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贵韩国艺术家,如何创造市场奇迹?
金焕基(Kim Whanki)1913年2月27日-1974年7月25日

在11月23日香港佳士得举行的“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中,韩国抽象艺术家金焕基的作品以远超预期的1.02亿港元(含佣金)成交,创下韩国美术品竞拍成交价最高纪录。为何饶有韩国情趣的抽象绘画如此受到收藏家青睐?金焕基又如何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先驱呢?

成为韩国最贵艺术品的《05-IV-71#200(Universe)》被广泛认为是金焕基一生中最重要的画作之一,整幅画面中满布着象征星体的深钴蓝点,标志着艺术家最后且最具成就的单色绘画时期。它同时也是艺术家作品中唯一的双联画,其名称“宇宙”来源于双联画所体现的二元辩证的宇宙观:日与月、男与女、阴与阳,世界与自然正是由这些对立却又相辅相成的力量所驱动的。

金焕基《05-IV-71#200(Universe)》,棉纸油画(双联画),每联254×127cm,1971年


作品充满诗意和对称性的格局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晚期对宇宙意象和空间深度的追求,使其在拍卖之前就已有望成为韩国最贵的艺术品。超过一亿港元的成交价不仅代表着金焕基的作品创下最新拍卖纪录,也意味着艺术家已真正进入了国际主流艺术市场。这对于整个韩国当代艺术而言,都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植根于传统文化

金焕基《树林》(Forest),布面油画,61×91cm,1938年


作为韩国现代艺术史上抽象绘画的伟大开创者,金焕基(Kim Whanki)于1913年出生于韩国西南部新安郡的一个小渔村里。出生于富农家庭的他生活富足,自小便深受文学艺术熏陶,并对西方文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金焕基《树和月亮》(Tree and Moon),布面油画,73×61cm,1948年


与相对封闭保守的韩国不同,20世纪初期的日本是较为开明地拥抱西方文化的东亚国家,因此传播到韩国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多经过了日本的过滤。1931年,18岁的金焕基怀揣着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痴迷来到日本,并在导师东乡青儿(Seiji Togo)和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的鼓励下系统钻研前卫的几何抽象运动,掌握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对形式的解构和简化。

金焕基《罐子和花》(Jar and Flowers),布面油画,41×61cm,1949年


此时,艺术家对抽象主义的实验性探索是与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其画作中常常包含着种种可识别的意象。对于金焕基来说,韩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美学常常能激发其创作潜能,尤其是在山河破碎、被迫逃亡的战乱年代,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就更为明显。


金焕基《无题》,纸上水粉,46.2×30.5cm,约1950年

金焕基《月亮和梅花》(Moon and Plum Blossom),布面油画,91.5×61cm,1953-1954年


在朝鲜战争期间,金焕基开始将其艺术触角延伸至韩国传统元素,汲取了百济文化、朝鲜王朝的白瓷、高丽王朝的青瓷与传统文人画样式,这些素雅简致的王室美学为艺术家带来了源源不绝的丰沛灵感。

金焕基《莲花》(Lotus Flower),布面油画,60×30cm,1956年


在这其中,纯洁素净、淡雅高远的满月形白瓷罐尤其受到艺术家偏爱,其圆润的造型和温润的曲线被金焕基成功捕捉,并被运用到对人物、山水和动物的描绘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绘画范本。

金焕基《蓝色的山》(Montagne Bleue),布面油画,99.8×64.6cm,1956年

金焕基《无题》,布面油画,38×46cm,1958年

即便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艺术家也从未放弃对韩国传统主题的挖掘和表现。1956年,金焕基怀抱梦想,离开故乡前往巴黎,希望能在西方大师的陶冶之下推展自己的视觉语言。在充满现代都市感的巴黎,他反而怀念起古朴优雅的韩国风物。这促使艺术家持续探索传统意象和风景画元素,以简化流畅的轮廓和灿烂耀眼的色块付诸表达。


金焕基《鹿》,布面油画,68.5×81cm,1958年

金焕基《梅花》,布面油画,61×91.5cm,1957-1959年

对韩国文化身份的强调塑造了金焕基独有的艺术语言,也成功地使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世界中脱颖而出。在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始终都在努力地拥抱主流西方文化,并同时扎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致中,持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纽约与单色画的诞生

金焕基《太阳和云朵》(Sun and Clouds),布面油画和沙子,91.4×61.2cm,1960年

在巴黎的三年是艺术家直接接触西方现代艺术的三年,也是他焕发出巨大艺术活力的三年。巴黎之行是金焕基多年以来的心愿,是在当时国内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实验性探索的关键一步。在巴黎他得到了新的启发:除了继续探索韩国古典艺术中的多种意象与风景外,金焕基开始以厚重的线条和生动的色块来简化经典意象,标志性的蓝色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在画作中。

金焕基《山和月》(Mountain and Moon),纸上水粉,30.5×21.5cm,1964年


不仅如此,1963年,作为参与圣保罗双年展的首批韩国艺术家中的一员,他与当时代表美国参展的抽象表现主义先驱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相识并结为挚友。在这位艺术大师的邀请下,早已厌烦了国内繁琐无聊的行政工作的金焕基放弃了祖国安逸舒适的教职和艺术上的成功而远走他乡来到纽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前卫艺术实验中去。

