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创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中):文学写作教参(26)

 如果说,小说在借鉴诗歌中的“传统象征手法”时,也曾加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那么,当小说染指了“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后,它独特的美学风貌和艺术魅力又在哪里呢?在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原则的规范下,我们将看到小说中的“传统象征手法”和“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形成了以下三条鲜明的美学界线。

 一、局部细节的象征和整体构思的象征

“传统象征手法”创造的象征意象,仅仅限于小说整体中的一个局部范围,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也可以是一个画面,它和小说的总体构思并不是那种缺一不可的有机关系,它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只起着一种点醒或强化的辅助作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冯梦龙),写祝英台和梁山伯最后双双化蝶,就是一个象征,这个画面寄寓着作家对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爱情的赞美之情。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安排夏瑜的坟上出现一个花环,这个细节象征着在那黑暗的社会里革命的亮色。“化蝶”和“花环”在整个小说情节链条中,只是闪亮的一个光环。如果撤掉它,整个小说情节链条并不因此而散落。按照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原则,“象征主义手法”要创造的是一个完整的象征世界,并以此来沟通艺术家的内心和客观外在两个世界。因此,在象征主义的小说中,作家创造的象征意象则有着整体性的意义,而不是一二个闪亮的光环。这种整体构思的象征有这么几种具体形式。

第一:情节象征手法。即由整个故事情节组合成一个象征体系。爱伦·坡的《黑猫》,表层的故事情节写的是一个杀人犯和自己心爱的黑猫之间的关系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故事,他从爱猫到恨猫,最后竟发疯似地去处死猫,而猫最终又使主人公的杀人罪行败露。这一系列有头有尾的情节,实际上是寓意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在畸形的社会关系里,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撕掉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而产生那种极端的变态心理。这是在这个表层故事中蕴含的深刻象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细致地描写了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老渔民桑提亚哥连续84天捕不到鱼,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然而这条几乎是凝结着老渔民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劳动成果,却又被凶恶的大鲨鱼吞噬了。这个故事情节体现了作家对整个人生意义的苦苦探索,它象征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难免归于失败的哲学思考。这一类由完整故事情节构成的象征形象系列,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真实而始终不改变生活本来形态的“大寓言”。它的深刻寓意往往隐藏在情节背后,需要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来思索、体味这种象征手法,似乎是从寓言这种体裁脱胎而来,它明显地体现出“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在小说创作中进行尝试性运用时的过渡形态。

第二:人物象征手法采用这种象征方式的小说,故事的背景和情节都淡化了,它集中笔墨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让人物形象构成“象征意象来概括作家对生活,对人物的审美认识和评价。邓刚的《迷人的海》,写老海碰子和小海碰子怎样与风浪、与恶鱼的艰难搏斗中去猎取宝物,这老少两个海碰子的形象实际上是象征着我国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革命者,在新时期里如何反思历史,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携手担负改革重责,这个充满深刻的历史、人生哲理的象征意蕴目前已被多数评论者和读者所理解、所肯定。张承志在《北方的河》里描写的那个“他”,情节的因素并不十分突出,作者并未详尽地写“他”如何考察额尔齐斯河、黄河、湟水、黑龙江,也没有如数家珍似地叙述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人文地理研究生。作家集中笔力描绘的是他那种对新生活的激情,对时代重任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他”的思考象征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考,“他”的奋斗概括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乔纳森·雷班在《现代小说写作技巧》中指出,“象征主义”能使小说家把人物的有限的小天地与社会这个大千世界联结起来,使读者能将书中所描写的事件与神话中或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加以对比。”这就是人物象征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情节象征手法,是“现代象征主义”在小说领域中尝试性运用的过渡形态;

那么,人物象征手法,则是“象征主义手法”在小说领域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它更多地带上了小说味,更符合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艺术规律。

