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谱解读之七,学书法,息偏执之心,博采众家之长,方有所得

原文: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书谱传承千年,非但没有落后于时代,反而熠熠生辉。源于作者中和理性的态度,对书法精深的见解,对学习书法明晰的指导,以及作者本身高妙的书法技艺。特别是对学书途中的一些好溺偏固的毒害慧眼明断。

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如果只是对草书有些肤浅的了解,粗略的学到了一些楷书的法则,就偏执于自己这一点浅薄所得,便是自己断了到达书法的通则之路。这里的隶法,不等同于今天我们说的隶书。在晋唐之际,人们称今天的隶书为八分,而将今天的楷书称为隶书。这些书法史上的常识,点到为止。

世人皆有好恶之心,见多识广,宏观博大之人不会偏执于自己的好恶,大概是源于站在一定的高度,就算是自己所厌恶的事物,也能看到有可取的一面,这样一来个人的好恶之心会变淡,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好无恶,物尽其用。与之相反,狭隘的人,会更偏执于自己的好恶,以两极来判断事物,所好者无所缺,所恶者无所取。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好恶和自我评价来自于价值选择,学会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你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所见到的世界便是绚丽多彩,而非黑白分明。

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讵,表示反问,说的是好溺偏固的人岂能知道,心手交融,那么各个书体的书写就像同一个源头分出的不同支流,执使转用等笔法技巧,犹如一颗树上长出的不同枝条一样。作者这样的表述,就是为了告诫学书人,偏执一隅,终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按照宣传什么就是缺少什么的原理,作者宣扬的是学书者要对书法艺术有宏观的理解,有广博的胸怀。可见当时已经有偏执潮流的出现了。到后世走向极端造成了碑帖之争。

书法作为文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走的是中庸之道,要的是博采众长,最终是囊括万殊,目的是同自然之妙有。若存偏执之心如何以万变之豪出高妙之作呢?学楷书的人鄙夷写草书的人漂浮散乱,写草书的人嘲弄写楷书的人刻板呆滞,最终只能是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向规矩而犹远了。

接下来作者用实例来证明自己观点,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写草书不兼具楷法,那么写出来的草书就近于单调拘谨,写楷书不掺草意,也就算不上是书法作品了。关于翰札怎么理解可能还有些争议,翰札本指书信,那么意思就是,写楷书没有草意,就算不上是好的书信。这样理解在逻辑上感觉就有些别扭了。书信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跟是楷法草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理解成文人之间的手札可能会更贴切点。但后世多解释成书法作品,小编也偏向这样的译法。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张芝不作楷书,可是点画形态纷披繁茂,饱含楷法,钟繇不作草书,但是其点画转折连带纵横交错,充满草意。就是因为不偏执,钟张的书法达到了最高境界。

这让小编想起了,碑帖之争,至清中晚期已到白热化,有探寻长短,比较优劣的雅争,更有,撸胳膊,挽袖子破口大骂的粗俗。其实这种争执,也就是把偏执走向了极端。尊帖尊碑,才是对书法全方位的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楷、草、点、画之关系:古有“楷以点画为形...
书法名家教书法 行书入门(上、下)
周鸿图《学真书之意义》
中国草书的气质
怎样学写行书杂说
初学书法到底怎么开始,我们从古人哪里找到答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