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效教学讲座七之三(有效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教学讲座七之三(有效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1、有效教学管理初探

原作者: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苗春义 2008年7月10日

在教育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高,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行为,才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1.1、在教学管理层面现代最热点的研究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管理。

⑴什么是有效教学管理。从宏观的意义上来说有效教学管理是针对教学管理策略的实施作用在工作效益上力争做到比原来都有所增强,都有所收获,那就是有效的。

⑵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管理,或者课堂教学管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管理要有效。

①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面,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②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同时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③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它的活动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投入,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细节做起,以真诚、开放、包容的心态,激发师生思想的火花。建立起团结、向上的学习团队,而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使教学工作全面、健康、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⑶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影响有效教学管理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师的素质如何提高,提高常规教学的有效管理策略,校本教研如何做到切合教师的实际等等,这些问题在研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就会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在某个方面取得效益,达到有效。我个人认为其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如果我们的教学管理始终是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有效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的话,就会使教学管理赋予新鲜的内涵,使之更加人本化,更能够做到高瞻远瞩的促进教学管理持续有效化,那么学校就能够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1.2、打造有效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效率的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主要的是教师能够运用这些理念实施于自己教学行为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⑴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地培训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效地开展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师集体要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要有多样化的兴趣,广阔的眼界,顽强的钻研精神和对科学新事物的敏感性。”教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存量,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需求,采取了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方式,变教师的被动培训为教师的主动培训。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

①建构"三型十环"模式,保证校本培训科学实施。由于每位教师素质和类型不同,所采取的培训方式也要不同。根据"因材施训"的原则, 我们将教师根据能力、素质分为三个层次,即待发展型、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分层采用三种模式进行培训。

ⅰ模式Ⅰ:学习──岗练──考评──分层。

a这种模式适合待发展型教师,待发展型教师是指新上岗教师和教学能力较差教师。此类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5%至20%。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教材教法及计算机初级技术;培训目标是培养能适应教学要求的合格教师。

b模式Ⅰ运作的基本程序是:确定目标(周期目标);分散自学;集中培训(短训或专题讲座);岗位练兵(基本功训练);分类指导;考核评价;分层建组(依据考评结果分为优、中、差三层次);确定新目标。

ⅱ模式Ⅱ:分层──研训──师导──定向。

a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教师,即发展型教师,发展型教师的一般特点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职业道德水平,能胜任本岗教学工作的教师。此类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至70%。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高级)、课题研究等;培训目标是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型教师。

b模式Ⅱ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分层建组;提出目标(周期目标);分组教学(专题培训);课题研究(以研带训,以训带研,研训一体);分类师导(结对帮教或到校外拜师学徒);教学技能综合考核(对目标达成度评价);反思总结;确定新目标。

ⅲ模式Ⅲ:定向──专修──独创──发展。

a模式Ⅲ适用于优先型发展教师。其特点为: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获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此类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至25%。培训内容在发展型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课题实验和专业特长培训;培训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b模式Ⅲ运作的基本程序为:分类定向(确定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科研课题);专家指导(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专家指导,可一人指导多名教师);专题研修(确定重点课题进行研修或外出学习);课题结项,成果展示(编印论文集,举行成果报告会);专家诊断,反思总结,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c当一位教师的整体水平不断发展,校本培训的操作就可以由模式I到模式II,再到模式Ⅲ,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学习-岗练-考评-分层-研训-师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螺旋式向上推进的大模式。这种"三型十环"的校本培训模式,使教师的素质培训与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为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并提供了目标实现的可能。

   ②引入与外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几年来,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很重要的渠道之一是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聘请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老师们通过这样的培训,零距离与专家接触,获取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使教师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俯瞰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我们还积极地与省内名校——东师二附小进行联谊,派出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并通过互相听课、研讨、论坛等方式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③内部资源交流共享.我校在选择校本培训方式的时候,将“行动研究”引进校本培训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引导教师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尤其是强调经验的积累与共享,就像蜜蜂传播花粉一样,把有价值的经验介绍与广大教师共享。这里包括:

