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汉辞赋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汉代辞赋,根据其样式和内容的差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一种是以描写状物为主的大赋,一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抒情小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这些影响构成了汉赋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

一、西汉辞赋

(一)贾谊

1、贾谊的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2、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赋的重要特色。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跟后来的汉赋有差别。

3、《吊屈原赋》抒发了贾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幽愤。作者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出对屈原深深的同情。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作品中写道,“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作者看来,节操高尚,才能超凡,而不为社会所容,这是造成屈原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强烈的倾诉中,又何尝没有作者的自我伤悼!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贾谊同情屈原,但他和屈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不同的。这篇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堪称汉初赋的代表之作。

4、《鵩鸟赋》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贾谊的另一篇有影响的作品是《鵩鸟赋》。作者谪居长沙,有鵩鸟入其宅。 谊以为不祥,作《鵩鸟赋》,阐明自己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作品在抒发对人生、社会的感慨时,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贾谊赋在体制上对屈原作品多有借鉴。《吊屈原赋》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多用排比句,后一部分多用反问和感叹,上承《九章》而来。《鵩鸟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在《离骚》中已经采用。

(二)枚乘

枚乘,他是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文人群中最突出的一个,因长于辞赋,汉武帝即位以后,特别以“安车蒲轮”征召他入京,但他年迈体弱,经不起路途的奔波,未到京城就死去了。

1、枚乘对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七发》是其代表作。这篇赋虚拟楚太子患病,吴客前往探视,指出其病患是耽乐纵欲的结果,表示可以用“要言妙道”治愈之。然后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出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七发》以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病为开端。吴客指出,太子的病是“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造成的,是“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的结果。此病虽令扁鹊、巫咸共同医治,也不可能见效。只有请博闻强识的君子经常启发、诱导,改变其贪恋佚乐的情志,才可以救治。

  紧接着,吴客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太子平素享乐生活的极境:欣赏音乐,便以特殊的材料制成琴,请最有名的琴师、乐师,唱出“天下至悲”之歌;品尝饮食,则选最鲜美的肉、菜,令最知味的人作出“天下之至美”的菜肴;驰逐争胜,则乘坚车、驾良马,使最著名的御手和勇士驾车;游乐遣兴,则登台纵目,置酒高会,既有博辩之士撰文,又有美女侍御。吴客的描绘都属于人间难得的享乐,是太子素日优越生活的极端化的写照。其与太子耽乐其间的生活只有程度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不论吴客如何渲染,还是无法激发太子的兴趣。

  吴客所渲染的上述生活都属于“宫居而闺处”的范围。随即,吴客引导太子越过宫墙,以较有益于健康的贵族生活方式启发太子。他讲述田猎的盛况:“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纵火逐兽,兵车雷运;猎获物的众多,酒宴的丰盛,均为宫苑所罕见。他讲述曲江观涛的恢宏气象:波涛未起时,可以澡溉胸怀;波涌涛起的不同阶段,鸟不及飞,鱼不及回,以吞噬一切的气势和力量构成“天下 怪异诡观”。对这两方面生活,太子有兴趣,有起色,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但却 为身体所限,不能参与。

  最后,吴客建议为太子请像前代著名思想家那样的“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致“天下要言妙道”,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

  作品中前四方面的内容本是作者所否定的,然而却假托吴客之口加以渲染,表面铺张性的描绘同作者的是非判断构成鲜明的比照。对此,无论读者还是作品中假设的楚太子,都是清楚的。作者要将其所否定的方面推向极端,以警世人。同时,与其所讲述的田猎、观涛两方面生活的描写构成跌宕之势,表明吴客所讲述的内容同太子习以为常的生活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太子的态度、作者所强调的程度,都有不同。

  2、《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同时在继承的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创造性,表现出有异于先秦时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取向,昭示出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吴客在陈述贵族子弟腐化享乐生活的害处时,有如下一段精彩的概括:“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命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吕氏春秋·本生》篇也有极为相似的话语:“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 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把上述两段文字加以比较,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七发》中吴客用以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吕氏春秋·本生》的论述一脉相承,《七发》借鉴了《吕氏春秋》。其实,《吕氏春秋·孟春纪》所论多是养生全性之事,从那里可以找到《七发》的理论渊源。《七发》在以下方面体现了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如“曲江观涛”一节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隐藏了创作主题主体的情绪,纯用客观的铺陈和议论;三、遣词造语趋于繁复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后代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称为“七体”。

