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

策划、执行韩世文孙和保郑骊君

从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的探讨,到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的发布,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一直努力为广大教育管理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挖掘基层课改的新经验、新策略。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N条策略”沙龙环节,更是将课改置于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高度进行解读。

区域课改有哪些策略,如何有效推进?本期特别遴选10大代表区域,通过解剖这些区域课改的行动策略,为广大管理者提供借鉴。

郑州策略:“道德”理念引领下的区域变革

从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和反道德现象出发,郑州教育在发展的节点上,重新锁定课堂,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系统构建基于生命关怀的“道德课堂”文化,通过整体变革促进教育的整体优化,用一场成功的“郑州变法”,为课改赋予了有“灵魂”的新意义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推行的“道德课堂”建设,首先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批判,然后才有了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改革实践。

批判:教育中存在诸多不道德现象。课堂应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的需求,同时也应当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需求。但在传统课堂上却充斥着“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一些教师常常以“为学生将来负责”的名义,掩盖自己不道德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师,只是重复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

在课改背景下,教育人必须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场来审视课堂教学,来分析和矫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与问题。于是,以副局长田保华为代表的郑州教育人,提出“道德课堂”的新理念。

倡导:“道德课堂”新理念受关注。“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理念的提出,迅速在基础教育界引发关注,同时成为郑州市课改的理论支撑,并逐渐变成基层实践的指导思想。

建设:全面推进“道德课堂”落地。几年来,郑州市遵循“整体推进、双轮驱动(行政与教研)、搭建平台、典型引路、阶段总结、生成提升”的工作思路,秉承“行动就是智慧,坚持就是引领”的理念,做课程改革的行动主义者。

宏观上,郑州市通过实施“学区制”、“一校制”管理体制改革和“督县模式”创新改革,为区域整体推进课改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观上,郑州市校本教研锁定“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一操作层面,以课堂观察和教学视导为抓手,建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逐步走上“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这一教育生态之路。

提升:为“新道德教育”注入“灵魂”。郑州教育人一直没有放弃对更好的教育的追求。2012年,他们在创建“道德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建构“新道德”教育学系统,创办真正有灵魂的教育,再一次寻求区域课改的全面升级。

郑州市“新道德教育学”的核心是“有灵魂”。其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三五体系”:“一”即一个主题,就是用“道德”铸“灵魂”;“三”即三大支撑,包括道德课堂、道德文化、道德评价;“五”即“五新”建设,“新道德教育”最终要落实在“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学校、新文化”的建设上。

目前,郑州市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教育督导经验也备受关注。教育督导工作已成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道德,让郑州这座城市的课改有了不一样的新文化。

殷都策略: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课改

教育改革中,政府部门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党政领导应该如何行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以区委书记李南沉为代表的党政部门领导的主导下,课改成为殷都区“最大的政治”。他们全面实施主体多元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试卷”上,答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形成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将区域课改落到实处。

引智:“名师工程”聚人才。为了推进区域课改,殷都区引进名家名师,实施“名师工程”,组建“高端智囊团”,聘请“殷都区教育发展顾问”,“引智”服务殷都课改。

定向:课题实验燃激情。20093月,殷都区正式确立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实验路线图,并以“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为选题原则,提出了138项参考选题,同时编印《幸福阅读·主体多元教育实验读本》,指导广大教师真正从思想到行动,全身心地投入课题实验。

推行:政府意志动真格。在区委书记李南沉的重视、支持、参与和引领下,殷都区将课改上升为全区意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殷都区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现场,区委、区政府还做出《关于在全区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定》,将教育改革上升为当地的政府工作。

送技:“头脑风暴”勤指导。在推进课改之初,殷都区成立了安阳市首家“教科培中心”,实现了殷都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通过举办封闭式的主体多元教育骨干培训班,掀起全区培训教育工作者的“头脑风暴”;进行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技术专项系统培训、实践操作培训,迅速提升当地教师的高效课堂实际操作能力。

强兵:教坛竞技不松懈。殷都区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教科培中心联手多家单位举办“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教学节”,启动高效课堂百课大赛。历时7个月的教坛竞技,全区师生人人参与,不仅达到练兵的目的,更有效促进了教学相长,点燃了全区师生参与课改的激情。

反思:发展背后寻自主。当课改取得显著成效后,李南沉又开始反思行政手段推动改革的“不人本”,并发起了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大讨论,他希望教育人能明确发展目标,增强改革自觉,激发行动智慧,并试图从思想上重新解读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分析教育人参与改革的动力所在,寻求中国特色教育的呈现方式。