ⅰ案例引路式:把优秀的案例作为教师教学的示范,起到引路和点拨的作用,如:李路老师的电子教案、英语的二次备课教案、数学组的活页教案与资源包等,都为教师如何备好课提供了可借鉴性的资源,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ⅱ专题培训式:专题培训可以集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辅导。由教学校长、主任和有关的骨干教师成立教学讲师团,不定期地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如:《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怎样写教案更实用》等,这些问题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ⅲ专题讨论式(沙龙):提出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召开研讨会,大家进行研究和交流,各抒己见,使实践经验与理论性思考的火花撞击,产生教学灵感和共鸣。研究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也增添了集体的凝聚力。

ⅳ诊断分析式: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对教师的常规课采取逐环节的分析和研究,评课者与授课者进行直接对话,对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所反映出的亮点进行理性分析,对不足和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ⅴ示范——模仿式:这种培训方式主要适用于待发展型教师或新专题的研讨。对于待发展型教师,我们借助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采取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师徒共同提高;在实施新课程活动中,我校先组织优先发展型教师上引路课,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个人“自荐课”、组内“研讨课”、校级“观摩课”、对外“开放课”进行全程指导,通过示范——模仿,加快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步伐。

ⅵ自修——反思式: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根据自己需求,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我校专门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该报告册包括“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等内容。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真实的记载了教师的成长历程。

ⅶ研训互动式:即以研带训,以训带研,研训一体。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验中,紧紧抓住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每一年我们都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八个一”活动,即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独立承担或参与研究一个小课题,上一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撰写一篇教后感,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成为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④考核与反思.对教师的培训应加大考核的力度,以考促思,以思促行,注重思考和行动的过程,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共过听课,检查教学常规情况时,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如:周五下午三点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考核,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形成性测试,从中盘点问题。集中教师进行问题分析和反思,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更加明确行动的目标,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

⑤同题一次与多次的推敲.集中一个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是确定研究的主题,再通过专题辅导,汲取理论营养,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再反思,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循环反复,使难题得到解决,这个研究的过程,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使教师自身专业得到提升。

⑵以博克为载体,书写教育教学和对生活的感悟。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成立个人博克,在博克中以情触动,有感而发,把自己工作和学习方面的体会和感受写在了博克中,教师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开始了新的行动和研究,同时,每个学年足相应的也建立起赋有个性化的学年组博克,成为教师们相互交流的教育信息交流场,使团队更加凝聚。博克记载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历程,展示着学习型组织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具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价值。

⑶以建设有效研修的师群团队----基地为核心,营造学习氛围。我们认为教师不但要做好教学,还要善于研究教学,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群体智慧,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有效研修的师群团队,成立骨干教师研究基地,营造学习氛围。

①主要培养形式.基地的培养采用集体活动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专家指导和学员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各基地利用集体活动,进行专家讲座、论坛、课堂展示、课题论文指导和读书交流等,其余的个别指导都是通过导师带教完成。

ⅰ专家讲座: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进行讲座,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员向专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

ⅱ论坛展示:每学期每个基地都开展了面向全校的展示活动,基地组织了很多论坛和公开课,这些论坛和展示课发动了全校的教师参加,有些基地论坛成为全校的聚会,如语文6个基地联合组织了全校性“语文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会”、每个基地都开出供全校观摩的展示课,特别是观课后的学员即兴点评和专家的再点评,在全校反响很好。

ⅲ课题研究。各基地都非常注重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专家的个别指导下撰写和修改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案,反复论证。语文教师--石瑞波基地借课题推动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借日常教学工作把对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使得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ⅳ 读书活动:每个基地都很重视丰富学员的思想,给学员推荐了不少书,要求学员学习这些书籍后写学习体会。〔杨建宇基地推荐了《 有效教学》 等10 余本读物,让学员懂得为人、为师、为学的基本道理。刘维娜基地学员说,很多年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这次是动真格地沉下心来读书,写体会,进行交流。我们感到跟充实〕

