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第10讲

词的章法之一

第十讲

词的章法之一“陡起”·《谒金门》

前九讲我们已经练习过一些词牌,比如《西江月》《一剪梅》《清商怨》等。对审词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词的基本知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唐宋词的章法。

与音乐关系密切、具有八百多个调和二千多个体的词,其章法结构异常丰富、多变。是体式固定、变化较少、一般以“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近体诗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词的章法结构,是深入揭示词的艺术奥秘的重要课题。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吴世昌等,曾对词的章法结构艺术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近年来,词学研究者继续钻研、开拓,也多有新的创获。但是,词的章法结构,还是有值得进一步开拓的广阔研究空间。

起、结、与过片是词的章法结构中的关键部分。为此,在今后几讲的学习中,我们将结合历代词学家的论述和词例,对唐宋词的起、结、与过片的表现技法作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作为以后深入探讨词的章法结构艺术的尝试与开端。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

一、陡起

无论是以景起,还是以情起,或者是以事起,起拍一出,基本上全篇的感情基调就确定了,这就是所谓的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宋词人大都重视起拍的安排,力求“出场”漂亮,引人入胜,其“起”法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今天,我们就讲“陡起”。

所谓“陡起”,即是刘熙载所说的“顿入”,意思是指填词的起句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唐宋词中,“陡起”者多用于写“情”,如:

浪淘沙令(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藓xiǎn)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1、金锁,金剑 2、壮气蒿莱,王气尽失,唯野草丛生。)

这首词是李煜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大意是:想起往事就悲哀,庭院长满了苔藓,没有人来为我卷起珠帘,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这月亮如此明亮,但是已非故乡之月,让我想到了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

历史背景:这是,李煜在汴(biàn)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据宋人王铚(zhì)《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他,也没有人敢来看望他。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进主旨,表明内心无以排解的寂寞与往事难追的悲郁情怀,使人哀感顿生。然后再层层展开:写到西风空庭的冷落孤寂、风流云散后,回首往昔,故国之思一气贯注,苍凉沉郁的情绪,充满在字里行间,而始终不离起首两句“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陈廷焯(zhuō)在《云韶集》卷一里称这首词“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正因发端突兀,使人一读便深受感染。起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奔主题,一个“哀”字,全篇的情感基调就确定了,而“对景”二字,则告诉我们后面要写景了,那么,这些景物的选择就要慎重了。要写什么样的景呢?

只能写哀景!李煜的词多用白描,纯以情真,情深取胜,尤其亡国后的作品,以直抒胸臆者最多。所谓情到浓郁处,已经不需要雕饰,也就是修饰。这首《浪淘沙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李煜还有一些词作也是以这样陡起的方式开端。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起句的一句“往事知多少”,下面的内容呼之欲出了。俞平伯先生称这首词的开端为“奇语劈空而下”。还有《望江南》之“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同样也是情波陡起。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起的很陡。再如:

谒金门(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zhù)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白纻春衫,莹洁如雪,举服饰之潇洒飘逸,其人之风神如玉可知。印象如此鲜明,标志着对行者之犹存眷恋,就意脉言,暗承“留不得”。“轻别离”三句,回叙伤痛送别时突出印象之二。风帆满鼓,行者恨不得舟行如飞;看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有这样的繁华去处在招手,行者就视别离如等闲,视抛掷如儿戏,薄情面目,昭然若揭,就意脉言,暗承“留得也应无益”。结尾两句,写的是别后的内心独白。古乐府《鸡鸣高树巅》:“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词句中之“彩鸯三十六”,盖指三十六对。一方面,羡鸳鸯之双栖双宿,一方面,伤自身之有如孤鸾。这里,既寄寓对幸福之仍抱憧憬,也透露对行者怨念之深。怨之深与爱之切,相辅相成,与开端仍一脉相承。此词一起一结,在写法上,前者是直诉胸臆,斩钉截铁;后者是托诸物象,言外见意。一气斡旋,两般笔墨。

诗人告别扬州的时候是果断的,“满帆风疾”正说明无所留恋。但结尾二句词意顿转,以孤鸾自喻,描绘孤寂的心境,暗含对轻易离别的 后悔之意。原来前面说得那样轻松,不过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郁之情。再看:

