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录】抗日英雄高鹏振




高鹏振


高鹏振后人提供最真实的高鹏振照片

       高鹏振,又名高青山,字云翔,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歪脖山人,1898年出生。兄弟三人,他排行居中。其父高品仲经商兼农,创殷实家境。高鹏振幼年于私塾读四书五经,后考入新民文会高中。


       1917年高中毕业,又进沈阳文会书院学习。不久,按父亲要求辍学回家经营家业。时值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各地贼盗蜂起,散兵游勇危害民间。当地乡绅组织民团,保乡卫土。高鹏振少年习武,精通骑射,善写诗文,且性格豪爽,好打不平,被推选为首领。后来,热河都统阚朝玺的队伍到阜新县泡子村(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抢掠民财,与路过泡子村的高鹏振民团相遇,双方发生冲突,民团打死官兵9人。高鹏振因此惹来杀身之祸,被逼无奈,便率领几十名弟兄投身绿林,报号“老梯子”(取步步登高之意),开始了除霸杀恶、劫富济贫的绿林生涯。


高鹏振出生地现当地百姓居住

      1930年间,东北军廖旅部下某团团长杨德新,外号杨扒皮,驻防黑山县新立屯镇。高鹏振率部在与其争斗中负伤,于是解散部下,只身到奉天南站日本租借地疗伤。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因奉行不抵抗政策而撤离,关东军轻易占领北大营,进而占据奉天城。高鹏振亲眼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乔妆易容,辗转回到黑山,聚集旧部,联合一些东北军军官和绿林武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聚集200多人,于9月27日(距事变仅9天时间),举起抗日大旗,成立“镇北军”,高鹏振任司令,高鹏振的盟弟包铁山(蒙族)、侄儿高永昌、东北军原二十八师一营营长孙荣久分别任团长。


      1931年10月3日,镇北军成立一个星期,北平抗日救国会的王立川(原名张新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奉天金同志的介绍下,乔装改扮,几经周折,来到镇北军,找到了“老梯子”高鹏振。王立川到镇北军之后,除学习马术外,每天帮高鹏振造册子、写布告、贴标语,对民众宣传抗日主张。高鹏振非常支持这种做法,部下和民众也非常欢迎。镇北军在成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人数就增加了一倍。


      1931年10月10日,高鹏振将集聚的各部人马,带到新民县西北部的沙里岗子屯,决定改镇北军为东北国民救国军。在成立大会上,高鹏振向大家宣布:“此次改镇北军为东北国民救国军的目的,在于抗日救国,非比当年为匪,除了向民间收枪收马之外,应不抢不夺,现已国破家亡,吾人发财何用?”为了组织统一,把各绺子的名号取消,定军队番号为“东北国民救国军”,公推高鹏振为总司令,于当日宣誓就职。


      救国军建立之后,力矫一切土匪行为,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当地人民的支持与爱戴。救国军很快发展到1300多人。

      1931年11月6日,为了提高救国军的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王立川邀来原东北军讲武堂毕业的莫文超、史纯青、徐大同、王绍藩、张公然、孟昭瑞、丁匡大、钱铁铮、刘秘亚、刘百斛等10余人,此外还有从沈阳赶来的王正义、李复同、白云生等为高鹏振部救国军作军事指导。


      在此基础上,在军事建制上也进行了改进,司令部下设八大处:即参谋处、副官处、政务处、秘书处、军医处、兽医处、军法处、军械处。此时救国军已发展到2000多人。同时,派李复同去锦州与辽宁省府联系(当时省府已迁锦州),省府对救国军的抗日义举深表赞许,遂发给慰劳金3000元,并通令辽西军政机关,相机关照、爱护,不得摧残。高鹏振被正式委任为东北第四路抗日义勇军二团团长、第十二路抗日义勇军骑兵支队司令。


日军仓库旧址

      自1931年10月始,日军迅速占领新民以东的铁路沿线,并建立军事据点,此时高鹏振的抗日救国军与日军转战于辽河以东的丛林沙丘,牵制袭扰日军,并不时予敌以重创。敌人大为震骇,一方面派飞机侦察轰炸,进行武力威慑;一方面派人利诱拉拢,进行收编。高鹏振乃将计就计,佯谈诈降,遂与日方派来的汉奸代表陈鼎进行首次谈判。