3、《七发》一文以观潮的描写最为精彩,宋玉《高唐赋》也有对于山洪暴发场面生动逼真的描写,二者的描写对象相似,而且都铺陈得非常充分。然而,枚乘成功地突破了宋玉所采用的客观的描写手法,而把潮水写成一支声势显赫的军阵。他从形貌、动态、气势、声威各方面加以比较,多角度展现潮水与军阵之间近乎神似的相通之处。枚乘对潮水的描写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人的主观精神贯注于自然,使自然的再现闪耀着人的生命的光辉,因而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三)司马相如、扬雄和西汉其他赋家

汉武帝、汉宣帝喜爱辞赋且以赋家为文学侍从,而赋家有意识地迎合帝王的心理和生活需求,自然地促进了这一时期汉赋的繁盛。对此,东汉班固在《两都赋序》中描述道:“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这种繁盛的局面显然是帝王兴废继绝、润色宏业和赋家的抒下情通讽谕、宣上德尽忠孝的结果。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高峰。《子虚赋》《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这二篇其实是《天子游猎赋》的上下篇。作品虚构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田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构成作品的基本框架。

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曾给朋友盛览谈到作赋的方法时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这一创作方法涉及到汉赋的语言、结构、音韵形式和赋家的形象思维,即要求汉赋的语言华美、结构整齐、音韵起伏,而汉赋作家则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灵动的形象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是对汉赋创作方法的高度理论总结。明代王世贞论赋就说“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王世贞《艺苑巵言》);清代刘熙载论作赋的“赋兼叙列二法:列者,一左一右,横义也;叙者,一先一后,竖义也” (刘熙载《艺概·赋概》)也是本于司马相如之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客观上实践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以华美的语言、有序的铺排展示诸侯、天子的游猎生活。如在言及诸侯、天子游猎的时候,都注意铺述自然风物助长气势,尤以子虚先生说方圆九百里的云梦最为突出。其中的山、土、石之貌,其东、南、西、北的物产,形成依类或方位体物的表现特征。

司马相如述游猎,主体是以齐王和楚王的游猎铺垫天子的游猎,天子游猎是这两篇赋的重心。这样,他有意识地张扬诸侯游猎来达到张扬天子游猎气势恢闳博大的目的,使它们体现出以大为美、以勇猛为美、以华丽为美的趋向。在这一过程中,子虚先生以云梦表现楚之大,乌有先生以青丘表现齐之大,亡是公以上林苑表现天子的天下之大。齐王田猎时“列卒满泽,罘纲弥山,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以自功”,楚王田猎时“雷动飚至,星流霆击,弓不虚发,中必决眦,洞胸达掖,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掩草蔽地”;天子田猎时,“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手熊羆,足野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野马。……椎飞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而天子跨山弥谷的离宫别馆的华丽,更是齐王、楚王不能及。

同时,司马相如在充满想象的艺术表现中,以丰富的语言构成《子虚赋》、《上林赋》的缛美。这不仅有上面述游猎的语言之美,还有物色之美,如《子虚赋》描写土、石,把各种不同颜色的土、石集中在一起,斑斓灿烂;物态之美,如《上林赋》中的灞、浐、泾、渭、酆、镐、潦、潏八川之水的迂曲萦绕、奔腾澎湃,以各种不同的状态构成语言形式上的丽色。钟鼓歌舞、宫室别馆、窈窕淑女之美。如《上林赋》写容貌类似于神女青琴、宓妃的美女:“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孅弱,曳独茧之褕袣,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这些使人感到她既有天姿国色,又妆饰得雍容华贵,语言表现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因为语言的华美遭到扬雄、班固等人的批评,但后人也奉之为辞赋创作的圭臬,难以逾越。明代王世贞说:“《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处。”(王世贞《艺苑巵言》)

《子虚赋》《上林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与楚辞已大不相同,更大的区别在于:一、作者的情感被深深的隐藏起来,通篇是繁缛的铺叙和夸张的描写;二、空间的极度排比;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描摹为主要表现手法;四、遣词造语更加繁难僻涩。

司马相如也有富有抒情色彩的小赋,如《长门赋》,据说是为失宠的陈皇后所作。

2、扬雄

扬雄是西汉后期的赋家代表。扬雄早年酷爱辞赋,读《离骚》,悲悯屈原而写了《反离骚》;读司马相如的赋,为他赋风的弘丽温雅所感动,从而自觉地以司马相如的赋为榜样。扬雄的赋《汉书·艺文志》记载有12篇。今传《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反离骚》、《解嘲》、《解难》、《太玄赋》、《逐贫赋》等。一般认为,前四篇赋是他的代表作品。但《甘泉赋》和《河东赋》虽用散体赋的笔法,不主抒情而重体物,但用了骚体“兮”的语言形式,不是纯净的骚体赋,也不是纯净的散体大赋。只有《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属于散体大赋。

