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合时宜”实乃金光闪闪的另类勋章

作者:陈家萍

上一回我们讲到,苏家三学士好生了得!东坡兄弟是宋仁宗最看中的宰相人选。他自己都舍不得用,准备等两个年轻人再磨炼磨炼,到一定火候了,正好给未来的接班人挑大梁。谁知,尴尬人偏适尴尬事,关键时候总掉链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站错了队,卷入“乌台诗案”,一帮小人推波助澜,苏东坡命悬一线!

幸有太后和王安石等人劝谏,神宗才网开一面,为大宋留下一大学士。等旧党司马光上任,正是要重用苏东坡的节奏,大喜事啊!换了别人,赶紧笑脸迎上去,握个手,拥抱一下。苏东坡偏不!他竟然在节骨眼上,对当权的旧党大声地说: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各处贬谪时,他爱往老百姓家中跑,深入一线采访,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恍然大悟:新法原来正是强国富民之策!苏东坡这个悔啊!他错看了王安石,他不该反对新法啊!所以,一见到司马光,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大讲特讲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新法有许多是好的,不应该全废除……巴拉巴拉巴拉……苏东坡这么一说不要紧,司马光的脸立刻就黑了!这一黑,便意味着苏东坡要承受半世飘泊、一生坎坷!要更好了解本章内容,不能不看苏东坡篇(上)亲自面试他,退朝后的宋仁宗欣然对皇后说:我为儿孙选了位好宰相,苏东坡篇(中)“不合时宜”道尽他一生坎坷

黄州团练副使到底是啥官?简单点来说吧,就是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几乎等同于闲人。所以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自嘲。

他于公余率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维持生计,于是,“东坡居士”的别号不胫而走。这个别号,有点儿士大夫闲云野鹤的冲淡,有点儿躬耕亲作的小农情绪,如一精神电熨斗,熨帖彼时东坡的心情。这个别号,亦庄亦谐。试想,东坡双腿盘曲高踞坡上,口嚼一茎狗尾巴草,顾盼自雄,拈须自得,岂非一嬉皮士?惨淡中不失优雅。

的确,苏轼是民间力推的意识领域一嬉皮式英雄。老百姓爱拿他开涮,民间流传诸多有关他的段子,咸淡不一,荤素皆有,他和才女苏小妹互拿对方生理特点开玩笑,他和诗僧佛印诸多无厘头的逞才斗舌轶事……苏载有点“庄”为谐之神功,常博得大家哈哈一乐——苦难深重的古中国,难得有人具有娱乐精神,贡献笑料,让同胞们放松一下绷得太僵硬的神经。老百姓乐得将苏轼塑造成阿凡提一类人物,爱拿他插科打诨,当然更多的是宣扬他的才智,以才华扶贫,或者与为富不仁者斗智斗勇取得大捷,满足平民百姓微妙的仇富心理。苏轼这种“中国式文人”的幽默细胞难能可贵,它是大一统封建帝国压扁压碎的文人人性中的一抹彩虹。

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司马光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乘旧党春风直上云霄的东坡并未因胜利而冲昏大脑。他敏锐地看到旧党矫枉过正,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尽废新法,他为之焦虑,数次谏议。

苏轼至此既不能容于新党 ,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他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回到阔别16年的杭州,当了太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宦海沉浮历经沧桑后的顿悟,而东坡亦是西子,得意失意总淡然。

东坡已修炼到宠辱不惊的地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他活出了本我,活出了大我。

因为坚守本真,他理所当然从新旧两大阵营中淘汰出局,变成两派共同棒喝的过街鼠。东坡将自己陷于任谁也不待见的大尴尬,一而再地站错队,岂非太“不合时宜”!

回过头来,透过历史的追光灯,再看站在政治风口浪尖上的苏东坡,却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尴尬,他的“不合时宜”,都是人生亮点、人性亮点。

东坡的“不合时宜”,不关智商,不关情商,却关乎一个正直文人的良心、一个儒官的自醒精神。

肉体遭受桎梏,灵魂遂一飞冲天。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荒山野岭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但他活得似乎不赖,诗词文赋中凸现的个人形象端的潇洒豪迈,连宋神宗都着实羡慕得紧。文人容易精神分裂。现代朦胧诗代表顾城写作爱情忏悔录、处女作长篇小说《英儿》时,清醒地意识到,他将自己敲碎了,撒到字里行间。可,我们读东坡的诗词文赋,从来没有零碎的感觉。东坡一以贯之地囫囵,完整,高大,伟岸,卷起千堆雪式的磅礴气势,“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式的气定神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式的深情缱绻。他将失意沉淀为月光般的清明澄澈,他将犹疑回归“千里共婵娟”的悲天悯人,他将痛若化为登石钟山游赤壁、探险猎奇的内驱力……无论何时何地,得意失意,苏轼都是拈须吟哦,邀月深酌,起舞弄清影,胜似闲庭信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轼是古代文人、为官者人格最健全、最囫囵的一个。他在新旧两党的重磅倾轧下没人格分裂,真是奇迹,他在贬地警醒自我,拔高自我,回归自我,灵魂忠诚地守护着颠沛流离的肉身,辛苦辗转,辛苦恣睢,却又怡然自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站成古代最为独特的风景线。

尴尬的是那些过于合时宜的政客与文人。

高智商如苏轼岂不知“合时宜”的诸多好处:和权贵积极靠拢,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以良心、道德、人格的沦丧换取荣华富贵。但他显然做不来,他的“不合时宜”是性格使然,是未泯的良心使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儒家思想使然。“不合时宜”是自尊自强自信自为王冠上的夜明珠,“不合时宜”是时代与历史颁发给苏东坡的另类勋章,这样的勋章,非真君子,非“赤子其人,星斗其文”者佩戴不起啊。苏轼深为后世文人钦仰,除却文章的魅力,更多来自于“不合时宜”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节操。

苏东坡被贬路线图

公元1101年,苏轼复任朝奉郎,卒于北归途中的常州,享年66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全集》: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浪淘尽 千堆雪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衰烟雨任平生
苏轼:看文化巨人是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无冕的精神之王
写「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苏轼,和写「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苏东坡,你更喜欢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