国家民政部专家(中)到高鹏振出生地考察,96岁老人的老伴与高鹏振是好友,曾解救高鹏振被日本人追杀。右为黑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世洲。

      谈判的条件是:高能接受为金铎惠(是新民县收编的满军头子)部的保安团,一切饷项军火,均由日方供给。并约定军队接受改编后,既不打日本人,也不打中国人,专维持地方治安。谈判达成协议后,不数日,陈鼎派人送来一万发子弹和两车棉衣。高鹏振为了骗取日寇的信任,不动声色地接收了敌人送来的物资。


伪满洲国时期黑山县县长

      1931年11月29日,高鹏振率部进驻腰高台子屯,在此进行军训与整编。

      进驻腰高台子后,酒肉足粮草富,住了20多天。陈鼎又领着日本人来到高鹏振的驻地,说日本人要打锦州,要高鹏振部做先锋,一切枪械子弹由日本方面供给。高鹏振说,等把枪炮子弹发来之后,我们就打。过了几天,陈鼎又来要求先打锦州,做出成绩来再发子弹。高鹏振说,这办不到,没有子弹我们怎么做出成绩来呢?拒绝了敌人。此后的一天,第四团陆团长带着四个兄弟到新民县城办事,走到距县城5里的一个路口,有十几个日本兵,枪上上着刺刀,拦住了去路。陆团长指明臂章、护照给他们看,全然无效。日本兵把几个人的枪掠下,全身搜查,最后一个个全用刺刀刺死,只有陆团长死里逃生。


伪满洲国时期第一任黑山县副县长(日本人)

      消息传到司令部之后,高鹏振立刻派人到新民日本宪兵司令部交涉,结果是:人白死,枪扣下,并让高部表示,到底打不打锦州?由于新民县有养伤的战士,又没有准备好,只能表面同意打锦州。于是日本宪兵司令部派来四个日本人和两个翻译,还带来许多东西。他们的任务是指导军事和监视高鹏振的行动。


伪满洲国时期第二任黑山县副县长(日本人)

      几个日本人天天运筹攻打锦州的计划,很尽职尽责地做着他们的指导工作。而高鹏振也和部下秘密地进行着复仇的计划。待一切准备好了之后,一天晚上,把几个日本人和翻译都用绳子捆起来,用大车拉着,和全军一起移驻朝北营子。行至柳河西岸,日军追击部队赶到,双方发生激烈战斗,最后日军被击退。在混战中,被擒的3名日方代表和1名翻译被击毙。到了朝北营子,大家会议决定,在歪脖山前为死难的烈士开追悼会,以小鬼子献祭。追悼会上,刀杀日军大尉山崎越兆,告慰牺牲烈士英灵。这次大会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壮了军威,从此拉开了与日军浴血战斗的序幕。


      1932年1月12日清晨,有新立屯驻防日军骑兵73人,由不破直至大尉率队向五台子进窜,同时又有日军翻译龙启玉领12名日军,齐聚五台子屯西山岗处,拴好战马,便向屯里攻击。此消息被救国军的四海侦悉后,立刻向高鹏振司令汇报。高鹏振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选精悍战士300人,与日军决战。


      高鹏振率部来到五台子,将日军的马群打散,敌人哨兵报警,大队日军闻声火速赶来,各奔马群夺马,救国军的“大海”与“四海”率队从三面包抄过来,冲入敌群,开枪射击。经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指挥官不破直治大尉被高鹏振击毙。日军失去指挥官后,遂成乌合之众,很快溃败,纷纷应弹而亡。时至午后,天上下起鹅毛大雪,余下的日军由翻译龙启玉领着,亡魂丧胆地向新立屯方向逃窜,高鹏振率部尾追不放,追至新立屯火车站,回师宋家窝堡,整队东进。


