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古诗中的河南美景


古代诗人的风流才情,曾浸染着我们的孩童时光,古诗中的山水大观,几乎占据了那时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那些诗人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他们走过的道路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我们一起一起揭开古诗中的美景河南到底在哪里......

嵩山--顾炎武

位宅中央正,

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

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

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

多有济时人。

【作者】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题解】嵩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为五岳之一,因地处中原,故称中岳。由东西两座高山组成,东部的叫太室山,西部的叫少室山。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儒、释、道三教荟萃。佛有少林寺,道有中岳庙,儒有嵩阳书院,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注释】①位宅:位居。中央正,中原的正中。②石开:传说禹妻涂山氏在嵩山化为石人,石裂而生启。③申:指周文王的卿士申伯。④巢、许:尧时期的巢父、许由。

【简析】描写嵩山不但山势顶天立地,也是夏王朝的发祥地,贤臣名士的诞生处。通过写嵩山,表达自己匡时救世的志向和高洁的品格。诗句还赋予晚春景色以蓬勃生机,赞美松柏和春花,启示人们应该振作奋发,不要盲目服从命运的安排,要作生活的强者。

宿白马寺---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作者】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唐代诗人。

【题解】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2公里,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汉明帝在南宫梦见一个金人自西方飞来,有人告诉汉明帝说,你所梦见的金人是西方的神,名字叫“佛”。于是第二年便派遣18人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行至大月氏国(阿富汗),遇到两位传教的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一同来到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下令在东汉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修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故取名白马寺。此诗为张继于“安史之乱”后抵洛,夜宿白马寺,目睹兵燹之残状,触景生情,遂作。

【注释】①萧萧:象声词,这里指风声。②羁思:旅人的思乡之情。

【简析】白马寺经“安史之乱”后,碑碣断裂、殿堂倒塌。秋风夜雨,茅屋萧萧,诗人因“羁思浓”而难以成眠,“羁思”什么没有说,但诗人对唐王朝的兴衰之慨,在字里行间,已流露出来。

游少林寺---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作者】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初唐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题解】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少室山北麓,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入主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修炼,开创中国佛教禅宗。达摩被奉为少林禅门之初祖,少林寺被称为是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塔林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

【注释】①长歌:放声高歌。宝地:指少林寺。②徙(xi洗)倚:徘徊,这里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珠林:神话传说中结珠的树。③绀(gan赣),红青色,寺院墙多绀色。澄:明净。

【简析】这首记游诗,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前半部分写入寺游赏古迹,抒写诗人对少林名刹的敬仰心情。后半部分述游赏过程中景色变化,以及归路晚景之绮丽,显示诗人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写景抒情的精巧笔致。全诗首尾呼应,寓情于景,仗律工整,是描写寺宇游历中的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行嵩山,您不应错过的那些美景,游览后会有一种感觉出现
    【中原美景】嵩山少林寺
    【台湾】河南嵩山少林寺
    《河南》中岳嵩山少林寺(下)
    河南登封-2021年4月嵩山少林寺(上)
    嵩山风景(河南)(12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