殷都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改革。这场改革,被称为呈现给教育界的一份“殷都试卷”。3年,殷都区实现了实施主体多元教育改革“三年三大步”的新跨越,师生幸福感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凸显,教育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邯郸策略:以课改助推区域教育深度均衡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区域,河北省邯郸市一直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他们认为:以师资均衡促进班级均衡,进而促进校际均衡,助推区域教育质量均衡。这是区域义务教育深度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邯郸市从“课堂”再出发,在“师能”上再着力,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向纵深。

邯郸市的课改策略,可概括为“四推进四确保”。

行政推进,确保上下一盘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和教师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邯郸市连续3年出台“1号文件”,将“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作为一种纲领性文件确定下来。同时,从组织、制度、装备、科研、经费和评价等6方面出台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局长赵浩军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评价考核方案,建立起市、县(市、区)、校三级监测网络,形成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借行政之力,举全市之智,确保“新课堂”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全面推进,确保活动全覆盖。邯郸市按照全面铺开、全员参训、典型引路的思路,由上而下,层层推进课改。全市密集召开各种关于新课堂创建的现场会、研讨会、论坛,与之对应的新教师培训也密集开展起来。作为邯郸市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市教育局不仅为新课堂创建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还在各种层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科学推进,确保方向不偏离。学校在常规性、实效性的基础上,又有了细节性、独创性的推进方式。为使各学校的新课堂不断向校本化、体系化、科学化完善,邯郸市进行了新课堂的理论研究、科学引导,进一步拓展广度、强化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做到及时纠偏,准确把握课堂实质。

加快推进,确保工作高效率。在行政推进、全面推进、科学推进的同时,邯郸市还大力实施“四名工程”,即名校工程、名长工程、名师工程、名式工程,努力使新课堂早见效、学生早受益。

改革3年多来,邯郸市的课改新理念深入人心,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师能显著提升,新成效逐步凸显,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不仅引起中央媒体的关注,也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

宝鸡策略:“实验校+实验区”点面齐动

区域推进课改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宝鸡市按照“实验校+实验区”的行动策略,从“实验校”的点上实验开始,经历了试点、布点、扩点、连片4个阶段,形成了从“实验校”到“实验区”的“点上深化,面上扩张,行政推动,制度跟进”的行动策略,有序且有效地推动了宝鸡市整体课程改革进度。

区域推进课改的最终任务是消除社会各界对课改的误读,在社会上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生态气候。宝鸡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五步联动,效果明显。

思想先导,积蓄强大正能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彻底扫除思想障碍,宝鸡市在全系统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和“万名教育干部东部行”活动,引导大家担当历史使命,做课改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逢会必讲、逢检必查;课改学校组织家长和教师到课改先进校听课评课,统一思想,提振信心。

研培驱动,培养智慧实践者。多元培训和校本研修是区域推进课改的两大法宝。宝鸡市通过落实4个层次培训,锻造过硬的课改队伍。一是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二是校长、教务主任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三是市县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四是教师培训部门的阶段性长训。4个层次的培训解决了“谁来改”的问题,校本研修则解决了“怎么改”的问题。此外,宝鸡市在学校开展应用性问题研究,组建高效课堂学科骨干团队,成立学科研修基地,组建校际合作共同体,搭建教师研修平台,“借船出海,聚力攻关”,切实解决课改难题。

连点成面,培植良好生态圈。改革初期,宝鸡市以“实验校”培植和帮扶为基点,中期采取市、县、镇三级分层推进的策略,以点带面,连点成片;同时,通过对“实验区”的“实验校”实行星级管理、动态考核,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大赛,命名表彰“教改标兵”,在全市掀起了市、县、校共谋教育发展的课改热潮。

评价跟进,树立高地风向标。在“实验校”微观评价上,宝鸡市倡导以学生的生命活力、学习能力、发展潜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积极探索和尝试具有课改特色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在“实验区”宏观评价上,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出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指标,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度体系的创新。

行政推动,当好坚定支持者。改革过程中,宝鸡市建立了“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分工协作、以校为主”的推进机制,把课改纳入各县区年终目标任务考核;下发一系列课改文件,对各级各部门课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以行政推动的方式,形成合力抓课改,带动全员促质量。

