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无为,无的是什么?

谈老子,总是要谈道。

其实,这个道从本体论上说是源,从人的思维而言,却又是末,是文化的总结。

中国古人的学问,都是人学,不关心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人类社会的变数。对中国人来说,大自然就在那,要做的不是改变它,而是保持一种和谐,共存是中国人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选择。

所以,道之于老子,也就是治世理念的一个“托附”,天道说到底,还是人道。换个角度说,与其去推天道是什么样的存在,还不如从老子的治世原则去理解老子为什么要把一切都归结为道?老子的治原则是无为,这是老子的人道,知人道而后知天道。

为什么要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

《老子.第二章》中说“行不言之教”,无为是有特指的,不是抽象的无为,无为是”行不言之教“,是反对儒家的“言教”。所以,无为的对立面并不是广义的有为,而是凌驾于天下的”言教“,,让天下人人做圣人,那是强为,是不自然的意志干预,结果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是做不到的一件事,当然也算不上什么有为。

《老子.第二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不尚贤也是无为的重要内容,总之,老子的无为是有特指的,不是一无所为。

“不尚贤”怎么就成了“无为”?

因为墨子的尚贤亲士,是为了争霸天下。所以是”争“,第三章中的三无主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都是君王的”争“,都是强为。

无为与道的特性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老子讲道根源性讲到了道的不可分割,称之为“大制不割”,也就是老子说的“朴”。“朴”是未分的根木,所以道是整体,是一,一分割就成了形而下的物,就不再是道本身了。无为从哲学的思考上说,是回到未分割的朴,未分当然无为。

老子是商文化的传承,崇尚的是少昊时代的古制,那时没有等级制度,没有亲亲为大,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少昊也就是一个族源,是胞族组成的自治的部落联盟领袖,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道性。周王朝分封天下,七十二诸侯,“朴”被分割了,这就是无为的破坏,是对候王得一的正的破坏,于是有了约束诸侯的仁义礼制,王朝也因此衰败了。

《老子.第二十九章》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天下者,神器也,你不能取为已私,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天下之上,所谓强为,都是私欲之为,你以天下之心为已心,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那还有什么不安呢?

无为也可以说是君王的求生之道吧。无为亦无私,故永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为而治,《老子》哲学与智慧新探
《道德经三百问》271. “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区别?
【诗家风采】曹树堃 || 詩化老子道徳經精選二十首
柯云路谈禅:顺其自然即是修德
浑沌凿窍之寓言,是解读老庄之钥匙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2、37章 无名之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