当时新立屯车站

      这次战斗,救国军在五台子共毙敌36名。活捉广濑中尉、小野中尉、永田少尉等7名官兵。打死打伤很多军马,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日本天皇赐予不破直治的世袭战刀,亦被救国军缴获。此次战斗,救国军四海阵亡,大海负伤,医治无效而死,五台子村3名联防队员牺牲。五台子大捷是救国军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受到重创的日军,对高鹏振恨之入骨,一面调集部队,对高部伺机围剿,一面对高家进行疯狂报复。日军烧毁高家居住的房屋,将高父逮捕入狱,折磨致死。高鹏振的儿子高永奎逃避到外地的姑家,改名张汝,幸得生存。


日军占领大虎山车站

      1932年2月,为瓦解抗日力量,汉奸张景惠和张海鹏以功名利禄相诱,写信给高鹏振,如能接受改编,委以满军团长官衔。高鹏振为骗取枪支扩大队伍便接受任命,驻防法库,并更名为苏云翔。张海鹏发给步枪300支,给养由当地摊派。此时,高鹏振同学李宇明、李震东和李荣昌来投高鹏振,听到被改编消息,大为震惊,于是死力相劝。高鹏振对三人爱国精神深为敬佩,悄悄告其真意。三人深受感动,决心留在队里同心抗日,共议再骗取一些枪支弹药后伺机而动。于是高鹏振又给张海鹏写信,编造各种理由,继续索要武器装备。张海鹏得信后,又给步枪200支,歪把子轻机枪4挺,手提式冲锋枪4支。并令高鹏振将部队开到铁岭接受关东军森泽部队点编,高鹏振当机立断,拒绝点编,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开赴辽河两岸与日寇公开较量。


      1932年5月,沈山线是日军侵华西犯、运送军用物资的主要运输线,日军为了加强护路,常有压道车往返巡查。高鹏振为切断日军运输,率领部下在新民县柳河沟附近一段铁路上堆上石头,又用土把铁路埋了五六丈远。一天傍晚,日军压道车从沈阳出发开至柳河沟时,见铁轨被土埋并堆上石头,便在车上向周围打了一阵机枪。隐蔽在铁路附近的抗日救国军暗守不动,日军以为无人就下车除土搬石,这时救国军以猛烈火力向日军射击,激战一小时左右,敌人怕中计被歼,凭借压道车向沈阳逃去。这次战斗日军伤亡10余人,弃尸3具,其中少尉1名。救国军战死5人,伤3人。


      1932年6月,救国军侦知日军有4辆军用汽车正由新民往彰武运输军用物资中,为了消灭敌人,夺取物资装备自己,决定在新民与彰武交界处小四台子南一段公路上截击。6月15日晨,救国军在公路上挖了一道半米多深的横沟用秫秸棚上,再浮上一层土,战士们伏于公路两侧。当日军前车掉进沟里挡住前进道路时,公路两侧埋伏的救国军以猛烈火力向日军射击。一场激战后,击毙敌军20余名,生俘4名,激获步枪30支,森永牛奶糖20箱,军用皮鞋100双,击毁汽车两辆,有两辆逃回新民;救国军阵亡1人,伤3人。


      1932年6月的一天,下着小雨,日本关东军十六旅团川原劲部队黑田中尉率150多名日军及彰武、法库伪警察大队200多名伪警察,押运十几辆满载军用物资大车。高鹏振获得情报后,立即率本部人马出发,在彰武东北部后新秋一带公路两侧设伏。高鹏振命令部队放过走在前面的伪警察,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内猛烈射击,激战两个多小时,歼灭日军及伪警察40多人,活捉黑田中尉、岛本少尉等7名鬼子,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三十年代大虎山车站

      1932年9月末,高鹏振率先头部队200多骑向北镇县闾山转移,与活动在闾山地区的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副司令张海涛部联合作战,击毙伪北镇县警务局长单长柏,全歼伪警察大队。日军发现高鹏振进入北镇后,从沈阳调来森泽师团,并纠集阜新、义县、北镇等地伪军警共计1000多人,将高鹏振部和十二路义勇军司令于百恩部包围。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发起猛烈进攻。义勇军寡不敌众,激战两小时,于百恩率部队退往义县。高鹏振率百余骑突出重围,退往彰武。但此役高部伤亡大半。北镇一仗失利后,高鹏振率部队转战于辽宁彰武、康平,内蒙古库伦、通辽打游击,后又杀回阜新县。