宝鸡市课改3年多来,素质教育找到了有效载体,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改革赢得了广泛认同,形成了社会各界支持改革、赞许创新的合力。

樊城策略:以改革铸造学城

“学在樊城”的美誉在前,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学城”的目标在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人正通过实施“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学城”目标的实现。

为了建设“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学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勇于担当的未来世界公民,樊城区选择了这样的课改路径:

思想引领:重写樊城“教育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20114月,樊城教育系统联合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时期优秀教师标准”的征集活动,以此为基点,樊城广泛普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努力让每一位樊城教育人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以及努力的方向。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新教师应牢固树立“人性观”、“生中心观”、“学中心观”;新课堂应是学生的“学习场”,更是学生的“生活场”和“精神场”;新学校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新学生代表未来的“新人类”,应该是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世界公民。这就是樊城教育人确立的“四新教育学”。

管理自主:重构区域教育生态。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从传统教育的管制式、灌输式文化中“解放”出来,樊城教育决策者们身体力行,将“自主”理念放大到区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机关管理上,樊城努力丰富自主管理载体,促成管理的自动化;在学校管理上,无论是首批课改试点校的确定,还是第二批试点校的产生,都是学校自主申报,其研发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相关流程规范标准,也是通过教研室牵头、各试点校通过“认领”任务的方式产生的;在师资培训上,无论是校长的研修活动,还是新上岗教师的培训,甚至中考备考会,樊城都是采用高效课堂形式来进行。教育局的相信、解放、利用、发展,为各试点校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在樊城,教育系统内部已初步构建起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文化,“课改就是解放”这一理念已逐步在机关干部、校长、师生以至家长的头脑中扎根。

评价保障:重新定义成功教育。评价就是指挥棒。樊城在对学校评价上,要求学校自主申报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验收的时间,没有按时通过验收的,学校综合目标考评不能被评定为优胜单位;在对校长评价上,规定课改实施情况与其任期目标考核以及3年一轮的聘用进行结合,凡是验收不合格的,校长不具有评选学年度“优秀校长”的资格;在对教师评价上,将全区教师参与课改的情况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相结合,与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职称岗位定级工作相结合,与今后职称晋级、评先表模相结合。评价“组合拳”的运用,有效激发了樊城校长及教师投身课改的巨大能量,大家不等不靠,用才智化解着课改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实际难题,逐步让樊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基本消除了城乡学校的差别;二是樊城教育已与全国发达地区能够比肩;三是加快了与世界最前沿教育的接轨。

在樊城教育主政者看来,改革是铸就“学习之城”的必由之路。樊城教育人正以一种更主动、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走向全国。

南票策略:典型引领分层推进

2009年以前,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一直被课堂的低效所困扰。在经历了情境年、管理年、质量年等一系列活动之后,他们提出了“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改革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和教师的生存状态,解决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如何将这场革命不断引向深入?南票区的基本策略是:用典型引领全区,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确定突围方向:试点先行。改革需要人们内心的觉醒,但不能等到人们都觉醒了再去改。因此,南票区课改初期,为了降低改革风险,南票区先利用“精锐部队”在传统势力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选定了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先行试点,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从而降低改革风险。

提供改革样本:明晰路径。任何一种改革,既要遵循一般规律,更要结合本土实际。南票区把课改的一般规律同本地本校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改革目标,把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生命的体验,变成学生生命发展的奠基石。课改实验学校为全区课改提供了可行样本,许多学校通过了解和学习课改实验校的改革经验,重新认识课改,逐渐加入到课改的行列中来。

增强改革信心:成效凸显。当课改学校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会打消对课改的畏难情绪,特别是有了一定的物化成果后,学校更会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伴随着先行试点的课改校教学成绩有效提升,社会评价日益好转,南票区已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课改发展态势,众多管理者对课改充满信心,并积极实践。

实现分层递进:梯队发展。每一个地区的改革,都不可能齐头并进,那么,走在前面的学校就会引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发展,进而,在全区形成一种分层递进的良好态势,将整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从洗涤心灵到更新观念,从技术突破到形成文化,南票区的课改,正在由典型引路向整体推进方向发展,以南票区高桥中学为代表的一些先行先试学校,已经构建了一种“学中心”的高效生命课堂模式,学生的课堂精力流失率大幅度降低,辍学率大幅度下降,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学校逐渐变成学生和教师的美好家园,南票教育人正在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南票教育一定能够办成学生喜欢,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社会认可,领导放心的教育。

