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调整胃肠止泻通便类 合谷—足三里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口。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过,为本经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原穴与三焦有着密切关系,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清泄肺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牙关紧闭、口眼 斜、神志失常、经闭、痛经、手指挛急、风疹块(荨麻疹)。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能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伍用功能】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本经原穴,按《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病疾,应出十二原'的理论,它不仅能调整全身功能,以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通降肠胃、镇静安神,而且对肠胃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本穴能使胃的蠕动减弱,痉挛缓解,对幽门不开放者,针之可使其立即开放;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本经合土穴,按'同气相求''合治内腑''手足阳明经相通'的道理,本穴能调理肠胃、理气消胀、化滞除满、降浊通便、理肠止泻。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可以调整胃的蠕动,使蠕动弱者加强,蠕动亢进者弛缓,并可使胃液的总酸度和游离酸度趋于正常。

二穴伍用,相互促进,相互为用,调整胃肠功能效应增强。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五行属火;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五行属土,二穴伍用,有火土相生之妙用。合谷清经主气,以升散为主;足三里重浊下行,以降浊为要。二穴同用,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升降协合,调理肠胃,理气止痛,消胀除满,降浊通便,整肠止泻之功益彰。

【主治】

1.脾胃不健,升降功能失调,症见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大便初硬后溏者。

2.急、慢性泄泻,证属升降功能紊乱者。

3.感冒,时行感冒,证属胃肠型者。

【操作法】

合谷:①拇、示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放在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拇、示两指并扰,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③拇、示两指张开,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直刺0.5~1寸。足三里:①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③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示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直刺1~1.5寸。

【经验】

合谷—足三里伍用,为吕老之经验。原为治疗脾胃不健,升降功能紊乱,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硬结,或大便初硬后溏,或大便泄泻等症而设。治之宜加支沟、阳陵泉,以达升清降浊之效。近几年来,也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证属胃肠型,阳明有郁热之象者,屡见功效。诸凡外感病症,多因内有郁热,外感风热,风寒之邪,内外相合,病乃发矣。治疗之时,也应清、解合法,即一面解表散邪,一面清泄里热。若能守法施治,灵活变通,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学会五腧穴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
.[转] 巧记经络穴位数和趣味记法?0?2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
特定穴的功效定位
五俞穴 — 井荥输经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