  记得某年我独自在欧洲旅游,中秋节当日正在芬兰一个小镇,可惜是阴天。当晚倚在旅馆凉台,遥望万里外的故国,彻夜难眠。遥想祖先,他们发现8月15的满月在全年最圆、最亮,而圆月象征着团圆,于是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赏月品茗,于是便有了仲秋节。仲秋节又称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全以“月”为载体。中秋节于是成了中华民族最富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的传统节日。

  中国又是“诗国”,情意缠绵的咏月诗便蔚为大观了。我发现,历来的诗人都是“爱月派”。诗仙李太白就写过许多咏月诗。其《月下独酌》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思念亲人的心绪情真意切!在著名的《静夜思》中,李白唱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成为诗人浓浓乡愁的“引擎”了!李白还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的等咏月佳句,千古传诵到今天!

  “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这是诗圣杜甫的名句。在《月夜忆舍弟》里他更吟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月是故乡明”道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乡情结!我对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记忆犹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首诗无论情感、意境都决不亚于李杜,难怪成为古人茶具上首选的内容了!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某个中秋之夜忽然想起孑然一身被禁月宫的仙女嫦娥于是写下《嫦娥》一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寄托了诗人的多少感慨与情思啊!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一首《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古代传说,蚌在月光下才会孕育出晶莹瑰丽的珍珠,作者期盼皎洁的中秋月孕育出更多更美的珍珠,爱乡爱民之情呼之欲出!

  奇怪的是,古诗里也有“怨月”的,那是唐朝诗人徐凝的《忆扬州》。诗曰:“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诗人中秋夜喜见娇美的明月,又触景生情思念自己的梦中情人“萧娘”来,但天各一方无缘相见,他便将满腹怨恨记到明月头上。说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这里“无赖”即无奈,因为明月而怀念爱人、却不得相见,只能埋怨明月的“无情”了——这恐怕是古诗里唯一的“怨月诗”了。

  古代咏月佳品灿若群星,最令我梦绕魂牵的,当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苏东坡了。一生命运多舛的苏轼写过不少中秋诗,他的《仲秋月》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对一轮“玉盘”的向往与钟爱,更是对生命的感叹、对前途的无奈!他还有“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等咏月佳句,大都情景交融荡气回肠。而最令人百读不厌扼腕赞叹者,当然是那阕名扬四海的《水调歌头.中秋》词了——这也是每年央视中秋晚会不可或缺的“传统节目”了——中国人恐怕个个都会背诵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在词前注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之夜苏东坡与亲友通宵欢饮,大醉之后蓦然想到自己的胞弟子由——即散文大家苏辙。时苏轼与苏辙分离七载,天各一方,醉酒的诗人感慨万分,所谓“酒后吐真言”,醉意醺然间苏东坡对月诉衷肠,怀念骨肉同胞,感叹人间聚少离多、追问何时方得团圆?

  现代人的思维与古人不同了,但中秋情结却一脉相承。1947年8月,毛泽东率2万人马转战陕北,与国民党胡宗南部的20多万大军周旋。就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前夕,毛泽东写了一首中秋词《喜闻捷报》。中秋是月圆的时候,是天上人间庆团圆、丰收的时候。毛泽东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人民的力量。2万人马将20多万大军弄得疲惫不堪。这位三军统帅,此时诗兴来了,他吟咏:“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思乡思亲之情,在这中秋之夜,跃然纸上。

  作于1957年的七律《蝶恋花.答李淑一》更是脍炙人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时年64岁,见到当年战友的爱人,既思念战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更思念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烈士。“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忠魂永存,“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诗人以深厚充沛的感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在皎洁的月宫,寂寞的嫦娥为烈士舒袖起舞,而吴刚则为烈士捧出了桂花酒。诗人怀恋早逝妻子的悲痛,潜藏着革命胜利的喜悦,悲喜交集。烈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人间终于“伏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结合到了极致!

  天下中秋诗数以万计,还是苏东坡的那首中秋词被无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反复引用高歌低吟,这里有深邃的哲理,更有悠长的情愫和无尽的祝愿……堪称“清雄超妙气凌云”的千古绝唱!当天南海北的炎黄子孙沐浴在中秋月下,期待亲人团聚和中华统一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咏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也一定会以“今夕是何年”来追问自己、勉励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诗话
且听先人咏明月:漫谈中国古代关于月亮的诗篇
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
“悠然望南山”差在哪里?
《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
中秋美文-永恒的月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