洪山策略:撬动“文化”享受教育

洪山区是智力密集区,也是文化底蕴丰厚、人文特色浓郁的地区。在这样的区域里,全力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整体改革,重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难度可想而知。但洪山教育人以“人人享受教育”的理念,通过“五动”策略,逐渐撬动教育“文化”的变革,成功走出了一场有“文化”的改革之路。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致力于“办中国最享受的教育,打造中国最享受的学堂”,让师生共同体验教育的尊严与美好,共同享受发展与成功的愉悦与幸福,协同实现生命价值的自我提升与超越。

愿景驱动:为了人人享受教育。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研究,洪山区确立了“人人享受教育”的理念,“人人享受教育”的根在“人本”,“体验、感悟与快乐”是其三大要义,具有“满足发展需要,分享成长快乐,追求美好愿景”的三大功能。

行政推动:科学定位力推改革。洪山区明确提出课改工作“四主”角色定位:课改是国家意志,政府主导是关键和基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主动履责;学校是课改主体,校长是课改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担当;教师是课改主角,必须主动投入;学生是课改主人,必须自主融入。

20128月,洪山区出台文件,明确了洪山教育教学改革的“三新”任务:改革创新,打造区域教育改革新样本;稳步推进,构建洪山课堂教学新模式;内外兼修,实现洪山教育形象新突破。区长陈新垓亲任洪山区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同时,确立了洪山区“以点带面、点面共进”的课改推进策略,全区首批13所区域课改样本校迅速确立,课改责任书迅速签订。

洪山区教育局还明确将课改工作作为全局中心工作,成立了课改领导专班,实行局领导领衔的课改推进小组包样本校、包学区制,同时要求校长必须当好学校课改的引领人,中层干部必须带头研究实践课改,发挥示范作用。

专业带动:问道借力“三化”教研。洪山区课改核心团队带着问题,外出考察学习,求真道,取真经;借力课改专家团队,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课堂问诊把脉,改观念、变方法、学技术;借力省市名师,启动导师制培养项目;实施区教研员定片包校制,使人人都有课改“实验田”、个个都有课改责任项目。

同时,实化校本教研,抓实“三关”:课堂过关、课题攻关、赛课闯关;活化学区教研,不仅将一月一主题的学区特色展示研讨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还基本完成了学区大集体备课制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两个重点项目的构建;强化区级教研,定期开展区级教研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区级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为学校、教师搭建展示研讨的平台。

评价促动:考核验评步步为营。洪山区将课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绩效管理体系之中,并将结果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将学校实施课改的成效列为教育局对学校及班子考评的重要项目,与学校校长任期挂钩。同时,根据推进时间表,组织专家团队对首批4所课改名校、9所课改样本校分批进行验评,专家验评不合格的学校,将摘除名校、样本校的牌子。

成果助动:实践研究成果植入。20129月,洪山区引进“微课程”,将其植入洪山课改实践,使之成为教师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矫正的“利器”。随后,4个“梦想中心”在洪山区学校成立,引进全新的“梦想课程”;“思维导图”也被引入,为广大师生科学思维、有效架构提供了新技术支持。这些新成果的植入,在不同层面上助推了洪山课改的发展。

改革一年来,洪山区通过构建“享受学堂‘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中小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一大批优秀教师在课改中脱颖而出,区级课改骨干教师团队的战斗力和引领力日益强大,一批“新学生”在快乐学堂中发展成长……

尚志策略:咬定观念上路

尚志市既是抗联英雄城,也是土改发源地;既是黑龙江省“十强县(市)”之一,又是国家级革命老区。当地教育的发展如何与城市定位相匹配?2013年,尚志市教育人提出“互助式高效课堂”理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他们认为:“观念通,一通百通;观念变,一变百变;观念新,一新百新”,他们“咬定观念上路”,在东北大地上迅速刮起一股课改的“春风”。

作为课改初期的实验区域,尚志市紧紧抓住“改观念”的改革核心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五策”、“十招”,推动教师“理念变观念”。

“学”策:学习理论,唤“改”变。课改初期,尚志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强化教师的“学”,全力点燃、激励、唤醒教师。运用包括向文本学、向专家学、向网络学、向同伴学、向微课程学等手段,强化师生对课改的认识。

论坛展示,促“蜕”变。尚志市举办“高效课堂教师论坛”活动,通过论坛话题的设计与展示,检验课改初期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论认识、观念形成和实践成果。具体采取四步走的方式推进:明确主题、拟定话题、开展研讨、论坛展示,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与“蜕”变,让教师在反思中习得观念,在改进中内化观念,在提升中形成观念。