      1934年12月19日,日本关东军十六旅团长川原少将率其全部人马,并纠集彰武县警察讨伐大队,法库县伪军警和大虎山守备队贩田部队共数千兵力,分四路向康平、法库、彰武一带围剿抗日救国军。在法库、康平两县交界处的叶茂台附近将救国军包围,双方激烈交火。高鹏振见敌人兵力超过自己兵力的十几倍,不宜力抗,下令迅速转移,但贩田命令讨伐大队大队长房景山带500名兵力死死盯住不放,跟踪追击。高鹏振率本部弃康平走新民,过黑山奔彰武,行至柳河东,高单身隐于村头大树后,隔200米与房景山搭话,双方进行谈判。这时房在隐处,微一露头,被高一枪击中头部,当即死亡。高率部向警察队猛烈开火,这时日军飞机也来为敌助战。因警察大队不会对空联络,误遭飞机轰炸。救国军乘势出击,猛扑过来,一举击溃伪警察大队,击毙伪警察30多名,生俘50余名,被俘伪警经过警告而释放。救国军为了回避与日军接触急速转移。这时川原贩田部队相继赶来助战。警察讨伐队误认为是救国军追来,开枪射击,导至日伪军混战,警察又被打死打伤多人,而此时高鹏振率部下快马轻骑已远走高飞了。这次战斗日军伤亡30多人。


      1935年初,由于日伪重兵围剿,辽西环境更加恶劣,高鹏振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打击敌人。

      1936年2月初,高鹏振的100多骑兵在彰武县哈尔套被日伪军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将日本彰武县指导官菅野良三击成重伤,击毙彰武县伪警察队长等多人。义勇军也伤亡30多人。高鹏振率60余骑突出包围,转战到黑山县八道壕、阜新县孙家湾等地与日伪军周旋,坚持抗日斗争。


被俘的义勇军战士

      1937年4月,高鹏振率百余骑在新民沙里岗一带活动,被特务侦知,日军立即调来三四千日伪军将其包围。激战中,救国军伤亡惨重,高鹏振右臂中弹负伤,便秘密转移到彰武县太平山村(今属辽宁省彰武县平安乡)养伤。

      高鹏振率领抗日义勇军同日伪军战斗数百次,仅大型战斗就有100多次,消灭大量的日伪军。日伪当局称高鹏振为“辽西悍匪”,在城乡各处张贴告示:生擒“老梯子”赏银元一万块,打死“老梯子”赏银元五千块。



      1937年6月23日,高鹏振的部下“双胜”见利忘义,以转移为名,将高振鹏骗至平安乡四家子村十里堡屯附近树林中,将其杀害。高鹏振为国捐躯,时年39岁。高鹏振虽然牺牲了,但“老梯子”抗战的故事在辽西地区老百姓中广为传颂。   

      2005年7月13日,高鹏振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6年3月31日高鹏振被国家民政部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予以公布。



附录:

高鹏振抗日一家人

(本文由张影口述,李明整理)

  我叫张影,今年87岁,是渤海大学的离休干部。最近,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专家、《黑山报》副总编李明先生,发掘一幅我二舅高鹏振的老照片,我不禁回想起二舅一家为抗日牺牲7位亲人的悲壮往事。

  二舅高鹏振是辽宁省黑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出生在戊戌之年,国家积贫积弱。其父母都是忠厚之人,从小教育他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他非常聪明,家里也十分注重对他的培养,一直供他读到大学。据老人们讲,他精通英、日两国外语,若是遇上好的社会环境,一定会有很好的前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在东北第一个举起抗日大旗,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抗日队伍——“镇北军”。从此,他率领这支义勇铁骑,纵横驰骋,与日军进行英勇战斗,一共坚持7个年头,进行战斗数百场,仅大型战斗就有一百多场,成为在东北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义勇军将领之一。史料表明,他的两任参谋长张新生、李振东都是共产党员,他与共产党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1933年4月,他得知杨靖宇为扩大抗日武装急需枪支弹药及有战斗经验的人员,二话不说,就划拨130官兵带枪带马带弹药,前往支援。然而,他的党员身份至今没有查明。近年来,经过专家考证,其军歌《义勇军誓词歌》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源头,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掘的历史线索。