谒金门(冯延巳s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挼ruó,搔sāo)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没有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有很多的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是相当的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描写闺阁之怨的诗词,也是有很多的,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的,它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乍:突然,骤然。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一阵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开玩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答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挼搓)红杏蕊。”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挼:揉搓。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这个,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就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斗鸭: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比较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zān)子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都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没有过多的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这首词好比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艺术技巧上很有特点,主要有:

第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的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然不必多说。随着季节的更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么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这种起法犹好!可以说,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写愁、写苦闷,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形态来反映思想情绪。词的上阕写女主人公的寂寞愁闷,用了“引”和“挼”两个动词;下阕写她对远方丈夫的等待,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着重写她的装扮,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呢,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第三,用清新的语言,写平常的物事。词中写的都是眼前之景物,除了女主人公外,没有写别的人物,而是写了好几种鸟,有鸳鸯、喜鹊和斗鸭,用这些常见的鸟来衬托女主人公的孤独。语言通俗朴素,有的句子完全是白话。

起笔二句,历来被人称赏,写东风忽起,拂动池水,出现阵阵细小的波纹,这是写景,然而,联系下面的描述来看,实际上是,景中含情,语意微妙,隐隐地暗示出闺中人轻轻悸动的春情,俞陛云先生说:“'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破空而来”意思就是起首突兀,“在有意无意间”,也就是是指其寓情于景的蕴藉要妙。大家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而这个情又不能表现的过于直白。要“在有意无意间”才能引人入胜,而后,要层层铺叙,句句景中含情,才能使整首词,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除了抒怀与写景,还有以议论发端而使人产生“突兀”之感的。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宋词中,大家都知道,宋诗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征之一即是“以议论为诗”,这种喜好议论的风气也蔓延到词中,以议论作为开篇的手法在宋词中虽不多见,却也充分显示出了,宋代词人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如:

西江月(黄庭坚)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词前还有小序曰:“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词既为戒酒而发,所以,头二句均关合着一个“酒”字。“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是有出处的:韩愈《遣兴》诗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又有《赠郑兵曹》诗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黄庭坚在此,他化用了韩诗而略去“酒”字,以议论语气起意,别有一种潇洒与谐趣,同时又能紧扣词旨,引出以下种种与酒有关的感慨,真是别具手眼,可以看得出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艺术功力。唐宋词人善于用“陡起”者,莫过于苏辛两大家。也就是苏轼和辛弃疾。就以苏轼而言,他把超迈旷达的胸襟融入了词中,经常有大开大阖之作,词中的“陡起”很多,并且包涵了情语、景语和议论,往往都能“高空远看,极显外界伟大之气象与作者浩荡之胸襟”。

如:《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回。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本词题为赠友之作,也就是为朋友写的。郑文焯zhuō手批《东坡乐府》评说:“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开篇: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回。可谓是 气概非凡。下面的词都是苏轼的,如:

《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满江红》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些词作的起拍也都起势突兀、笔力奇崛,体现出东坡的超卓与豪迈。而稼轩词也因为其恢复中原、壮志难酬之郁愤,常有慷慨激越之情鼓荡其间,词中也多见“陡起”之笔。如: 

水龙吟(稼轩)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另外他的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是“陡起”之笔,或劲拔有力或悲壮苍凉。

词的起句有陡起、平起两种起法。陡起,我们介绍了以情发端的陡起,以景发端的陡起,以议论发端的陡起。

二、学习词牌《谒金门》

1、词牌简介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shí )《古今词话》,因韦庄词起句,名《空相忆》。张辑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石名《出塞》。韩淲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名字就有十个。

2、格式

《谒金门》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韦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中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3、要点

正格是十七部入声韵,《谒金门》 起拍(起句)一韵,只有三个字。三个字说不了许多的内容,不可能有周到的交代,必然有突兀之感。并且,三字句节奏本身就不和婉。这就决定了《谒金门》这个词牌大部分是陡起的。比如前面我们举例的这首词:

谒金门(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开场三个字“留不得!”,是什么留不得?为什么留不得?如果不读完后面的内容是不可能知道的,就是读完了后面的内容也未必看得清楚,这就是“陡”。前面两首都是入声韵,多读几首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谒金门》 这个词有入声韵,也有一般的仄声韵,就是去声上声的。

