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顾贾科梅蒂

4月份左右的时候我满怀激情去看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贾科梅蒂回顾展,美术馆坐落在黄浦江岸旁一个安静的地方,无疑这次展览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继07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后最大的一次回顾展,大概展示了作者250件艺术作品,从美术馆的二层早年艺术的起步阶段逐步到一层作品开始逐渐发展走向成熟,整体上贯穿了贾科梅蒂的一生,不近有包括像我们熟知的《行走的人》,《高个女人》,《鼻子》等作品,

还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早期的速写手稿,油画......所以可以看出整个美术馆在布展上费了很大的心思,做出了大量的投入,这一次的回顾展我觉得是非常有份量的。余德耀美术馆有时候到晚上9,10点才会闭馆,当然我选择下午接近傍晚这个时间段进行参观的,人不多,能很近距离的欣赏,不管是作者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还是所用工具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记我相信都能吸引观众的眼睛。

贾科梅蒂是1901年出生于瑞士意大利语区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乔瓦尼.贾科梅蒂是一位新印象派画家,从小受到他父亲的耳濡目染开始接触了绘画和雕塑,下面这两件油画作品不难看出小贾早期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在画布上寻找颜色之间的色彩变化,但是呢他并没有因此按照和他父亲一样的路子画下去,而是不断地开始寻找其它的艺术形式。青年时代的贾科梅蒂在艺术上经过了原始艺术,立体主义,还有超现实主义。

在第一展厅可以看见,贾科梅蒂早期雕塑作品上做出了带有原始主义风格扁平的雕塑,就如下图,《扁平的父亲头像》他就像是在石面上用线勾画人物,很朴拙,并没有使用很多的技巧。

继续往前,你会看到一些由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图形交错构成的雕塑,在1906年的时候,立体派开始出现,由毕加索和布拉克两位艺术家所建立的立体主义思潮影响了当时整个画坛,当然21岁的贾科梅蒂也初到巴黎也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还有一些非洲艺术)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尤其像分裂重新组合的形式在贾科梅蒂的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出来,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一个很抽象的也可能是很具体的东西,它看起是女人,是男人,是手,是身体?

下面这件作品如果不说名字你可能猜不出这表达的是什么,这件作品叫《斜卧的做梦女人》1929年的作品,贾科梅蒂经过了立体主义后开始迈入超现实主义时期,贾科梅蒂的作品被当时一些比较有影响力文学家,艺术家所关注,收到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的邀请后,贾科梅蒂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当中,这是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时期,为他以后的艺术开辟出自己的道路有很大影响。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主要以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是从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后来影响到了绘画,音乐,电影......等等领域,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佛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就是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一种文艺思想的开创,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却影响十分深远,所以这就是它厉害的地方了,从一根脉络逐步分枝,影响到了很多领域当中。比如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我们熟知的有恩斯特,达利,米罗,玛格丽特……..

但在1935年,贾科梅蒂退出了超现实主义的队伍,原因是艺术家还是重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后来的作品《裸体行走》中违背了超现实主义“纯象征之物”的主张被逐出了布勒东所属的这个团体。{美术馆摘抄:逐出团体之后上午由他弟弟迭戈为他做模特,下午则换成专业模特丽塔,他的雕塑在尺寸上日益缩小。所以在1935年,他重新依据模特进行创作,家人和朋友在他寒冷的工作室中,长时间坐在矮椅上为他保持姿势,在此期间他不断地绘画,素猫,雕塑,但从未觉得自己成功的复现了所见,他的弟弟,妻子,朋友,情人,尽可能的为他保持各种姿势,但对贾科梅蒂而言再现某人并非“再现所知,而是再现所见”他所说的相似并不是指面部特征写实再现,而是视觉感受的相似,正因如此他的作品经常是模特不在眼前的时候在才会完成。}所以其实在我们看来普普通通的人像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品,却成了贾科梅蒂一生的创作来源,在这整个展厅都是艺术家的头像创作,手稿,雕塑,对头像的一种迷恋。

贾科梅蒂生前还曾受邀瑞士建筑家参加一个展览,在一个很大的院里布展,他发现有人为他的作品制作了很大的底座,当有人问他作品在哪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几个小人,在对方看来这么小的雕塑怎么能放在这么大的底座上呢?虽然他这次被拒绝参加了展览,但他自己认为小的雕塑在大的空间更能撑起整个气场,而且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比例,其实这也告诉我们一件好的艺术品和大小没有关系,反而在贾科梅帝认为小的作品还原了视觉的真实,就像我在一个很大的场地看见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是作品本身的大小。

 的确在当时法国人才辈出的时代,贾科梅蒂在巴黎仅有的23平米的工作室里创作,当时艺术家也没有能力买下这间屋子,在这个工作室中经历了十年没有展览,没有市场的阶段,但他在这仅有的空间里完成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艺术家伟大的地方,即使离开了主流门派,没有很多展览的机会,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格调,他不是纪念碑式的英雄雕像,很小但却有能撼动你整个人的力量。对于自我的认知与肯定也为他晚期的作品风格奠定了基础,我想这也是后人对他十分尊敬的原因吧。

下面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作品,

《行走的人 》1960

《三个行走的男人》1948

《高个女人》1960

《鼻子》 1947

当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细细长长的人物,如此长的鼻子,这些已经完全改变了正常人的比例结构,在我们眼中它已经不再是正常的人物形象,而是艺术家再现出来的他内心的形象,在贾科梅蒂那个时代,像萨特,波伏娃,贝克特等很多一些文学家和贾科梅蒂都有交集,包括同时代著名的摄影师布列松,曼雷….像艺术家1947年作品《鼻子》就受到了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影响,怪异不成比例的鼻子,笼子中的身体,透露着荒诞与危险。两位艺术家之间也是惺惺相惜,贾科梅蒂也为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做了平生唯一一次布景。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改变和他的自身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贾科梅蒂生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1940年贾科梅蒂逃离纳粹占领的巴黎回到瑞士避难,看过有关二战的电影我们都可以看到战争所触发出来的种种罪恶,对于人性的迷失和冷漠,这一定是战争为他所带来的创伤以及平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和绝望影响了他,像《行走的人》,看上去瘦瘦高高,身体向前倾斜,一种给人看似弱不禁风的感觉,但当你面对它的时候却能给你十足的震撼,像火柴般的人型,向前走着,是对战争的无情,人命的冷漠,一种迷茫的真实写照。

 贾科梅蒂生前也是非常渴望他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当时他也邀请到了许多摄影师来到他的工作室进行拍摄。

帕克斯 1951 

阿诺德.纽曼 1957

布列松 1961

 贾科梅蒂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创作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作品,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艺术只是眼之所见的方式,无论我看到什么,它们总能使我感到惊奇,难以捉摸,我不能确定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这太复杂了,所以我必须以最简单的形式复制他们,以便真正揭示我的所见。

(根据自身美术馆之行有所收集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科梅蒂:成就与天价背后是深深的孤独感|贾科梅蒂|雕塑|艺术家
贾科梅蒂回顾展3月22日开幕 250件作品大展倒计时
阿尔伯特·贾科梅蒂:愿场力与你同在!
贾科梅蒂:双重人格的艺术创作
贾科梅蒂:这位迄今为止全世界最贵的雕塑家去世半个世纪后,为何要去还原他杂乱的工作室?
雨季:著名瑞士艺术家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