第三:意境象征手法。这是“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它除了体现小说味外,还散透着浓郁的诗味。它把人物、情节融注于一种渗透着作家强烈审美情感的艺术氛围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意境,这个审美意境是一个象征世界。正如戏剧舞台浓缩着人生世界一样,它也折射着另一个人生世界和哲理世界。全国获奖短篇《白色鸟》(何立伟)描写两位少年在大自然的美妙环境中尽情嬉戏,忽然斗争会的锣鼓声惊飞了白色鸟,这个恬静优美的情境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像烈日下的肥皂泡那样破灭了。这个艺术氛围构成的意境象征着美的毁灭。宋学武的《干草》写了一个充满了无限人情味的大草甸,它葱笼翠绿,生机盎然,不管在什么恶劣的气候里,都透出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们以无私的馈赠。在这样一个大草甸里生活着一个那么勤劳憨直的嗑巴舅舅,一个那么忠厚、诚实的大青哥,一个那么可爱甜人的小草妹,这个渗透着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是个象征着眷眷乡情的人生意境。意境象征手法,它创造的是一种有着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氛围和艺术世界,是一种审美层次较高的象征。

以上三种象征方式,在构思时由于是从整体出发,因而,它创造的象征客体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意义,和“传统象征手法”的局部细节象征相比,它不再是那种嵌进故事情节中的一二个光环,而是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色彩鲜艳的象征世界。它已成为一篇作品构思的关键,一部小说题旨的核心,一个艺术世界的灵魂。

这种象征客体在小说创作中的不同地位,导致了“传统象征手法”和“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在美感形态上的不同特征。

二、依附的单一的象征意义和独立的多层次的象征内涵

当象征客体在小说中只处于局部性地位时,象征意义依附于象征客体,当象征客体在总体构思中处于核心地位时,象征意义则独立于象征客体。如果象征意义依附于象征客体,那么它的象征意义则往往需要作家出面点破,或者需要作家对读者的领会做规范性的暗示。这就是传统的象征手法通常显示出的艺术特点。如果象征意义是独立的,那么它不需要作家出面点破,这样,独立的象征客体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则因不同读者的不同联想和不同的艺术再创造显出较大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这就是“现代象征主义手法”在美感形态上的特点。

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中有“传统的象征手法”,作品中拉发埃尔的命运,实际上是象征着人的欲望与实际生活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深刻的象征寓意,是靠那块神秘的驴皮上面的梵文来替读者暗示和点破:“你如果占有我,你就占有一切。但你的生活就属于我……每当你的欲望实现一次,恰如你在世的日子。”这段话暗喻了人的理想、愿望和现实生活的严重对立。黑格尔在论述传统的象征艺术时说:“在这种类型里,抽象的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料,形象化的过程就是从这种材料出发,而且显得束缚在这些材料上面。一方面自然对象还是保留它原来的样子而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一种有实体性的理念又被勉强粘附到这个对象上面去,作为这个对象的意义(见黑格尔《美学》第1卷第91页)。黑格尔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对于传统的象征艺术来说,象征客体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勉强粘附”的象征意义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需要作家的主观提示或点破,这样,象征意义才能和谐地显现于象征客体的形象之中对于“传统的象征手法”来说越是寻找出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性,越是明确地揭示出象征客体的象征意义——即象征客体越是肯定自己,那么这个象征意义的深广度和魅力,也就越大。这就是传统象征手法的艺术辩证法。