《羽猎赋》、《长杨赋》本意是讽谕天子校猎,认为天子校猎的尚泰奢,不仅有违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而且有碍农民收割,不符合以仁养民的原则。在《羽猎赋》里,他先行铺叙以虞人、戍卒、勇士组成强大的校猎阵势,“荷垂天之毕,张竟野之罘。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飞旗。青云为纷,红蜺为缳,属之乎昆仑之虚,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然后是壮士慷慨,骋嗜奔欲,“山谷为之风飙,林丛为之生尘”。最后是天子校猎的“壁垒天旋,神抶雷电。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禽兽“魂亡魄失,触辐关脰。妄发期中,进退履获,创淫轮夷,丘累陵聚。”扬雄在层层铺叙中,让天子校猎突现出来,以便让天子进行自我反思,以济穷拯困、弘仁施惠、“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结束全篇。这样的格局和表现风格与《子虚赋》、《上林赋》是很相近的,类似于司马相如的先颂后讽。

扬雄的《长杨赋》以虚拟的翰林主人、子墨客卿以成文章,但不像《羽猎赋》铺陈田猎,而是让子墨客卿说了圣主的游猎之事后,让翰林主人叙说汉高祖的艰难创业,汉文帝的节俭守业,汉武帝的神武固业,至汉成帝时,施行王道,“奉太宗之烈,遵文武之度,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婚姻以时,男女莫违。出恺弟,行简易,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帅与之同苦乐。”以此对子墨客卿进行批评。同时,他在《长杨赋》里以相当多的议论取代了《羽猎赋》铺述的游猎生活,具有更大的批判力度。而他的《蜀都赋》以成都为题材,首先以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为序,然后以山、木、竹、水为序,集中表现成都丰富的物产,成了西汉的游猎大赋到东汉的京都大赋之间的桥梁。

扬雄的赋模拟司马相如而又有所发展,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范围;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的劝谏色彩;三、篇幅缩短,描写对象集中,表现手法转为比较含蓄委婉。

扬雄还是汉赋作家中难得的批评家,他对辞赋发表过一些经典性的意见,如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法言·吾子》)。他受儒学诗教传统的影响,把赋分成了两类,提倡赋语言华美而符合法度,而不主张赋过于华美而影响了赋的创作精神和社会功用。他最关注的是赋的社会功用,力求以赋拯世济民,但他自己也不能这样去做,出于讽谕目的的赋并没有能够达到内心所追求的社会效果。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痛苦,晚年,他对自己平生从事赋创作有些后悔,说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法言·吾子》),并且不再从事赋的写作,这是他过于看重赋的社会功用所致。

(三)西汉其他赋家

1、西汉中后期,除了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还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说理、抒情、咏物类的辞赋。这些作品感情浓郁,跟大赋的风格很不相同。

2、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抒失路彷徨的郁闷;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则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赋。

3、刘歆的《遂初赋》围绕自己的遭际,将沿途所见的衰败肃杀景象与作者遭贬逐的心境合而为一。它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4、王褒极大地发展了咏物赋。《洞箫赋》是他的代表作。在赋中王褒以洞箫自况,写照了自己的处境和心境;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的政教理想。较之先前的咏物赋,《洞箫赋》将所咏之物与自己的感情完密地融合起来,对乐器和音乐的描写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在精神上和创作上与大赋拉开了距离。

5、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班婕妤的《自悼赋》也是西汉有名的赋作。

二、东汉辞赋

东汉辞赋仍有骚体、赋体两种。其中赋体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初期继承司马相如等人铺张扬厉的大赋,创作了几部著名的京都赋。中期以后,向贴近人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的方向发展,创作了一批抒情赋。

一、京都赋的崛起

1、东汉京都赋兴起的原因是光武帝时关于定都地点的争论。

2、班固的《两都赋》着重描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又加大了讽喻的篇幅。这些变化使得在汉赋发展中具有新的面貌和内涵。

《两都赋》前有序,说明作赋原委和宗旨:一方面则是“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另一方面则是“西土耆老咸怀 怨思,冀上之眷顾”。于是,他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这说明他作比赋的背景同杜笃是一致的,只是两人的观点、感受正相反。他把西都、东都的选择,人们感受、主张的差异,归结为法度的不同,从而赋予作品以较强的理性色彩。