“立”策:刚性政策,推“形”变。一是行政启动:召开一个会议,制定一个方案,建立一套班子;二是政策推动:积极争取市委、政府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机制上加强保障,在人力上优先考虑;三是业务促动,坚持“一二三”跟进策略,即搭建一个集智交流活动平台,实现从“临帖”向“破帖”的转化,实现课堂由“形”向“魂”的转化,抓实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课堂操作流程及评价3个关键点。

柔性政策,促“神”变。一是校本行动,鼓励学校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发现、推广课改经验;二是课题带动,鼓励各学校开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方法与策略课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行动研究,研课、磨课、答课、辩课、引课五位一体微课题研究;三是点面联动,在班级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在行政部门和学校建构“小组学习”文化,扩大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将课改的氛围最大化。

“行”策:外出取经,寻“智”变。创造条件、多种渠道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名校经验,进行体验式培训,努力把学来的经验本土化。

执行流程,促“技”变。从规范高效课堂流程入手,重点打磨独学、合作、展示、总结拓展、达标测评等五环节。由教研部门制定总体标准或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小组建设管理制度、领导层层包抓制度等,以制度规范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行为。

“诊”策:把脉会诊,寻“症”变。尚志市邀请课改名区、名校的培训专家,深入到课改学校巡查、诊断,“找准病根”、“开出药方”;积极打造本土课改专家或指导团队,促进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及时发现、纠正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巡视检查,促“转”变。建立行政领导、教研领导包课改学校、学科教研员蹲点包校等制度,直接把办公地点迁移到课改学校,每周在“包校”工作3-4天;成立课改推进巡察组,每周确定一个“转观念、见行动”的工作主题,加强巡视、巡察工作。

“聚”策:捆绑互助,求“量”变。实施跨校借道、搂抱发展策略,依据课改学校性质、规模不同,两两配对组成互助组,让课改学校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打破学校界限,倾力打造一堂课、会诊一堂课、研讨一种方法、打造校本教研模式。同时,成立课改学校与跟进学校帮带组织,通过联盟的组织框架带动非课改学校掌握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

资源整合,促“量”变。教师和学校需要从“各扫门前雪”的“单打独斗”状态,转变为交流集智、互助共赢;通过教育信息网,开辟“高效课堂”专栏,在课改学校之间开展教师网络在线集体备课活动,共享学科课程资源,把课改的“动”能转化为“势”能。

虽然课改时间不长,但尚志市课改学校的师生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初具形态,具有尚志特色的课改文化正逐步形成……

拱墅策略:“还权”行动成就教育新发展

作为浙江省“这几年发展最快、势头最好、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教育强区,杭州市拱墅区完全可以不改。但他们依然选择在“决战课堂”中成就发展的高质量,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校交给教师”的“还权”行动中,成就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拱墅教育在发展势头正旺的节点,于2007年开始吹响“决战课堂”的号角。2011年,拱墅区提出“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校交给教师”的口号,并正式启动高效课堂建设,在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对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论坛开场,营造氛围增共识。20119月,拱墅区启动了“高效课堂论坛”,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性论坛活动,从教研组到学校,从学科组到全区,举办了百余场,在全区基本形成了课改共识。

课堂变革,转变模式推课改。拱墅区通过变革课堂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培养模式,采取“先学后教”、“预案导学”、“小白板”等举措,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评价出台,引导课改促实践。教研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组织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提出了“和谐、扎实、智慧”的课堂评价思想。各学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推出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调研跟进,发现问题找路径。在“还权”的课改实践中,拱墅区教育局通过走访全区19所小学,收集课改推进中的问题与困惑;重点开展主题教学调研活动,总结学校高效课堂推进的经验;积极倡导学科教学调研活动,了解、剖析现实课堂教学中的低效问题,为改革的持续进行奠定基础。

主题教研,引领高效课堂探索。围绕调研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拱墅区通过案例剖析、专题研讨、课堂观察等主题研讨活动,使教师的高效课堂探索,方向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

典型推广,形成多元化特色。通过多层面的实践探索,拱墅区形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的高效课堂推进之路,涌现出一大批多元化、颇有成效的高效课堂操作范式。2013年,拱墅区高效课堂建设进入推广年,各小学优秀的课改成果在全区进行展示和推广。