对于“现代象征主义”手法来说,它的艺术辩证法则恰恰相反,象征主体越是肯定自己——即象征主体越是在整体构思中占主导地位,象征寓意越是显出独立意义,那么它的象征艺术的容量和魅力也才能得到越大的发挥。在现代象征主义小说里,明显地重叠着两个艺术世界,一是它的表层世界,由具体的情节,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意境构成的写实的具象世界,它给我们的艺术知觉是清晰而可辨的。另一个是深层的象征世界,它隐藏在写实的具象世界背后,我们对艺术知觉上有靠那种各自充分的领会和刹那间的顿悟才能获得。这种确定的形象性的具象世界和不确定的意会性的象征世界相互扭结、重叠,于是出现了十分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这个确定的具象世界正像夹上了三块构成三角形的镜面,因审美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而显出了无限多的万花筒般的图形和色彩。这就是象征主义小说的象征意义不是单一的而且是多层次的甚至是具有无限性的奥秘所在。《大林莽》给我们描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支兵团小分队为执行一个充分体现了极左思潮的毁林种胶计划,进入原始大林莽中去勘察,因违反自然规律几乎导致全军覆没。悲剧主人公谢睛、简和平、邱霆......在死亡即将来临时有的在痛苦地反省,有的在顽强地求生,有的在发疯地蛮干,这分别概括了在那特定的动乱年代里,不同类型的青年人的性格和命运。走出那个冷酷阴森、神秘莫测使人迷失方向的大林莽吧,这是故事主人公,也是我们无数读者发自内心的呼唤。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充分写实的,它有具体的完整的故事,有鲜明的透着血肉的人物,有实在的细致的环境。另一方面:这充分写实的艺术世界中还蕴含着另一个深刻的,有着多层含义的象征世界。我们好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各个不同的层次来审视这一座立体雕塑一样,谁能说得清这里面丰富的多侧面的象征寓意?因为它的丰富的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作家“一直很担心,读者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接受和理解这部作品”(见《作品与争鸣》1985年第89期)作家收到了如下的反馈信息:它写了一代人的迷失;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它写了文明与野蛮,科学与愚味;它写了生与死,理性与非理性,它是对徘徊于中国几十年的极左幽灵的强烈批判,它写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妄想的破灭,它谱写了人类的某种精神,它写了人类不断面临的困境及其探索奋斗,它是写人性的,它是写人的异化和战胜异化的……这一切全都是,又似乎都不全是。说不清这里面的丰富而复杂的多层次。甚至是无限性的寓意,这就是“现代象征主义手法”的艺术辨证法带来的魅力,作品写实的具象世界是清晰的、确定的,而象征的艺术世界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表层的故事与人物,是定量的;而包融在故事的和人物中的寓意,却是定向的;从清晰到模糊,从确定到不确定,从定量到定向,它带来了艺术世界的多层次性,带来了象征意义的多义性,它带来了艺术世界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有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象征主义手法”这条艺术规律,完全符合现阶段人们的艺术哲学,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于是,它受到当代小说作家的青睐,在当代小说园地里获得丰厚肥沃的滋生土壤。

三、外部事物的象征与内心世界的象征

象征主义著名代表诗人马拉美说:“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心灵状态。反之也是一样,先选定某一对象,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探索,从而把某种心灵状态展示出来。这段话阐述了象征派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宇宙万物和人的心态互为象征。一定的景物对应于一定的情绪。在这种艺术观下,象征主义诗歌要求象征客体象征诗人的内心感受;象征主义小说则要求象征客体象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家的内心世界。与此相对照,“传统的象征手法”一般多用于描绘客观事物,多用于象征作品的题旨。这二者在艺术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

在运用了“现代象征主义手法”的小说里,无论是情节象征方式、人物象征方式,还是意境象征方式,它们的艺术功能紧紧围绕这样一个目的。直接表述作家强烈的主观内心感受。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永别了,古利萨雷》,细致而令人心碎地描写一个集体农庄的老党员塔纳巴伊和一匹草原骏马古利萨雷那种充满了人情味的关系。塔纳巴伊把古利萨雷训练成才,古利萨雷为他争得了荣誉。他和它都互为对方生命的有机部分。他和它同时遭到了恶势力的打击和摧残。古利萨雷有着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的性格象征着塔纳巴伊的质朴顽强和忍辱负重。它的备受折磨、倒毙路旁的命运象征着塔纳巴伊最后被清除出党的悲剧。古萨利雷是塔纳巴伊的象征,同时也象征了艾特玛托夫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感叹,对造成这种人生悲剧的思索和认识。王蒙的《杂色》描写了一个中年知识分子曹千里,骑着一匹杂色的老马悠悠地走进莽莽的山路和草原上。一路上,他过河,淋雨,爬山,逆风,他思索着自己几十年来的坎坷岁月,探求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那带着对生活感叹的怅然独白,那对一路上景物和内心思索的深刻体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意境,这个意境象征着主人公在十年浩劫中倍受压抑,深感孤寂以及不屈追求的内心境界,也象征着作者20多年的独特经历而形成的独特内心感受。

由象征外界客观事物和作品的寓意转到象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家的思想感情这是“传统象征手法”发展到“现代象征主义手法”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这个转折促成了小说心态化和哲理化,标志着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论《红楼梦》的象征主义
【小说研究所】文笔篇6:象征
文学象征符号的意义
谈文学创作和鉴赏中必须掌握的艺术表现方法——象征手法
霍桑《红字》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