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行 / 劳申伯格的“电子泥浆协奏曲”

近日,纽约现代美术馆将 8000 磅泥浆倒入展厅,只为还原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创作于四十多年前的作品《Mud Muse》(1968 - 71);其中,泥浆跃动的频率由底部带有声音传感器的空气泵系统所控制,它也被视作是劳申伯格一生中最具野心、技术要求最复杂的创作之一。

《泥浆缪斯》在“罗伯特·劳申伯格”展览现场

↑ 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16 - 2017 ↑

《Mud Muse》只是这次 MoMA 回顾展(“罗伯特 ·劳申伯格:朋友之间”)中 250 件展品中的一件,但它却蕴含了许多能够精确定义劳申伯格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要素:坚持不懈的试验、对于不寻常材料的开放态度、对于合作的投入和执着,以及对科技创新的热忱。

“许多艺术家对于科技抱有强烈的厌恶感;因为它替代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艺术家最重要的标志,”本次展览策展人 Leah Dickerman 评论道。“然而劳申伯格完全不排斥科技,全然接受它的出现是当代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你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现在你可以理解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多么地激进:这已经不是传统艺术创作的问题了,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工程的建造。”

——Julia Halperin《8000磅泥浆倒入MoMA,

回顾推进了中国艺术史的他》

(《artnet 新闻》,2017年5月12日)

美术馆工作人员在安装《泥浆缪斯》

罗伯特·劳申伯格《泥浆缪斯》(局部)

“同行[háng]”视频系列

是由“徐震公众号”推出的板块

将持续分享由徐震品牌精心甄选编辑的

最精华 最学术 最好玩的艺术家相关视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85到现在,我们还需要仰视劳申伯格吗?——邵亦杨与展望对谈录
看看这些艺术家的灵感缪斯!
只知道达达主义?你out了,还有新达达主义!
谁才是毕加索的缪斯女神?| 温哥华美术馆&毕加索大展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莫芷|MO ZH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