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菇

草菇是一种能在高温季节生产的美味食用菌,培养料来源广泛,栽培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很严格,既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因陋就简利用闲置灰厂屋、破旧房屋、育秧用的简易温室等处栽培。还可露地栽培。生产时间短,成本低,花工少。草菇营养丰富,食味鲜美(食味较凤尾菇、平菇等更佳),易于加工,商品价值大(每斤鲜草菇售价1元以上);既可鲜销,又可晒干烘干,正常可制成罐头;是深受广大城乡居民欢迎的美味食品。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废弃物及闲置的简易厂屋、零星土地栽培草菇,是农家“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创造财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形态特征

草菇形态可分为菌丝体与子实体两大部分,收获信用部分即是子实体。子实体刚形成时为白色小点,12天就能形成如手指大小的菌蕾;再过34天便形成蛋形的幼菌子实体。再经12天后,由于菌柄的继续伸长,菌伞突破外菌膜而伸展出来,这就是成熟的草菇。

草菇的子实体可分菌伞、菌柄、菌褶和脚苞。菌伞鼠灰色或灰黑色,中心色较深,边缘色较浅,并有褐色条纹,直径519厘米。菌柄白色,长618厘米,粗0.81.5厘米。菌托在菌蕾期包裹菌伞、菌柄,当被菌伞顶端突破后,残留于基部,上部灰黑色,下部色较浅,甚至白色。菌伞里面有350450片菌褶,初期白色,后成水红或红褐色。菌褶两侧生棒状的担子。担子顶端有2个或4个子梗,每一子梗上生孢子1粒。担孢子成堆时红褐色。担孢子椭圆形,4.187.6×6.089.12微米。

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成单核菌丝体,叫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继续延伸与分枝,并互相结合,融成一个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叫次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再经过一个纽结阶段,形成瘤状突起(子实体原基),最后发育为子实体。子实体在晚间突破菌膜后,菌伞开张约成45度角时,数以亿计的成熟担孢子如烟雾似的一阵一阵地从菌褶上飘落下来。这样由孢子到孢子的循环过程,叫做草菇的生活史。

二、草菇的品种

草菇由于长期地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种和品种。广东省植物研究所和广东省生物研究所将采集到的23个草菇菌种,依个体大小分为三大类型:

大型种(23号种):个体大,鼠灰色,菌伞9.219厘米,单个平均重30.6克。播种后611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要77.5天。个体大,包被厚而韧,圆菇(未开伞的菌蕾)率高。最适合烤制干菇,也适合制罐头和鲜食。若栽培季节适宜,产量也较高。但抗性弱,对高温、低温与恶劣气候敏感。在其生长发育期间,如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早期菌蕾萎缩与死亡。每100斤稻草产菇12斤左右。品质幼嫩味好。

中型种(37号种):个体中等,淡灰色。菌伞716厘米,单个平均重26克。播种后510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要67天。包被较薄,开伞较易,抗性较强。适于制罐头、烤制干菇和鲜食。圆菇率比大型种低,菌肉幼嫩,味稍淡。菌种较易退化。每100斤稻草产菇9斤左右。

小型种(20号种):个体较小,鼠灰色。菌伞5.212厘米。个体平均重13.1克。播种后49天出菇,子实体发育需55.5天。包被最薄,开伞最易。抗逆性较强,较耐寒。菌肉最幼嫩,味最好。易开伞,不适宜制干菇。每100斤稻草产菇12.5斤左右。

草菇的不同品种由于长期所处的条件不同,对温度等的要求也有差异。在草菇生产中应选用较适宜当地气温的菌种。萍乡气候条件下,以选用浏阳草菇种较适宜。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当外界环境条件满足了草菇生长发育的要求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以及子实体的形成都能很顺利地进行,才有可能获得高产;否则,常常可能导致减产或全无收成。因此,栽培草菇必须了解草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并设法满足,才可能成功。

营养:草菇需要碳水化合物、氮素及多种矿物盐类等营养物质。农作物秸秆、其它植物纤维及种子壳等,含有丰富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多醣及钾、镁、铁、锌、硫、磷、钙等,能够满足草菇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都能用作栽培草菇的培养料。一般用稻草栽培生产率达1020%,最高的达25.2%;茶叶渣加50%废棉做培养料的生产率达4045%;用棉籽壳栽培的生产率达23.530%。麦秆、山茅草、甘蔗渣等都可作草菇培养料,但以稻草作培养料的较为普遍。