金焕基《无题》,布面油画,51×40.5cm,1969-1970年

在阿道夫·戈特利布的介绍下,金焕基认识了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和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艺术家十分欣赏罗斯科画作中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而巴尼特·纽曼的超大型单色绘画也对他的后期作品带来了重大启发。他将这些影响力转化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内化使他最终创作出了单色画(Dansaekhwa)。

马克·罗斯科《无题》,纸上合成聚合物涂料,45.4×60.8cm,1968年

巴内特·纽曼《Vir Heroicus Sublimis》,布面油画,242.2×541.7cm,1950-1951年


1965年,他独到的镶嵌式圆点技巧在画作中首次亮相。这些圆点以线条和同心弧为起点,逐渐扩张为优雅的平面,延展于画布上。作品乍看上去很容易被误认为西方几何抽象画作,但仔细观看后会发现画面上的线条和圆点都源自山川树木和韩国地形中常见的边陲小岛,这与以前的作品形成了主题上的连续性。

金焕基《黎明#3》(Dawn #3),布面油画,1964-1965年


整幅作品用细毛笔描绘而成的小点铺陈,也因此被称为“点画法”。为了创作此类作品,艺术家必须长时间站立,并低头俯视桌上画布,弯腰处理画面每个圆点,同时小心翼翼地控制饱蘸颜料的画笔。这一创作过程劳心劳力,对金焕基的脊柱逐渐造成显著伤害。尽管如此,他仍坚守这一辛劳的创作过程,以持续他的视觉冥想和艺术实验。1974年,艺术家不得不就医,但接受脊柱手术后仍无法痊愈,61岁便辞别人世了。

金焕基《17-VII-70 # 183》,棉纸油画,88×67cm,1970年

金焕基《9-1-70(无题)》,1970年

蕴含传统文脉和本土语汇的艺术创作来源于金焕基对民族文化的挚爱,由此开启了富有民族特色及时代特征的创作实践。尽管他早期的创作语言来自于西方,但在以抽象艺术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使命感召下,金焕基不再追求西方艺术语境下的发展方向,转而选择了一条以内省、寻找独立身份和美学语言的艺术创作之路。

韩国抽象艺术先驱


金焕基《24-IX-73 #320(Heaven and Earth)》,263.5×1974cm,1973年

金焕基《2-V-73 #313》,布面油画,150×101.5cm,1973年


金焕基在去世之前就已成为了韩国抽象艺术先锋。1970年,他的“点画”系列在韩国日报社主办的第一届韩国美术大奖展上公开后,震惊了韩国画坛,而随后的作品更刺激了当时的艺术家们,让处于衰退边缘的韩国现代美术再次复兴。

朴栖甫《书写NO. 10-79-83》(Ecritures NO. 10-79-83),麻布上油画和铅笔画,194×258.5cm,1983年


受其影响进行单色绘画创作的艺术家们,如朴栖甫(Park Seo-bo)、郑相和(Chung Sanghwa)、尹亨根(Yun Hyong-keun)等,都具有深厚而精湛的手工技艺,他们继承了金焕基几十年如一日的、苦修般的创作方法,使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延续着韩国传统美学价值。

尹亨根《琥珀色-蓝色》(Umber-Blue),亚麻布油画,193.5×130.5cm,1977年


近年来,韩国单色画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也颇为亮眼,在这其中,金焕基凭借作品的超高辨识度和其本人在韩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屡创佳绩。

他的红色圆点单色画《3-II-72#220》去年5月在首尔拍卖(Seoul Auction)的香港拍卖会上以85亿韩元(79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蓝色单色画《5-IV-73#310(Tranquillity)》在2017年以78亿韩元(667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根据统计,金焕基的作品在过去五年中的成交总金额高达1413亿韩元(约1.2亿美元)。

金焕基《3-II-72#220》,棉纸油画,254×202cm,1972年


单色画在亚洲现当代艺术市场上地位的不断攀升体现了藏家对韩国现代抽象艺术的持续兴趣,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哲学思想深厚、视觉上优美动人、概念上独树一帜,带有东方文化中近乎冥想性的思考。

金焕基《5-IV-73 #310(Tranquillity)》,棉纸油画,261×205cm,1973年

以金焕基为先锋的韩国艺术家们通过对西方抽象艺术的解读与演绎,融合韩国本土元素,以自然的用色、重复的笔触图案、简单的视觉感受为特点,发展出不同于美国极简主义的亚洲战后抽象艺术。

这一诞生于战后的艺术流派近年来随着展览的曝光逐渐展现于大众眼前,并被国际艺术界所挖掘。金焕基作品的此次成交将会使更多的韩国单色派画家为人所知,对于这一流派而言,也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决定艺术大师里希特的5件物品
艺术家们为什么要创作单色画?
【春拍预览】坚守“再现视觉”的审美理想:青年艺术家绘画专题
杨飞云油画中的美女,妩媚多情!
【油画】艺术家林琛绘画作品欣赏
写实艺术家李贵君人体油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