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向雄读《论语》之:有过必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人不是完美的,不是人人都是圣贤,因而有过错在所难免。但这句话并不完整,只是说了有过错的事实,却没有表达出要改正过错。有个典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表达得更完整。

   晋灵公荒淫无道,过着奢靡的生活,为了取乐,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以看行人躲避弹丸的样子为乐。一次,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顶着经过朝堂。大臣赵盾和士季知道了这事,打算向国君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拜进了三次,直到屋檐下,晋灵公才抬起头看他,漫不经心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正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赖,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真打算改正。此后,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甚至派出杀手,打算除掉赵盾,可杀手看赵盾忠义,不忍下手,撞树自杀了。之后,多次找机会想杀掉赵盾,都被赵盾身边的人救走。这种情形下,赵盾也不得不逃离晋国,直到弟弟赵穿在桃园把晋灵公杀了,才重新回到都城。

 晋灵公位高权重,明知道自己的过错,却没有当一回事,反而对劝谏自己改正错误的大臣痛下杀手。这在政治上是很可怕的事,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也正是想推行自己的主张,让国君能够怀有仁心,以惠及百姓。而孟子更是直言不讳,直言国君的过错,以期国君能施行仁政,达到“王天下”的天下大治。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孔子的苦口婆心也换不来国君重用,孟子的言辞锐利也不能使国君有切肤之痛。直到现在,仍是如此。

  对于过错,孔子并不是采取批评的态度,而是承认错误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如孔子自己也说“如果再给我几年时间,让我学习《周易》,那么我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说到自己的弟子颜回的时候,则说“有个学生叫做颜回,很好学,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错误是人人都会有的,但是面对错误的态度,在君子和小人身上却各有不同。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想办法掩饰。”小人犯了错误,或是“顾左右而言他”,把别人的注意力引开,或是把错误推到客观条件上,为自己开脱,或是把错误怪罪到他人头上,陷害他人。而我们常人,遇到过错的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是否也是如此呢?有没有敢于承认错误、承担错误,甚至改正错误呢?

  与小人不同,君子的态度截然相反。

  君子敢于承认错误,如孔子说错话了,别人指出来,他很高兴:“我很幸运,如果有了错误,别人一定让我知道。”君子有了过错,更不害怕改正,并以改正为荣,如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了欠缺,人们都能看到,如果能改正过来,人们都会仰望他。”活到老,学到老,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更是向他人、向古人学习高尚的品德,身体力行,使内心光明正大。

  把改正错误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是圣贤境界,而这境界,却是简单、容易去做的,从自己的每一个当下去自省,拿出勇气去承担错误,拿出和自己斗的精神去改正错误——其实,不犯同样的错误,就已经是颜回的境界了。

(向雄读《论语》之四十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精读:提升境界,从承担过错开始
睿词智语的主页
中国历史故事----董狐的直笔
【赵盾主盟】赵盾是谁? 赵盾弑君了吗?赵盾弑其君的内幕
君子的学习之道:要谦逊、谨慎,要关注自身的成长,放下好胜心。
品孔子之三十三:论人生过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