ⅴ带教活动:除集体活动之外,其余活动基本上都是主持人和专家团的带教活动,基地聚集了全校最优秀的专家团队带教学员,很多基地为学员一对一或分组配备导师,进行带教,带教活动几乎贯穿于所有的活动中,带教导师在课题、论文、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中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②基地主要培养的内容:有师德修养、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育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

③基地建设的成效.能够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合作团队;塑造了一批领军人物的同时,也形成了骨干教师培养的梯次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探索了一条实在、和谐的活动风格;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提高。

ⅰ当管理组走进一个又一个基地----学习型组织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十分留恋这个集体,希望培养时间能够延长。对学员来说,基地就是“温馨的家,提升的平台,给人智慧的团队”。

ⅱ学员对基地有一种归属感,参加活动有一种幸福感。基地主持人用博大的爱为学员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加油站,基地的学习是辛苦的,在大量的任务驱动下,遇到发展瓶颈的教师为使自己的学术更上新台阶,绽放学术第二春,刻苦努力钻研。

ⅲ基地的严格管理,人性化操作,让学员提升了教学和科研能力。导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激发了学员对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3、抓实常规教学,树立四钟意识。

⑴树立四钟意识。教师的教学要有效是教学管理的具体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有四种意识:

①是要有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意味着负有管理学生的责任,通过行为的规范和情感的激发,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要努力促使学生投入并保持学习的良好以至最佳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②是要有激情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放在首位。根据学生身心活动规律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调控活动进程。如让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即有事可做,而不只是听教师的讲解。

③是要有起点和发展意识。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把握好教学起点,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以不断获得新的成功体验和“不满足感”。

④是要有反思意识。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预设与教学活动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不断形成正确的学科思想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指导并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有思想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跟着老师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等等。

⑵具体就一节课而言,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①创设哪些问题情境?②这些情境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的?③这些兴趣和动机是如何转化为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动力的?④学生的学习预期结果是什么?⑤如何依据学生实际学习状态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⑥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该为学生搭建什么样的“桥”才能使其顺利“过河”?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⑶有效教学的根源在于有效备课。

①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在备课中进行有效研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一观点所提倡的正一种校本研究,那么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于教育研究能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态度,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促进教师更快成长。因此,我校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加强了提高备课质量的研究工作.

②研究备课的思路。备课的思路应先关注文本,每位教师对文本的内容都有自己独立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先引导教师进入个人备课,个人钻研教材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先对文本进行研读和评点,主要是自己对教材内容体会理解和感悟,再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采取多元切入理解教材,多维度、多方式的呈现教材,然后结合课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也形成实用集体备课思路:个人评点-----问题提出-----集体研究------找准策略-------教学实践-------反思交流

③ 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集体备课的内容来源于教师在个人备课中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主题更鲜明,更集中,有利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以达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校本备课知识体系纲要,即将研究能力体系纲要,有助于教师很好的把握教材中的知识和能力点,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训练体系,使教师备课更有依据。

④研究备课的形式.备课的形式主要是以学年组为载体,发挥团队的优势,以打造学习性组织为目标,开展集体研修。集体研修的形式包括:问题研讨式,教法探索式,学术沙龙等形式、教师们在研究和探索中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学设计,凝聚集体智慧,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

⑤研究教案的实用性.教案的书写本着实用性原则,主要以活页的文本教案为主。以“预设过程”和“生成反思”为主线,力求体现教师在备课中反复研究多次备课和修改的全过程,尤其是教案的“生成反思”环节,它是随着教师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预设过程的同时,派生出新的思路,随时进行修改自己的原设计,这种生成和反思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从而提高了教案的实用价值。

