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法提: 推动教育进步一点点



项目教学让学生成长

“挤压”式讨论发现研究潜能

在本科生的教学中,武法提教授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每次课他都会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每节课上完之后还会有小结。他的课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从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研发再到项目评价,整个过程他会带学生过一遍。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很辛苦,但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学期结束后学生往往给他打的分也非常高,有些同学在留言中会说:这是我上的最累的一门课,但也是对我能力提升帮助最大的一门课。

针对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武法提教授会给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学生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不是被安排和分配的,他们的兴趣,结合基础来确定。在每周一次的例会后,武法提教授会和研究生单独谈话,多次讨论,“挤压”出他们想要做的课题。

刘铭是武法提教授二年级的博士,针对博士论文的写作方向他们曾经讨论了至少20次。因为刘铭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学,而不是教育技术,因此他做教育技术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做什么样的课题就非常难确定。经过六七个月时间和导师不间断讨论,他才逐渐定下来做场景化教学设计研究。这既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前沿的课题,又能够结合刘铭的背景和经历来做,对整个教学设计的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刘铭博士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的过程只是武教授指导研究生的一个侧面,他近几年连续指导的三届博士生,毕业论文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学位论文网上通讯评议中都达到了优秀级别,这在北师大也是不多见的。


为学科的发展做开拓性的工作

除了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学院管理工作也是武法提院长每天都要面对的。学院的工作头绪比较繁多,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科建设、招生管理、人事评聘、办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的工作。甚至,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问题,也常常需要武院长亲自参与处理。武院长说:“做院长就是‘保姆式’事无巨细地为大家服务,因为大家信任我,选我当院长,所以我更要付出,为大家做工作。”

因为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武院长经常模糊了工作日和假期,儿子甚至抱怨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和爸爸聊聊天,或者陪伴他做什么。“在北师大,从院长到普通教师,大家身上承担的任务都非常重,课题多,学术事务非常多。”武长说,“院长工作的核心还是依靠团队为学科的发展做开拓性的工作,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不断地上一个新的台阶。”

凝聚精力建设一流教育技术学科,必须要有一些新的举措,不管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还是教师队伍建设。在过去的三年里,北京师范大学依托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采用新机制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学科交叉平台,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方面,武法提院长积极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升级,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增设符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小学分课程,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联合国内其他高校专家计划出版30本左右的教育技术专业新教材,以建立新的教材体系,引领全国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的国际和地区交流,投入资金派遣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做短期交流访学。这也是学院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举措。

暑假中,学院正在重建本科教学实验室。武法提院长介绍说:“教育技术领域发展得太快,实验室建设一定要跟得上时代,才能够培养和社会需求对接的学生。我们现在同时规划了三个新的实验室,一个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实验室,教育技术领域知名公司的产品会拿来给学生免费使用,这样学生参加工作前就知道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实验课上要深入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水平,并为改进和完善产品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设计。另一个实验室是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实验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基于教与学数据分析的因学定教和个性化学习,学生要了解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建立数据模型,如何使用算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第三个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学习制作各类数字资源,从交互视频到网络课程,从电子课本到微课,从慕课到VR/AR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先进的数字资源制作流程和工具,经历实际作品的训练。武院长说:“我们就是想让学生体验什么样的产品是最好的,从产品到精品的差距在哪儿,国际上的最高水平是什么样的。或许他现在自己做不出来,但他心中有了标杆,知道往哪个标准去做。”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武法提院长积极扶持年轻教师,支持他们出国访学。最近这几年,不管课程多么紧张,学院每年都会派出至少两位年轻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出国访学。


创新能力绝不是教知识那样“教”出来的

提及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武法提教授说:“我刚从瑞典回来,瑞典一千万左右人口的国家,居然有两万多家创业公司,人均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硅谷,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这和他们的教育体制是开放的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不足,其中一方面就是将基础教育变成了选拔教育,选拔就是机会分配的问题,你没有被选拔,你的机会就没有了。而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试,我们的教育因为‘应试选拔’的指挥而画地为牢,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应试技巧培训的课外班,这样我们的教育会在应试道路上越走越偏,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教育必须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个问题不破解,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不会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靠知识灌输培养出来的,而是靠环境浸润和好奇与问题意识,创新能力是在一种散养的状态下逐渐发展出来的。创新能力不是知识,所以绝对不是像教知识那样教出来的。”

“在开放的环境里,机制逐渐会发生变化,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形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逐渐发生变化,我觉得这是个大趋势,这种大趋势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武法提教授说。

技术变革教育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教育生态终究会因为技术的介入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武法提教授认为,未来教育服务的模式,学校的概念、师生关系、教和学的方式都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教学碎碎念 | EP4 连上四节课的忙碌一天的记录与思考
唤醒、点燃——教研员的责任
质疑能力的培养
合阳中学实施“四步导学”有效教学
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对微课的认识二(培训体会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