《两都赋》传本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章。作品虚拟“西都宾”、“东都主人”两个人物,通过他们的谈话构成过渡;同时,两个人物分别代表都雍、都洛两种不同的态度,而在宾主的设定之间,作者的立场已明晰可辨。

《两都赋》对天子风范的向往和描绘,带有鲜明的理想化的色彩。然而这正来自他对京都和京都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他赋予作品的较高的宗旨。这一宗旨与其同时代的杜笃、傅毅等人的有关作品相比,无疑要远胜一筹。

《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互对比的结构,主客问答的过渡形式,划分畛域、逐次铺叙的展开过程等,然而,他的创新也很突出。

以往的赋,对所不赞成的社会现象常常是极尽铺张描写之能事,而作者的正面主张则在文章结尾处画龙点晴,这被称为“劝百讽一”的表现原则。在《两都赋》中,作者一改传统表现方法中“劝”与“讽”篇幅相差悬殊的结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作者的主张、见解十分自然地融入对东都各方面事物的陈述中,表现出他的较为进步的京都观。这是他对赋的艺术表现和篇章结构关系的重大突破,也是他推动汉代文学思想发展的可贵贡献。在展现京城的华美风貌时,既有大处泼墨的建章宫崇殿华阙、太液池浩瀚波涛,也有工笔描摹的昭阳宫墙、椒房玉阶。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西都赋》汪洋恣肆,气势和华彩充溢其间;《东都赋》则以平正典实见长,法度风范随处可见。作者大量运用对偶句式也使作品增色不少。在以都会或京都为题材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成就并在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还有张衡(78-139)的《二京赋》。

二、抒情赋的勃兴

(一)纪行赋

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铺张扬厉的京都大赋明显不同。纪行赋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班彪(3-54)的《北征赋》作于两汉交替的动乱之际。这篇赋四句一转,曲尽其意,文辞典雅,颇具情韵。班昭(?-120)的《东征赋》是她随其子到陈留时所作,和班彪的《北征赋》相比,《东征赋》的感情描写更为细腻,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曲折而真实 地反映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低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东汉纪行赋的殿军是蔡邕(133-192)的《述行赋》。这篇赋感情痛切沉重,幽思婉转。写历史上的人和事,几乎件件指斥现实;写山河云雨,仿佛句句有所寄托,从而将历史、现实,景物、情感有机地熔为一炉。赋的前半篇为吊古,后半篇为伤今,层次非常清晰。全篇以秋天的淫雨作为衬托,气氛悲凉沉重。山行景色的点缀,也写得生动传神。

(二)述志赋

述志赋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又一新发展。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张衡的《归田赋》则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使其成为文坛上独领风骚的作家。仕途的污浊使张衡郁郁不快,想游于纷乱的尘世以外又作不到,于是他憧憬那与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田园。他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这百草和禽鸟都能任情舒展的田园,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境界,怎能不令他心驰神往!在这里可以获得赏览自然景物的欢乐,还可以轻松自由地射钓。他的蓬庐远离尘嚣之外,在这里弹奏前代名曲,读圣贤之书,挥毫奋藻,尽情地陈述其对人生、社会的感受。他笔下的田园充溢着浓厚的生活兴趣,体现出身心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带有鲜明的道家色彩。

张衡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他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于是,田园的环境、心境,恰与官场、仕途形成对比。《归田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也同他所展现的内容相称。作者一反《思玄赋》等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习惯,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这些特点使《归田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无论从张衡的全部创作看,还是从汉赋的发展过程看,《归田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之情,无所掩饰,在汉赋中十分罕见。他把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化为激切的言词,公诸世人。他用简练的笔把那个污浊的社会现实勾勒出来。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烈,痛快淋漓,对时政揭露批判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有似一篇笔锋犀利的讨伐檄文。这篇作品在体制上活泼自由,不循常规,篇幅短小,语言刚劲朴素,是早期抒情小赋的名篇。

思考题

1、汉大赋的特点?

2、东汉抒情小赋的发展概况。

参考书目

1、费振刚等编《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贺新辉《汉赋精粹》,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毕万忱《试论枚乘的〈七发〉》,《文史哲》,1990年第6期。

4、许结《论扬雄与东汉文学思潮》,《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5、瞿蜕园选注《汉魏六朝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

6、李令统《20世纪汉赋研究述评》,《学术研究》,2000年第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专题复习】——司马与西汉辞赋
汉赋与汉代
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生成
赋的产生和发展
赋的基本特点
第二讲汉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