温度:草菇属于喜温性真菌,菌丝生长适温为3039摄氏度,最适宜温度为36摄氏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42摄氏度,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气温2832摄氏度,培养料堆温3242摄氏度。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以下,培养料堆温在28摄氏度以下,子实体难于形成。气温20摄氏度下或45摄氏度以上及突变的气候,对小菌蕾有致命的影响。

水分:草菇除了性喜较高的温度外,还要求较高的湿度。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草菇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水分不足,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于形成;水分过多,引起通气不良,造成烂菇与死菇。草菇生长要求的最适湿度是空气相对湿度8095%,培养料堆含水量7080%

氧气:草菇是好气性真菌,要求氧气充足。当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30.5%时,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将有抑制作用。故室内栽培草菇要注意通风换气。

酸碱度(PH值):草菇在培养料PH410.3的环境中均能生长,在偏碱的稻草培养料中生长良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阳光:草菇属于腐生菌类(异养菌),不能直接利用太阳光能制造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在室内栽培,如果处于黑暗环境中,子实体难于形成;子实体形成需要散光。室外春末种菇,气温较低,日晒能提高气温和堆温,有利于草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形成;但长江流域的78月气温达一年中最高值,直接日晒堆温过高,水分损失太大,对草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有不良影响。

草菇第一批子实体发生后,待培养料中的营养再运到上部菌丝,才能形成第二批子实体。因此,草菇的出菇是有间歇性的。草菇产量的形成与栽培的环境条件关系很大,如在室内栽培,100斤稻草的菌堆,在温湿度比较稳定的条件下 67月间生产有23次出菇高峰;78月间生产,一般只有一次出菇高峰。草菇前期产量高,后期产量低。这是因为前期菌丝生活力较强,培养料堆发酵发热量和营养水平比较高;后期的菌丝生活力减弱,培养料堆内发热量和营养水平比较低。因此,在草菇栽培期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做好全期的管理工作,改善培养料堆的温度、养分等条件,以提高菌丝的生活力,就有可能使前期出菇高峰更高,后期低产变高产。

在气温正常、菌种生活力较强的条件下,从始收到结束历经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在室内栽培,一般一个月左右。

萍乡5月气温开始上升,月平均气温达2122摄氏度,10月气温才降至20摄氏度以下,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日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683个月 的最低气温都在23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并在一个月内,温湿度高低相差不大,昼夜温差小,温度和湿度均能满足草菇生长发育的要求。因此,5月下旬至9月是栽培草菇的适宜季节,并且可以采用露地栽培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如果采用室内栽培方式,人工调节温湿度,可以延长栽培时间,提高草菇产量。如果设备条件好,应用温室栽培,则能全年生产,达到草菇周年供应。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

水稻产区稻草的数量多,稻草用作栽培草菇的培养料,来源广,效益高;收获草菇后又可还田作肥料。

稻草的质量与草菇产量的关系很大,做草菇培养料要求选用金黄色、无霉味的是。因为已经发霉潮湿的稻草,不但堆温不高,发热期短,产量低,而且杂菌、虫害容易滋生,有时严重影响出菇。新鲜稻草一般含水量多,做菌堆后发热低,必须经过充分曝晒干燥之后,才可以应用。露地栽培草菇,每1亩面积约需稻草1500020000斤;室内栽培草菇,畦长2米,每个菌堆一般稻草用量100200斤。

2、菌床基地选择与整理

选地  早期露地栽培草菇应选避北风、南北宽敞、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有利于防风增温,避免因春寒而造成菌蕾死亡。晚期应选通风凉爽、并有小水长流的地方,这可以降温保湿,以防盛夏酷暑时草菇大量死亡。土质要求疏松的沙壤土,这种土壤既保湿保肥,又通气良好,有利于地面草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粘性太大或砂石多的土地,应填一薄层沙壤土,以改良土质。在草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靠近水源能节省劳力,因此,菌床应设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但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田地,则不宜选用;否则菌堆含水量过多,甚至会造成全无产量。室内栽培要选择通风透气并有散射光的场所,若不需要通风时,门窗可以全部关闭。保温保湿性能好,则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室内如系水泥或三合土地面,则应运进较肥沃的壤土作畦。

