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故事:疫情反复人人逡巡,名医论疫有方可循

编者按:

本故事来自清代名医程国彭先生所著《医学心悟》。

程国彭,字山龄,又字钟龄,别号恒阳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年少时体弱多病,每病则缠绵难愈,遍求名医却不得康复,遂立志学医,潜心研究各家医著,尤其推崇《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更是熟读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之医学著作,每每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凡医理未明之处则昼夜沉思,一有所悟则奋笔疾书,前后花费将近30余年,结合平生临床实践经验,终于著成《医学心悟》五卷,并以此书为教材授徒无数,晚年归隐普陀寺修行。

故事为本人翻译而成,稍加润色,略作改编。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所限,难免错讹,望大神不吝赐教。

故事终究只是故事,只可在茶余饭后用作谈资,以博取众人欢笑。若有病须去正规医院寻医问药,切莫自作主张,本人概不负责。

时疫之证,无非十条: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

何谓来路两条?它说的是疫情分在天之疫和在人之疫。譬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对于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来说,就会因为天气反常而得病。时疫邪气从经络进入人体,以致人人得病,或为发热、头痛、咳嗽,或为颈肿、发颐、大头瘟等。这就是在天之疫;如果一人得病传染了全家,全家得病又传染了全村,全村得病又传染了全乡,全乡得病又传染了全县,以此类推,不断传染,不控制就不会休止。这是因为病气、秽气交叉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其见症通常是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等。这就是在人之疫。在人之疫,靠气传播,与天无关。此所谓“来路两条”。

对于在天之疫来说,邪气从经络而入,致病有寒热之分,故适合用辛温或者辛凉之药以发散邪气,如香苏散、普济消毒饮之类,以使从经络而入的邪气复从经络而出;对于在人之疫来说,秽气从口鼻而入,故适合用芳香之药以解其秽气,如神术散、藿香正气散之类,以使从口鼻而入的秽气复从口鼻而出。如果从经络而入的邪气和从口鼻而入的秽气传入到了脏腑,病情逐渐发展,以致见到潮热谵语,腹满胀痛等症,这是因为毒气已到达人体内部的缘故,此时只有疏通肠胃才能解其毒,当用攻下之法。对于大便尚且正常的人,当用清中之法;对于大便不通的人,当用攻下之法,攻下之后余热不尽,再用清中之法。直到滞留在人体脏腑内的邪秽之气祛除净尽为止。此所谓“去路三条”,即从经络出、从口鼻出和从大便出。

发散、解秽、清中、攻下,这是治疗时疫之证的四种方法。本文开篇说“治法五条”,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体虚受邪,必须再以补法驾驭其间,才能万无一失。如果气虚就补气,如果血虚就补血。古人所用参苏饮、人参白虎汤、人参拔毒散、黄龙汤、四顺清凉饮等,方内有人参、当归,可谓思虑周全、用心良苦。因此,须在前四法中再加上补法,方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既能祛除邪气,又能顾护元气。此所谓“治法五条”。医生倘若熟此五法,并能融会贯通,那么对于控制疫情来说,何难之有?

注:本文不代表编者任何观点,仅作参考。

谨记:三人成虎,谣言越传越离谱。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实在易
转: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厉气之来,从鼻而入者,则伏于膜原;从口而入者,则干于胃腑
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
名医忠告:健康以出汗为根本的奥秘你懂得它的真谛吗?
(1)“伏邪”探微(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