⑥教案也要分层次。备详案,在规范中使年轻教师步入正轨  ,对于刚刚步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来讲,他们大多不知怎样备课,所以实行分层“备详案”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引发他们对个人专业化增长点的思考。如一日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等,他们正是在备详案的过程中,逐步领悟了抽象的、科学的教学原则。他们正是在规范备课中,很快步入了正轨,不仅感悟出备课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还引发了他们在知识、能力以及等多方面专业增长点的慎重思考;备简案,重反思,使得骨干教师形成个人教学经验和风格。

     ⑷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有效性,以评价反思促进教学的改进。

以下是教学有效的评价纲目,以此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的依据之一,使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达到相对合理科学。①目标有效-------确定实施科学合理。② 时间有效--------环节科学安排。③内容有效------选择的内容和训练有针对性。④问题有效-------有价值且分层。⑤手段有效------实用激励的作用。⑥学生有效-------全面参与,积极主动,由学会到会学。

1.4、开展行动研究,务实校本教研。

⑴小课题的开展,营造教研氛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认为搞小课题研究最为适合。

①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小”“实”“近”。ⅰ课题小易于操作,周期短。 ⅱ“实”就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开展行动研究。ⅲ“近”就是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这样的问题教师的研究起来有兴趣。

②通过开展小课题的行动研究便于教师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智慧。

③我校从2005年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目前我校有小课题13个波及11个学科,有13个小课题组,课题研究规范实效。

④形成一定的研究模式。ⅰ确定主题;ⅱ拟订行动计划;ⅲ实施行动 → 观察、反思、评估→修订计划;ⅳ全面评价结果;ⅴ撰写研究报告。

⑤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我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我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我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⑥这种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⑵根据教师教学实际,开展系列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①形成研究的思路: 发现问题------集中问题-----分析问题---------理论培训-----实践探索-------反思提升(循环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思路)。

        ②确定研究内容的系列性:比如:同课异构 ------关注的是整体教学设计的合理性。ⅰ关注教学细节-------教学环节和策略的有效性;ⅱ教学目标优化-------目标确定和实施的有效性;ⅲ教学内容优化-------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确定的准确合理性;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方法的实效性。

③逐渐达到教师要学会教学设计的目的。

总之,有效教学管理涉及的领域和广泛,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管理阶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磨砺就是财富,经历就是宝藏,积累就是智慧,今天的观点和做法不一定正确,希望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和评点。

2、有效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原作者:Admin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课件资源管理系统   时间:2008-3-31

有效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与保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是否精致,关键要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2.1、以课程改革丰富学校内涵,质量建设重激励有创新。

 “质量兴校” 、“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一切的教育教学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质量。我们紧紧围绕教育局“一主四化”工作方略,根据区《质量兴校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我为质量兴校立新功”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育质量。

⑴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是关键。围绕新课程改革,我们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探索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本着起始年级抓基础,中间年级防分化,毕业年级出成绩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思广益,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先进教学手段与理念相融合,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本学期,我校承办了东洲片高年级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区第二届市、区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让全体教师既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又充分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本学期高年级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蒋晓波老师以东洲片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了区级决赛。

⑵向暂时后进学生要质量。暂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夺取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保证,学校根据对学科质量的调研结果,制订了《暂时后进生转化工作条例》,建立起了暂时后进生档案,对暂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跟踪了解,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教师教学成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定期调查暂时后进生完成作业和作业批改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发放整改通知单,促使全体教师充分关心暂时后进生,将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使“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⑶向教育科学研究要质量。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学校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教育科研予以倾斜,还通过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等激励机制,营造教育科研氛围,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①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中心环节,成果质量又是教育科研的生命所在。我校的十五课题,区级立项课题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和“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和谐发展”都已顺利结题。

②2006年,我校申报立项两个国家级、一个省级科研课题,为了早出、快出成果,我们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课题主持人专题会议。通过说课、上课、评课、教案设计、论文评选等活动形式加大研讨的力度,激励广大教师不断勇于创新,及时发现、推广教学改革中的典型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做到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改实验深化。今年4月,我校承办了省课题“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中期论证会,我校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市区领导和区内同行的肯定。

