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首次提出来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和个性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这些命题都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还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有效的课堂学习,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利用语文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自己阅读理解,解决自己的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积极地发挥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学习,要组织有序,不可漫无目标,为此,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不懂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在本子上,以待集体解决或请教老师。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身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不同于教材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联系自己,作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的动机和个人的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的学生个性差异。
  "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做朋友,一起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集合了学生的共同智慧和思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一时难以解决的,随后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之中,一起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是小组的形式,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但人数不能太多,否则个别学生只成为傍观者,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有意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好、中、一般的学生要平均搭配,这样有利于以好带差,以差促好,做到共同提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任何一组中,与学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到不同的组员内倾听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情况,了解组内同学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的参与其中。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也是和我们一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
  三、关于探究学习。
  探究,顾名思义,也就是探讨研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学生需要探究的内容是极其深广的,小到一个字词,大到一篇文章的主旨、作法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的精神,也可以培养探究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防止漫无目的的探究,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不能流于形式,探究要做到实处,切实解决几个疑难问题。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学会查阅相关资料,要学会运用参考书籍,当然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
  例如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我在疏通课文意思和掌握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请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1、  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作者陶渊明自己吗?
2、  文中一共出现了九个"不"字,这样写对于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问题的研究,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额就需要大家一起来探究解决,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料,包括教室里的电脑。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探究,经过一番激烈辩论之后,有学生认为,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其理由是陶渊明就号"五柳",他还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找到相关佐证"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化。......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另外一则证据是《饮酒二十首》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词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从以上材料可以证明,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和爱好与材料中的陶渊明的志趣爱好相一致,我们可以证明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形象。
  这篇文章其实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做的传记,但是文章却说"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以及"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来看,陶渊明为什么为自己作传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古人其实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如此,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以此分出门第高下。所以当时门第观念很明显。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是不在流俗之中的。钱钟书先生在论《五柳先生传》中说:"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从这一点来看,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俗的高洁之隐士,表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因为当时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不",就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这样一个超脱世俗、心地淡泊、不求名利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就矗立在我们的面前。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受教师们的亲昧,课堂上随时可以进行,但必须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在教师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组织有序,引导有方,防止散乱的场面,真正让学生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说课
[教案与实录]?黎胜:《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特等奖教学案例:《归园田居(其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五柳先生传》面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