各句句式:3,6,7,5;6,6,7,5。上阕前半3、6,下阕前半6、6,句式上是拗怒的。为什么说句式上是拗怒的?大家看下阕的发端,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韵是不是句式完全一样?这就构成了拗怒的句式,就是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

上、下阕后半都是7、5,诗句,平仄恰合诗律,相对于前半,是和婉的、顺畅的。但整首词句句押韵,而且是仄韵或入声韵,这说明这首词牌的情调,整体上还是激昂的、拗怒的。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

再来赏析一首宋代陈克的《谒金门》十六部入声。

谒金门·愁脉脉mò(宋 陈克)

愁脉脉(mò)。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作品赏析: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使用的是入声字,读来有一种哽咽之感。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后面部分全为景物描写,但因为有了“愁脉脉”三个字贯头,所有的景语也成为了情语 。“目断江南江北 ”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心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是写“目断”的原因。在这里,词人不写山真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 ”。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 ”,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的绵绵无际更添了辽远凄迷之感。写“云”言“孤”,看出了离人的影子 ,“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 。“斜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在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 。“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比平时更加厉害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蕴藉。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在登高怀人之外,好似还另有寄托,比如“目断江南江北”,好像在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的意思。总之,这首词在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总结一下,《谒金门》这首词牌特点:

1)起句陡起。

2)用情语起的好,若用景语,要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

3)本词调仄韵,句句带韵,句式拗怒,用入声字当韵的也不少,所以构成本词牌的感情基调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

4)注意起头的格式,中中仄,我们不要三仄,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仄都可以。

5)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对偶随意,看例词,对偶的时候有重字可以,必须注意不规则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本讲提纲:

一、词的章法之一“陡起”

二、学习词牌《谒金门》

以下一些例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十四部仄声  谒金门 叹梅(元 李俊明)

频点检。依旧雪肌清减。似恨海东花使滥。不教幺凤探。

休笑诗人冷淡。道尽影疏香暗。桃杏中然无藻鉴。承当应不敢。

十四部仄声韵  谒金门 别梅 (元 李俊明)

怀抱恶。犹被暗香著莫。想在陇头谁领略。一枝分付错。

今夜云窗雾阁。明夜烟村水郭。纸帐天寒人寂寞。梦回闻雪落。

十六部入声  谒金门 赋玉簪(元 王庭筠)

秋萧索。灯火新凉帘幕。翠被不禁临晓薄。南楼闻画角。

想见玉壶冰萼。一夜西风开却。 梦觉乌啼残月落。幽香无处著。

十七部入声韵  谒金门 酒后偶忆 (元 张翥)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

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第四部仄声  谒金门 和邦直(元 李俊明)

烟雨晓。梦断池塘春草。坐上曲生风味好。银杯休厌小。

刚要玉山醉倒。社瓮酿成微笑。人世间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

第八部仄声  谒金门 画梅(元 李俊明)

偷造化。秀出含章檐下。为问花中谁可嫁。海棠开已罢。

占了十分闲雅。占了十分潇洒。若使画工能此画。九方皋相马。

第十部仄声  谒金门 赏梅(元 李俊明)

全不让。占了百花头上。没个知音人共赏。陶潜无处望。

也有江湖酒量。也有风骚诗将。休道花前无伎俩。疏狂些子放。

第二部仄声  谒金门示知命弟(宋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第四部仄声  谒金门·花过雨 (南宋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第七部仄声  谒金门·春半(南宋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第四部仄声  谒金门 五月雨(明 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凉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虹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第十五部入声  谒金门·美人浴(唐 阎选)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双髻绾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第八部仄声  谒金门 早秋(元 韩奕)

秋已到。秋到今年何早。秋未到时愁动了。到秋愁不少。  

愁尚疏浓难扫。愁下肠空易绕。要得没愁惟睡好。愁还将睡觉。

这个词牌给大家找了不少的例词,完成作业的时候,大家可以在里面找找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十五讲(辛勤)
季肇伟讲词:词的章法、立意与选用词牌
填写宋词有什么章法?
如何写宋词?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第十五讲 词之章法结构(过片、结)·醉太平
醉妆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