2.2、以师资培养提升办学水平,队伍建设重实效有高度。

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在培养一支过硬的队伍,打造一个过硬的群体方面着力抓了“三大工程”:

⑴以“爱岗、敬业、奉献”为教育重点的“师表工程”。针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文件资料。

①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与清贫共舞,与奋斗共存,与奉献共振,这是伟大师魂的全部内涵。

②通过开展“两个走进”、“百千万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确立高远的目标,唤起他们为民从教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光荣感。

⑵以培养骨干教师、知名教师为先导的“龙头工程”。为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争当“领头雁”。

①学校先后选派多名骨干教师赴外地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活动。

②目前有10名教师成为区青年岗位能手、区教学骨干、区教坛新秀,有5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中获奖,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⑶以加强教学基本功、实现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充电工程”。伴随着教师的新陈代谢,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实践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①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学校专门购买了各类教育书籍、杂志,制定了理论学习计划,鼓励教师作好理论笔记,限期学习阅读,定期围绕专题进行交流研讨,为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专家型”的教师作好理论储备。

②开展“八个一”工程,即:做好一个研究课题,写好一份有创意的教案,上好一堂教改课,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发表一篇教科研论文,管好一个班集体,读好一部教育教学论著,树好一个优良形象。

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ⅰ走出去,即,分层分批派出教师到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教师回校都能以上一堂实践课或作一个讲座的形式,把外出收获、体会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ⅱ请进来,即,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先后邀请了区特级教师朱瑞竹、刘俭国、市教研室陈萍老师等多位专家领导来校讲学。ⅲ“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实施,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与大师“零距离” 接触的机会,有机会聆听心仪已久的名师讲座及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2.3、以人文管理和谐校园氛围,教育环境上水准有亮点。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优化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我们始终致力于提升内涵发展建设,实行规范化、人性化和创造性的管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管理实效。

⑴优化育人环境。本着“环境也是教育”的思想,我校十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对学生的陶冶,一贯坚持两种环境的创设。一是创设良好的显性教育环境。

①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窗明几净、空气清新、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内假山、亭台、天桥、河塘、垂柳、花坛错落有致,四季树木常青,花香沁人心脾,一棵树的种植、一盆花的布置,都尽可能多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校园的美化、绿化、彩化,体现出了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安全感、温謦感。二是创设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

②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孩子们的心灵能在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室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孩子们的才华能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现;走廊中的书画作品,是学生们走近艺术的殿堂,孩子们的性情能在此得到熏陶;还有办学宗旨、校训、校风等上墙上路,使学生入心入脑,化为自觉行为;再有,班级里荣誉栏、图书角以及集知识性、挑战性、展示性为一体的文化布置。

③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教育理想,使校园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理想的乐园。

⑵和谐工作氛围。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

①制度规范,有标准,也有弹性。学校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依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依靠教代会进行制度创新,先后修订了《红桥中心小学教师岗位考核制度》、《红桥中心小学班主任岗位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每一个制度都让教师充分讨论、反复修改直至形成共识,制度执行也真正做到了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为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坚持领导走动管理,落实检查,及时反馈;强调管理即服务,为教师解决困难提供实际帮助。

②感情沟通,有刚性,更显柔性。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具体做法是:一、变指令式管理为对话式管理,在教师中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共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二、变计划管理为目标管理。引导教师参与创设目标的制订,使目标达成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同样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平等意识、服务意识、师表意识。

③学校大事,有集中,更有民主。对于学校的一些重大事情,学校都能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聪明才智,让师生参与到决策中来。比如,我校新大楼设计方案、学生校服式样、学校班级布置方案等等都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全校师生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的创造力,使全体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教学管理常规经验
小学学年实验工作总结大全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汇报发言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