作畦  畦是草菇菌堆的基地,应在播种前56天做好。旱土蚯蚓及其它昆虫多,蚯蚓在早晨或傍晚在土表活动,此时用茶枯水或辣蓼水泼洒,杀灭效果好。亦可用敌百虫、乐果等农药泼洒。杀死蚯蚓、昆虫后,即犂翻曝晒。水田先犂翻,浸水34天,然后耙烂,再浸34天,灭虫除草后,即排水晒干。旱土或水田晒干后,即可作畦。一般畦宽33.5尺,畦高68寸,长度因菌堆用草量而定。四周沟宽2尺左右。畦面做成中间高、两边稍低,呈猪背脊形。在5月至6月栽培的,畦作成东西向,以便日照均匀,温湿度一致;7月-8月栽培的,畦作成南北向,有利于保温和通风。畦长视培养料多少而定,但长度不宜超过10米,畦过长对灌溉、排水都不便。此外,还要在整个种植地周围挖一条深沟,以便排水和减少害虫的侵入。室内栽培的,为了充分利用室内面积,畦与畦之间的走道(沟)可以稍窄,一般留11.2尺,可以进行工作和排水就行。

3、浸草、踩菌堆、播种、盖土

浸草  踩菌堆前,要使稻草吸足水分。可将稻草扎成1斤左右的小把,510斤一捆,浸入清洁水中约1214小时,以稻草浸透水为度;之后捞起,运到菌床基地备用。也可将稻草浸入水中用脚踩踏,边浸边踩,一般在水中踩踏10多分钟,即可使稻草充分吸水,稻草吸足水变软了便可使用。

踩菌堆  踩菌堆的方式很多,总的原则是浸透水作培养料的稻草做成菌堆时要踩紧,稻草之间要靠紧,不能留出空隙。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1)扎草式  踩菌堆时,将浸湿的稻草从中间用轧刀切成两段,齐头放在畦的两边,草头单尾在畦中间,两边对放,一把紧靠一把,放后用脚踩紧,草堆中间低处填放稻草(即填心,填心稻草不必切断)。一般堆四层,每层周围均比下一层缩进12寸,使菌堆成梯形。播种后菌堆顶上层再盖一层薄稻草,并踩紧,即成。

(2)折尾式  长稻草适用的方法。将干稻草齐好,重约1斤左右,在近草头三分之一处扎把,要求草头整齐,扎把牢固,踩堆时,把已浸湿的稻草一把紧靠一把横放在畦上。踩第二层时,把下层草尾超出畦边的部分折转用上层草头压住,踩紧方法同前。

(3)扭把式  将浸透水的稻草,一把一把扭成“8”字形,依次紧密地横摊在畦上,两边同时摊排,草头草尾朝内,叠草的宽度比畦窄23寸,叠完一层踩紧再叠一层,每一层都比其下一层向内收缩23寸,如此直至叠完4层为止。

不论用哪种方法排草,每排完一层都要踩紧,同时要边踩紧、边淋水,这样菌堆易于发酵。最后菌堆做完了,还要踩一次,也要淋水,淋水量以踩堆时菌堆四周有黄水流出为宜。

菌堆踩好后,用干稻草或塑料薄膜全面覆盖,便于保温保湿,有利于草菇菌丝的生长发育。在室内栽培时,温湿度比较稳定,34天以后可以不再覆盖。露地栽培,当有暴雨来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否则,暴雨淋后湿度过大,将会严重地影响产量。

播种  播种与踩菌堆交错进行。菌堆第一层稻草踩紧后,即在四周边23寸宽的范围内播一层草菇纯种,播种后接踩第二层稻草,稻草把要刚好压住草菇种。第二、三层的播种方法同第一层。第四层则要整个草上全面播种,每100斤稻草用种量45瓶(750毫升)。增加播种量,产量可以显著提高。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增加播种量。但用种量也不能太多,否则,由于养分一时供应不上,密菇、小菇多,反而产量不高。另外,据研究,不同品种的菌种,不能在同一堆草上混合播种,否则,便不能出菇或出菇很差。

4、复踩和堆顶盖土  复踩是菌堆不紧或水分不够时的辅助措施。菌堆顶部盖土,能保温、保湿,是出好顶菇的重要技术措施。二者都在踩菌堆后第三天进行;首先检查菌堆内培养料(稻草)的干湿情况,若堆内稻草过干,应在复踩时淋水,以补足水分,用水量以流出黄水为度。如果稻草含水量已足,仅在堆顶反复踩紧一次,然后用较肥的菜园土薄盖一层。复踩宜淋水的,只宜在踩菌堆后第三天进行,时间过迟,淋水后堆温骤然降低,最易损伤菌丝和幼蕾,影响产量。

