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地矛盾和西汉兴亡的关系: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成为王朝的死穴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在古代,绝大部分人民都是农民,基本以土地为生。因而,农业是一国之本,土地问题是一个王朝兴衰的根本决定因素。当一个王朝建立初期,其人口较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也就会出现安定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盛世总是会出现在王朝前期的原因。随着社会和经济稳定,人口不断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不断减少,最终因导致农民陷入了绝对贫困。这时候,只需要一场自然灾害,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时间较长的大一统王朝,其土地问题对西汉的影响都十分具有典范性。

一,西汉人均土地和粮食产量

从西汉初期到西汉末期,其耕地面积在不断的扩大。西汉初期人口仅有1000多万,因而当时的人均土地面积十分可观。到了汉景帝,人口已经突破了3000万,而每个农民还拥有将近100亩的土地。荀悦《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计算,那么汉景帝时期的农民平均土地可以达到20亩。

古代旱地农业
到了西汉末期,汉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900多万,而还有大量奴婢没有载入户籍。西汉末年的耕地面积大约是8亿亩。在中国古代,8亿亩差不多就是一个耕地面积的峰值,有在清朝时期的山区大规模开垦,才突破了这个数字。根据计算,西汉末年的人均土地为13亩,比汉景帝时期的土地拥有量下降了不少。

耦犁
那么西汉时代的人均粮食产量大约多少呢?根据晁错的话“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那么一亩的收入大约就是三石,汉代的一石大约为现在60斤,那么一亩的收入大概就是180斤。那么,汉景帝时代,其人均产量可以达到3600斤。到了汉朝末期,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其粮食的但产量也随之增加,大约亩产200斤左右。如此,汉末的人均粮食产量大约是2600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耕地的分配是不均衡的。根据《汉书》记载,汉代北方人口约占全国的80%,因而在汉朝末年北方平均土地是远远低于13亩的。另外,汉末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了豪强地主手中,农民拥有的土地十分有限。

二,土地、粮食和国家盛衰

在西汉前期,国家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其田租从秦朝的“十一税”降低到“十五税一”,最后降低到了“三十税一”。口赋,也就是人头税。汉代初期的成年人口赋从秦朝的120钱下降到了40钱,儿童口赋为20钱。当时的粮食价格为“石三十钱”。那么汉初五口之家假如有百亩土地(300石产量),两个小孩,那么需要交纳的口赋为5.3石,田租大约为10石。因此,汉朝前期的农民负担较轻,因而经济能够很快恢复起来,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劝课农桑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不断对外征战,需要大量的资金,因而汉武帝加重了赋税。汉武帝时期的赋税和秦朝大致相同,田租为十分之一,成年人口赋120钱,儿童口赋为23钱。如此一个五口之家,百亩土地,2个儿童需要交纳的口赋为13.5石,田租为30石,其税率高达14%。另外汉武帝时期还征收马口税等杂税,兵役、劳役也大大增加,这无疑严重加大的农民的负担。汉武帝时期,其总人口从初期的4000万下降到了3000万,这和农民的负担也要一定的联系。

汉灰陶舂米人物雕塑
从昭宣之治开始,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重新恢复了汉朝前期的赋税政策。昭宣时期的是汉朝第二个盛世,由于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史书评价到:“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汉宣帝时期的人就也开始恢复到了将近4000万人。

三,土地兼并加重了人地矛盾

到了汉朝末年,平均每人拥有13亩的土地。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拥有这么多土地。西汉的宗法贵族、官僚还有商人都纷纷将资本投入土地。如汉初的丞相萧何“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到了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更加频繁起来,兴起一批批的豪强地主。董仲舒对当时的情况批判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地主庄园
土地兼并是古代历朝历代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汉武帝时期,仅仅能够通过监察地方豪强以限制其兼并土地的速度,但是无法抑制。到了汉元帝时期,土地兼并就更加猖狂,土地的集中程度也就更高。如当时的豪强地主张禹一家就占据关中400顷土地,大约是关中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而关中地区的贵族数量又是全国最多了,在这些贵族的土地除去后,还剩下多少土地是农民的?在关东地区,土地兼并也是非常严重,汉成帝时期的成汤说:“关东富人益多,多规良田,役使贫民”。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集中到了官僚、贵族、商人的手中,而农民可能仅有能够维持生存的小部分土地。如果一旦发生自燃灾害,就会将这些农民的生计剥夺,只能流离失所。因而在一个王朝末期记载的天灾次数和流民数量会异常增加,让人觉得一个王朝崩溃都是天灾惹的。西汉末年也是如此,自从汉元帝开始,史书记载的各种灾害就不断。实际上,历史上每个时期的天灾都维持在一定的频率,只是在朝代末期显得突出罢了。一旦流民数量增加到一定的规模,就会产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那么一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耧车
汉代土地兼并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奴婢大量增加。官僚地主兼并了大量土地,必定会有大量流亡的农民前来依附,帮其耕种。这些农民也就成为了地主的依附民,其身份地位十分低下,和农奴差不多。汉朝末期,基本上所有的官僚贵族都有大量的奴婢,其中的官奴甚至达10多万。

汉代农奴
另外一些农民破产之后租佃地主的土地进行耕种。这些农民的负担远远高于自耕农的负担。《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的话:“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也就是这些农民需要向地主缴纳50%的粮食收成,另外还要向国家缴纳口赋。因此,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活境遇更加贫困,不仅忍饥挨饿,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也被限制。

西汉末年的王莽执政后,针对汉末的土地兼并问题和奴婢问题提出了“王田”和限制奴婢的主张,但是这些政策明显又得罪了全国的贵族、官僚和商人,因而王莽的政策不能执行下去。因此,土地问题让西汉政府陷入了一个死胡同,王朝的未来和上层贵族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王朝崩溃,天下大乱,通过大量的战争来重新分配土地。这也是中国古代王朝总是重蹈覆辙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周舆丨王莽改制是对全社会的挑战和毁灭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土地兼并”何以成为了古代中原王朝的独有顽疾
农民起义是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旧王朝的终结,新王朝的开端
贡赋制度。
古代荒地很多,穷人为何不自己开垦荒地,非要给地主种地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