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到填报志愿时,说说80年前那一场冷门与热门学科之争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时下,2019高考已经结束,此时的各地考生与家长们正人手一本高校招生简章,紧锣密鼓研究填报志愿问题。关于该选择和报考什么样的专业,去年的这个时候,大锤曾经推出过一期相关节目《那些年,高考曾经热过的专业》

今年关于专业冷热门的话题,大锤要说一段有点儿年头的、同时也对如今咱们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有一些参考作用的掌故。这就是80多年前,曾经发生过的那一场冷门与热门学科的争论。

大锤在讲史的时候,每每会想到一句俗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历史领域,似曾相识的事情屡有发生。那么在晚清到民国时期,我们如今所关注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讨论,就曾经实实在在地出现过。

关于那个时代的热门学科专业的故事,要从1906年说起,那时候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就搞了一个“预备立宪”,宣称要制订清朝的君主立宪之宪法。既然要制订宪法,就需要众多的法律专门人才,因此从那时起,国内各地开始纷纷兴办法政学堂。

此后没几年,清王朝完蛋了,后继的民国曾经一度宣传法律对于共和的作用,仿佛只要推翻了满清皇帝,整个国家就能够自然而然进入法治社会了,就特别需要法律人才了,这种普遍的社会预期,让法政类专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高了,这算是给当时正热门的法政学堂建设又添了一把火。

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当时民国刚刚建立,实行的是文官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以法律、政治、经济等课程为主,也就是说,学法政专业的人更容易当官,这符合当时人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

而且,对于当时的办教育的人来说,法政类学堂不需要什么实验设备和其他硬件投入,又能招来大批学生,属于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各地法政学堂大大泛滥。当时人回忆说,仅仅成都一地就冒出几十座法政学校。

这种成长速度就有点吓人了。其实就在那个时候,就有明白人提出过:大家现在都把法政专业当热门,导致法政专业教育猛烈铺开,其规模速度令人震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才智力全都集中到法政一个领域,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果然,法政类专业的热门地位没持续几年,问题如期而至:当初民国初始时,大家对于法治的美好愿望,全部被现实中的北洋军阀武夫当国给砸得粉碎,换句话说就是,原来预想的最大的法政专业用人领域,比起理想的状态要缩水很多。

而且各地法政学校建立时,往往根本不考虑教学质量和效果,只为多招学生多收学费以牟利,结果就是教出来的法政专业学生的平均素质不高。两相作用之下,法政类的学生开始大批找不到工作了。

而且,民国初年的法政类专业迅猛扩张,也连带了文科等专业扩大。结果就是到了后来,文法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都跟着下降。也就是说,“读完大学就失业”。请注意,这句话在民国时代就出现了。

而且,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失业,还真不是说当时中国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恰恰相反,当时中国文盲群体极为巨大,一般估计在总人口的90%以上,那个时候上大学也不便宜,1930年代一个大学生的一年学费最低标准已经等于当时北平城里一个普通劳动者全家人一年的花费。这样的花费面前,能上得起大学的人都是凤毛麟角。

根据1931年统计,当时全国大学毕业生7000余人,而当时中国人口估计在4亿以上,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当时的中国极度落后,是非常需要大学生这类高等教育人才的。但是,就这7000毕业生,因为当时民国各项事业的落后,以及学文法专业的人过多,还真就出现了很多人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这时候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必须重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了

也就是在1931年,当时调查国内51所高校,其中设法科专业的占49%,设文科的占70%,相比之下,这些高校中设有工科的只有27%,农科的只有22%,医科的只有12%。与这个学科专业设置相对应的,还有一份当年各个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统计,其中商学、畜牧、交通管理等专业就业率100%,电机工程专业就业率99%,土木工程、机械等专业的就业率也在90%以上。

至于昔日的大热门法律专业,就业率只有73%,政治专业更是只有59%。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来说,去法政专业学习的人太多了,而当时急缺的实业类人才却太少了。

于是在1930年代,教育界就围绕到底专业设置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过度膨胀的文科和过度紧缺的实用学科的关系,展开了一场大讨论。1932年,国民政府大员陈果夫提出了一份《改革教育方案》,提出了一剂猛药,那就是建议从1932年起十年之内,国内所有大学和专门学院,停止招生文、法、艺术等专业的学生,然后把投资到文法专业的资金转移到农业、工科、医科等紧缺专业之上。

这么一搞,当然能够大大缓解文科毕业生积压的问题,但是如果真的长达10年时间不招一个文法学生,到时候文法毕业生可能真有饭吃了,但是自民国以来大量建设的文法学校和老师们,可就真没饭吃了。因此,这个激烈的刹车方案,引起了教育界的激烈争论。

陈果夫

经过反复的争论和各方势力的角逐,最终出台的专业调整方案,没有10年停止招生这么狠的招数,而是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手段,也就是压缩和限制文法专业的招生规模。

令人意外的是,真正让这一轮民国时代文科与实用专业学科之间的争论,得到解决的,实际是后来爆发的全面抗日。因为全面抗战之后,当时大后方的高校普遍资金奇缺发展困顿,理论学科尤其是文法类学科发展无用武之地,大学教授们的生活待遇也严重下降,而商科、工程等学科的出路往往是银行、工业等相对待遇好的门类。现实面前,文法等前世的热门学科逐渐冷却,又一批热门学科就此诞生了。

热门推荐

夏至将至,说一道1400年的夏至奢侈美食,如今却已退出节俗

关税为什么是焦点:说一说历史上曾引发过战争的那些关税

哥斯拉电影之外:日本第一电影怪兽是怎样诞生的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研必知:十大高就业率专业及资薪分析!(文科篇)
考研必知:十大高就业率专业及资薪分析(文科篇)
3+3新高考模式下,到底还该不该选物理?
从就业角度对比分析各学科专业的现状
文科男生:适合报考的7大专业,就业率很高,推荐男生报考
这些师范类院校分数较低,未来就业却很好,中等学生不要错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