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境”——女性艺术家与场域的对话:立木画廊代理艺术家李昢(Lee Bul)参展香港M 展亭群展“境遇...

境遇——五个人 Five Artists: Sites Encountered

2019年6月7日 – 10月20日

香港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M+展亭

立木画廊代理艺术家李昢(Lee Bul)参展由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策划的“境遇——五个人”群展。展览会聚五位国际艺术家,她们以多样的创作方式,引领观众重新思考及构想场域和地方的概念。展览展出雕塑、装置和影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它们分别出自Lara Almarcegui、冯美华、李昢(Lee Bul)、Ana Mendieta、Charlotte Posenenske之手。参展艺术家俱为女性,来自不同世代与地区,从不同的历史时刻出发,对“境”的概念提出各自的见解──不论是无形还是有形之境,是想像还是真实之境。M+大楼即将落成,她们的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展开发人深省的对话,进而令我们探寻人生在世的归属感。

艺术家李昢 Lee Bul

图片由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M+提供

图片由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M+提供

李昢 Lee Bul

Maquettes系列作品,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M+展亭“境遇——五个人”展览现场,2019年6月7日-10月20日

图片由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M+提供

“境遇——五个人”发源于一个念头:艺术与场域、场所及其周遭环境,是恒常在交流对话。然而,“境”的涵义丰富复杂,可引发的艺术回响纷繁多样。此展览中的艺术家来自不同世代和地区,各自从不同角度诠释“境”——不论是无形还是有形之境,是想像还是真实之境。精选展出的作品既有诗般意韵的身体展演,也有针对建筑环境的深入调查,还有直接以M+大楼馆址为对象的回应。这群艺术家的作品提醒我们,艺术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呈露人类心灵,并揭示我们身边的社会现实。

李昢 Lee Bul

Untitled (Buried Memory Tableau), 2008年

木头、亚克力镜子、聚苯乙烯、玻璃珠、丙烯颜料

138.4 x 99.7 x 99.7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Untitled Sculpture W6-2, 2010年

不锈钢、铝、镜子、木头、聚氨酯板、亚克力镜子

170 x 120 x 115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Study for Monument, 2014年

发泡树脂、不锈钢线、亚克力镜子

49.5 x 45 x 45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通过雕塑和装置来回应都市环境,对城市急速扩张提出细腻微妙的批评。艺术家所提出的「境」更为复杂,既不真实,亦非存在于特定时空。对李昢而言,现代主义建筑是一个重要起点。她以工业材料与机械零件制作雕塑,唤起一种独特的技术未来主义之想像。李昢的父母皆为异见人士,她成长于前韩国总统朴正熙的军事独裁时代,朴正熙掌权后着手将韩国改造成发展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位独裁者的理想主义愿景落空,国家受高压专制统治。李昢受此启发,创作了以朴正熙的日语名字命名的《融解(高木正雄)》(2007年),它是艺术家众多围绕乌托邦这一母题创作的作品之一。

李昢 Lee Bul

Maquette, 2010年

聚氨酯面板、丙烯颜料

49.5 x 45 x 45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Maquette (W1), 2010年

聚氨酯面板、丙烯颜料

43 x 26 x 23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Study for Civitas Solis IV(Object #16), 2016年

铸造不锈钢

21.2 x 17.5 x 14.7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小时候经常搬家,不断遇到新环境,清楚察觉到自身情况异于旁人,为此甚感不安。她成长于韩战后的岁月,那是南韩社会日益富裕、消费主义盛行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李昢在创作生涯最初数十年间,专注于身体及突破常规的行为展演,之后借着以动植物及机器拼凑成非人类生物,创作出《怪物》系列雕塑。随后又完成了《改造人》系列,颠覆传统的女性气质,探讨技术完美的迷思。

李昢 Lee Bul

Maquette for Via Negativa, 2012/2016年

铸造不锈钢

10 x 20 x 19.5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Study for Russian Constructivism #10, 2005年

发泡树脂、丙烯喷漆颜料

6.5 x 13.5 x 12.5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李昢 Lee Bul

Infinity Series Object #1, 2007/2016年

铸造不锈钢

17 x 29.3 x 8 厘米

© Lee Bul,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近年,李昢的创作重心从身体转向建筑环境。她素来对人类追求恢宏理想的倾向深感兴趣,并从十九至二十世纪追求乌托邦理想的思想家及建筑家对都市的想像中汲取灵感。她认为那些乌托邦理想流露出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可惜一再失败。场域和地方的概念是李昢小模型作品的创作核心,它们是真实存在或虚构建筑物的模型,涵盖俄国构成主义的意念,以至艺术家对实物大小的雕塑装置之研究。小模型是以缩微形式代表规模巨大的建筑,所以在这里尺寸比例是箇中关键。李昢以小巧精致的形态表现雄心万丈的抱负,从而凸显现实与想像之间的关系,指出借古鉴今之道。

——视觉艺术主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J. Yao)

文章节选、编辑自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M+官网https://www.westkowloon.hk/sc/sitesencountered

当前展览与博览会


展览预告

关于立木画廊

立木画廊( Lehmann Maupin )由乐睿昕( Rachel Lehmann )和慕德伟( David Maupin  )于1996年共同创办,呈现来自美国、欧洲、亚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等艺术家的当代观念视觉艺术创作,画廊曾为众多重量级和新锐艺术家举办其于美国纽约的首次个展。画廊一直不遗馀力支持能够挑战视觉、突破媒介边界的当代艺术创作,以概念性的个人探索、自我表述的佳作构建国际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平台。立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特色鲜明,在创作中尤为凸显性别、阶级、宗教、历史、政治、全球化等议题。

立木画廊于2018年在纽约当代艺术核心地区——切尔西区西24街开设了全新的旗舰空间,为艺术家提供特定场域创作的平台,画廊亦在切尔西区西22街拥有空间;立木画廊是全球首批着眼于国际拓展的画廊,并于2013年率先登陆中国香港,在中环毕打行开设香港空间;2018年,立木画廊再次率先在韩国首尔开设空间,呈现更具国际视野的艺术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昢 | 比起性别,艺术先行
艺术市场 | Frieze 首尔再度归来
超过100000 的绘画作品是这样啊!——韩国艺术家Lee Jin Ju
Seung Lee:不是所有坎坷童年都能造就一名艺术家
李培 Lee Bae | 与木炭相伴30年的“后单色画”艺术家
韩国首尔艺术家Sookyi Lee人物肖像素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