堆顶也可不盖土,仅盖草被以保持堆内的温、湿度。

五、菌床管理

1、控制菌床温度  菌床内的温度是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踩菌堆后,堆中温度逐渐升高,第四天至第五天或第六天即可达到最高温度,经稳定12天,再开始缓慢下降。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在播种后67天,即可看到幼菇。保温、保湿条件好的栽菇室,散热慢,往往堆温过高(50摄氏度以上),使出菇期短,产量低,因此,要每天测量堆内温度,发现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菌堆温度。降低堆温可采用以下方法:

(1)菌堆内水分不够,稻草较干,易引起高温。可用踩紧菌堆和同时淋水的方法降低堆温。

(2)加强室内通风,将草被撤掉,并可用竹棍在菌堆内打洞,让菌堆中热量从洞中散发出来,待堆内温度降至45摄氏度左右时,再用草把将洞塞好保温。

(3)菌堆过高,可将上面的稻草把抽掉一层,即能降低菌堆内温度。抽出的稻草另外堆成一小堆,也可以出菇。

2、调节湿度  踩菌堆后两天内 ,草菇菌丝刚开始生长,草被覆盖不动。到第三天草被复踩后,草被仍可盖上,有利于保温、保湿。到56天,若气温较高,菌场外表干燥,可用喷雾器喷水,直接喷向菌堆、空中和地面。以后可以每天喷一次,喷后再盖草被。气候特别干燥时,每天喷两次,直到采收结束。

3、通风换气  草菇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露地栽培一般不会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但在室内栽培,既要关闭门窗保温、保湿,同时由于关闭了门窗,可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影响草菇正常生长;因此又要通风换气。一般每天开背风窗通风12次,排除室内二氧化碳,增加新鲜空气,以利菌蕾形成、生长。

4、严防鼠、雀、昆虫为害   鼠、雀、各种昆虫,它们中有的直接咬食草菇;有的不直接咬食草菇,但在草堆中乱钻,损伤菌丝,影响菌蕾形成和草菇生长,从而影响草菇产量。因此,栽培草菇的园地和室内,要严防鼠、雀及各种昆虫进入。

5、拔除杂菌  当草堆温度在摄氏50度左右时,就有杂菌产生。常见的有两种:一为个体细小,伞体如箭头形、灰色,柄细长、白色,在草菇发生之前发生;另一种在草菇发生的同时发生,,菌伞粗糙,甚易区别。这两种杂菌都不能信用,为了不使培养料中的养分被杂菌消耗,应加强检查,发现杂菌及时拔除。

六、采收、加工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一般播种后67天可见少量幼菇,1112天可开始采收。

草菇刚出来时是灰白色的,像油菜籽粒般大小,经过12天逐渐并迅速地长大,有的如绿豆大小,有的像手指头大小,开关像鸟雀的蛋;顶端的颜色乌黑而有光泽,愈向下色愈浅,渐成白色,生长很快。菌蛋长到比鸽蛋大而比鸡蛋稍小的时候,它的顶端渐渐被内部发展中的菌伞突破,并很快地从突破处伸出一枝白嫩的菌柄,上面撑着一个鼠灰色的伞盖。

商品草菇采收的适当时期是当菌蛋已长足,菌伞将要突破菌蛋而尚未突破或刚刚突破而尚未伸出的时候。采收过迟,则苬伸出,降低草菇品质。由于草菇生长迅速,最好每日早晚各采收一次。同时,采收标准还要根据鲜销、制罐头、烤制干菇等不同要求而定,鲜销和制罐头的一般采收菌蛋。

采收时动作要轻,一手轻轻按住草菇生长的部位,小心保护未成熟的幼菇;一手将成熟的草菇扭下。采收后立即加工处理。干制加工方法如下:

将采收回来的草菇,先剔除菌柄基部附带的泥、草,再将草菇用锋利的刀剖成两半,菌柄端部留一小段(12厘米)不切开,使两半仍由菌柄连接在一起;然后瘵草菇的切口朝上摊开在竹制的小孔筛子上,置于太阳下晒干,或放在烘箱中烘干。如果用火烘干,则要求火力均匀,不可太大,不能火苗接触草菇,更不能烟熏。晒或烘时要勤加翻动。在烘干的过程中要严密注意不使草菇变色变味。烘晒均要达到菇体全部脆硬。已干燥的草菇立即装入洁净干燥的罎子里并立即封口,放置在干燥的地方;或装入塑料袋中,封口,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菇栽培技术问答
草菇盛夏种植须六防
秸秆再也不要一烧了之了,用来栽种这三种草腐菌,环保又高效
食用菌小技巧
后熟问题及相关现象的论述
食用菌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