两年多来,拱墅教育的“还权”行动,让教师的特色得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最终收获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好格局。

桑植策略:贫困山区蹚出课改路

老少边穷地区如何改变发展现状,提升教育质量?湖南省桑植县果断选择“弯道超车”,他们锁定课改,致力于课改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在实践中找到了教育的新出路。

面对课堂教学普遍缺乏活力,没有创新精神,与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相去甚远等现状,桑植教育人勇敢地确立了课改方向,通过实行“五动”策略,有效推动课改进程。

行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桑植县将2010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进一步建立了课改长效机制,明确提出了课改中长期规划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氛围、三年上台阶、四年出经验、五年当示范”。区域领导率先抓课改,强化督查评估,优先保障课改经费。

样板带动:发挥引领作用。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桑植县建立了一批课改实验学校,“树旗帜”、“树标兵”,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全县课改工作。其中十一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课改示范校,不仅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了学习的基地,还吸引了周边区县兄弟学校前来考察。同时,加强课改教师的培养,选拔课改名师,组织示范课、公开课、辅导课,带动课改;通过打造课改之星、挂牌教师、课改名师等,促使“课改样板”逐步成长、成型、成熟,充分发挥样板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课改深入推进。

研训驱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水准决定课改的成效。抓课改,必须突出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桑植县制定了“十二五”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举行教师文化考试,督促引导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开展联片研训,分片区举行课改研训工作,组织区内教师上示范课、听专题讲座,开展三优联评;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前置性练习设计、教师点拨引导策略、课后巩固的形式与技巧等课改中的焦点问题。

五课互动:寻求科学推进。“五课”即课标、课改、课程、课堂、课题。课改是目标,课标是方向,课程是基础,课堂是核心,课题是抓手。桑植县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五课”关系,科学推动课改向前发展;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成立了“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鼓励每一所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参与全县总课题的研究。

整体联动:形成改革文化。课改并不是只有课堂本身的问题,桑植县希望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学生培养,促进教育的整体变革。桑植县将2012年确定为“养成教育年”,全面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具体方案,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教育,要求全县中小学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体育专长、一项艺术特长;取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建立各类教育均衡招生制度。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桑植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优秀学校成功突围,在全省崭露头角;学生在全国各种平台上大展风采,获得好评;新名师不断涌现,在省市教学比武中拔得头筹……

桑植教育人坚信,课改的方向是对的,对课改,他们充满信心!

链接·微访谈

问:区域课改中,教育局长应该干什么?

王洪军(黑龙江省尚志市教育局局长):作为教育局长,应该承担起教育改革的使命与责任。我愿意为尚志教育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承担起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任的义务。

问:区域课改中,副局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郭矿生(河北省邯郸市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作为区域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应该扮演好3种角色:第一要做课改的信仰者,如果你自己都不坚信,后果可想而知;第二要做课改专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第三要做区域课改的顶层设计者。

问:在推进区域课改的过程中,副局长要发挥什么作用?

田保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首先,要创造性地实现“一把手”的教育思想;其次,围绕“一把手”的思想,提出思路,创造性地推进工作。

问:课改如何才能由难变易?

刘光胜(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我曾对樊城区的女老师们说,你们今天搞课改,就像两百年前国际上的妇女解放行动一样;我对樊城全体老师说,我们的课改就像1915年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一样。这是我对樊城课改的两个比喻。人家都说无知者无畏,我可能真是“无知”而“无畏”了。

说实话,课改真的难,但又真的不难,我们只要把课改文化的根源弄清楚了,把阻碍课改的文化去掉,就不难了。课改中有“三客”:第一个是“看客”,即围观者,课改要变“围观者”众为“实践者”众;第二个是“说客”,课改过程当中,真正参与的人不多,议论、指手画脚的人很多;第三个是“拍客”,一看不行,拍屁股走人了。在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我们只要把“三客”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改中,成为课改的主人,我们的课改就成功了,这是我的基本感受。

问:教研室在区域课改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杨元军(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在区域课改中的作用应该包括:一要对全区域的教学常规进行监控;二要推进全区域的教学决策;三要对教科研提供专业支撑。

田培中(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我认为教研室具有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职能作用。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如果把这些职能作用发挥好,一方面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在课改顶层设计上提供依据和决策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课改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改 | 课改是这里的头等大事!听听他们的“六字箴言”,全是干货!
中国教师报20160113:区域课改焕发教育生机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课改,当代教育的使命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