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假期缺乏时间观念?这5个办法真管用!
国庆节快到了,如何帮助孩子有效规划假期时间?
相信很多爸妈特别头疼孩子的时间管理:
※瞎忙。每天赶作业到很晚,成绩却不见起色;
※拖延。想把事情做好,却每次都是拖到最后期限才开始做;
※磨蹭。总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小事上;
※flag。假期开始前狂立flag,计划做了三百遍,结果还是没执行下去……
不懂时间管理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吃了多大亏!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做事效率和学习能力!


懂时间管理的孩子总能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超高,成绩始终能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会安排自己时间的孩子,不仅做事效率慢,磨磨蹭蹭,而且分不清主次,总是在不必要的地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磨蹭、低效成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让孩子容易情绪低落和受挫。
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的孩子普遍缺乏时间观念。

1

    

为什么孩子都缺乏时间观念?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缺乏时间观念呢?这是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比大人要慢很多。
想必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小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每到过年的时候就很开心,今年终于过完了;长大之后,会发现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连连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时间感是由大脑的海马体决定的。
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井上慎一教授在《柔软的生命时光——生命的时间学》中写道:
“人是通过海马体记忆的,在两侧耳朵深处各有一个海马体,海马体受伤,就会失去时间感和记忆。海马体对一件事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小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马体也频频发出记忆指令,所以小孩子就感觉一年的时间过得很慢。”
回想我们小时候,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探索欲十分旺盛。而在时间上,小时候的我们只有一个大致的时间概念,仅限于昨天、今天和明天,所能感受最多的就是“现在”和“刚才”,对上周、下个月等更长的时间完全没了概念。
正因为孩子的眼里只有“现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所以会常常毫无意义地打发时间,不会去思考“我这么做有什么用”、“我这样做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要想让孩子有时间观念,一定要有大人的引导才行。

2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在国外,当孩子入学时,老师就会开设专门的时间管理课程,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除了老师,家长在家也可以用这些知识教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1、告诉孩子一个概念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个概——时间非常珍贵,而且是可以进行管理的。其中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图表:
这个图表很形象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例如肤色、种族,或者明天天气怎么样?谁是总统?不过同样,也有很多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比如用词、目标、态度等等。
其中蓝色的字体“怎么使用我的时间”在中间的圆里,属于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这样引入时间概念,既理性又有趣。
2、把事情分为“必须要做的”和“想做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比如洗漱、做作业、工作),而有些则是我们想去做的(比如打篮球、玩游戏、看电影)。
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清单,让孩子写上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have to),哪些事情是“想做的”(want to)。
孩子一开始可能不知道要怎么填写,我们就让他把所有事情全部都列出来,然后把这些事情填进这张清单里。
一开始在罗列所有事情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要做任何干涉。当孩子列完之后,可能只写了“想做的”事情,家长再进行提示——“写作业是不是必须要做的啊?”“背单词是不是也要做的啊?”……通过不断地提醒,让孩子把所有事情都罗列清楚。
在孩子把事情填进清单的时候,有时候家长无法认同孩子的排序,但一定不要全盘否定孩子的想法。刚开始孩子还处于练习阶段,就算觉得孩子的选择和排序有问题,家长也要先表示认可“原来是这样啊”。在认可的基础上,再提醒孩子“看电视是不是不属于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不断帮孩子进行梳理,会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自我管理按部就班完成任务。
3、给每件事情做时间预算
时间预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做得不太好,导致的结果是自我感觉时间很多,做事情不慌不忙慢慢来,把该做的事情不断地推迟,最后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地赶时间。

这张图表里,左边是将要做的事情,右边是孩子自己估算的,需要花掉的时间。
在孩子把所有事情罗列好了之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为每件事情做时间预算,养成划分时间的习惯。
首先,把一天中所有的事情都罗列在图表左边一列;然后在右边一列为所有的事情写上孩子预估的时间;最后按照所花时间,把每件事情都在一天里直观的排列出来。
如果孩子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已经超时了。要和孩子找出超时原因——是做事太磨蹭了,需要提高做事效率;还是一天之中事情安排得太多了,看看是否更改完成时间。
4、事情很多的时候,教孩子区分轻重缓急
给事情安排时间预算之后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超时原因是事情安排得太多的话,那么家长则需要教孩子怎么去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时间“四象限”法则。他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程度进行了划分,分成了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
同样的方法,家长要帮助孩子把罗列出的一天中所有事情都在这张图表里展示出来,然后教孩子如何处理事情:优先处理既重要又紧急的,其次是重要不紧急的,再到不重要紧急,最后再处理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这样,孩子在给一天之中给所有事情做时间预算时,如果事情比较多,则会优先安排重要的事情,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可以放到有更多空余时间的周末再去做。
5、找出哪些事情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时间都是有限的,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却感觉好像没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哪里,这也是很多人童年就有的通病。
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找到那些浪费我们时间的无效事情。
时间都去哪了?一般情况下,浪费孩子时间的有两种情况:
①孩子自己造成的。例如花太多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做事不够专注、缺乏计划……
②外部原因造成的。例如今家里停电、回家堵车了、别人告诉错了作业,不得不重写……
这种情况下,也为孩子准备一张清单,左侧列出自己的原因,右侧列出外部的原因。
找出这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后,就让孩子根据这些原因想出自己的对策。家长可以这么问孩子:“为了不浪费时间,可以怎么做呢?”
和孩子坐下来,帮孩子分析提出的这些对策,要尽量和孩子达成共识,让孩子认同哪些事是没必要做、或是需要提高效率的。这样,他才能真心真意地去做自我修正。
上面几个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向孩子引入时间的概念。
孩子一旦有了时间的概念,就会明白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又是怎么样占据、瓜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自然而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希望本篇文章对孩子有用,过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
“在看”,让更多家长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家长该不该催催?这些原因先了解清楚!
为什么越早认识时间,孩子越有出息?秘密不仅仅是学习习惯好
怎样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了
孩子总没有时间观念?你试着用这3招改变
这才是“起跑线上的差距”!幼升小,如何帮宝宝建立时间观念?
一个被妈妈们忽略的真相:孩子磨蹭拖延,只因父母催催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