  二舅的牺牲也富有传奇性。进入1937年,东北的抗日形势更加严峻。这年4月,他率部在新民张配窝堡被敌军重兵包围。突围时,因臂部负伤,遂转移到彰武县太平山朋友家养伤。此时,他与杨靖宇、赵尚志一道被“满洲国”列为 “肃整重点”,日伪当局到处张贴布告,以万元大洋悬赏缉拿他。负责照顾他的义子“双胜”渐生歹意,决定卖主求荣。6月23日,“双胜”以转移为名,将他骗到石粒堡屯杀害,时年才39岁。

  那些年,在二舅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的一家都积极参加抗日,或参军参战,或传送情报,或在家作具体的抗日工作,有6位亲人先后为抗日献出了生命。

  图中前排右二为高鹏振,中为高鹏振胞兄高鹏举,右一为高鹏振胞弟高鹏起。

  第一位是高鹏振的胞弟高鹏起。 “九一八”事变前,他在彰武铁路车站任警务段乘警长,高鹏振建立镇北军后,他便成了地下交通员,经常给义勇军送情报,并掩护伤员。1934年7月的一天,他又将彰武县有两个日本参事官乘车去沈阳开会的情报送给高鹏振,高鹏振依情报率部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两位日本高官同时被劫,日伪当局大为震惊。大搜捕中,高鹏起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宁死不屈,没有供出义勇军的任何情报。无奈,敌人就惨无人道地将他喂了狼狗。

  第二位是高鹏振大哥高鹏举的独子高永昌。他原在东北军某部任排长,后在高鹏振的义勇军中当团长,是高鹏振的得力干将,在历次战斗中都肩负重任。1933年9月27日,他随高鹏振率400人马前往彰武哈尔套。因为叛徒告密,部队被大批日伪军警追击。他们甩掉追兵,却暴露行踪。进入康平县境后,又落入3000多日伪军的重重包围。战斗中,高永昌率部几经厮杀突围,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第三位是高鹏振二姐的儿子刘大用,他原是东北军某部连长,当时没有随部队入关,而是留下当了高鹏振义勇军的营长。他打仗英勇强悍,在著名的五台子大捷战斗中,他率百名官兵,奋勇冲杀,为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打扫战场时,他被一个负伤日军开枪击中,不幸阵亡。

  第四位是高鹏振的妻侄贾凤海。他原在东北军某部当连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高鹏振的义勇军,担任营长,是高鹏振的左膀右臂。1932年夏天,贾凤海率150名官兵在通辽县南钱家店附近与高鹏振部会合,却突被500多名日伪军所包围。当时,义勇军处在开阔地带,腹背受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伤亡惨重。为掩护战友撤退,贾凤海壮烈牺牲。

  第五位是高鹏振的叔伯侄儿、彰武铁路警务段长高永庆。他也是高鹏振部队的地下交通员,多次为高鹏振传递情报。1932年2月3日,在义勇军联合攻打彰武县城的战斗中,他作为高鹏振部队的内应,身着伪警服,由车站前往城内,与义勇军进行联系。走到大十字街时,被冲入东门里的义勇军于澄部发现,不幸遭受误杀。

  第六位是高鹏振的父亲高品重。那几年,身为高鹏振的父亲,他也成了日伪当局报复的重点对象。当时,高鹏振一“闹”出点动静来,日伪当局就将他抓到新立屯去,大刑“侍候”几番,并关上一些日子。1933年9月,高鹏振率部在康平大战日军川原劲旅团后,老人又一次被抓进大牢。这次,更加残酷的非人折磨,最终导致老人昏死在牢里,奄奄一息。后来,家人用旧门板将其抬到半路时,就咽气了。

  高鹏振一家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献出7个人的宝贵生命,可谓满门忠烈,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国歌精神,已经成为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的力量源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沈英雄谱:高鹏振领导的辽西抗日义勇军及其改变成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记抗日志士高鹏振——轻骑纵横震辽西
【辽宁抗日录】漫漫征程 耿耿丹心——张新生烈士的一段抗日经历
沈阳名人|张广胜:小小家庭博物馆,讲述抗战大故事
特工女儿回忆:长大才知,1931年那晚,母亲为何深夜要求女儿跳舞
何克希——浙东根据地的创建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