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无中生有,万事皆有可能

“无中生有”是一种行为,一种表象,更是一种哲思。其出自老子思想,见于《道德经》。

《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的运行就是循序不息;“道”的作用就是在柔弱中体现刚强。天下万物产生于“有”,而“有”又产生于“无”。

老子的“无”是什么?《道德经》二十五章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先于天地而成。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具象,始终特立独行,循环运行而不息。它就是产生天下万物之母。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或者称它为‘道’,再勉强点就叫它为‘大’。”老子对“无”的描述,倒让我们想到了古代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前那个混沌一团、漆黑一片的大鸡蛋时空,无所谓天地,无所谓万物。

虽说是“无”,但这个“无”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产生了“有”。“无”如何产生“有”?《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然,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算术题,也许老子是这样认为的:“道的循环运行产生了统一的物体,而这个统一又包含着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达至均衡状态而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代表着万物的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调和适中便产生新的和谐体。”这种认知,与老子之前的《易经》同出一辙: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尽。

至此,我们似乎触碰到了老子的智慧:所谓“无”,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且运行不息,可以称之为“道”或“大”;而天地万物的“有”,正是产生于这种“无”。如果我们用现代语言表述的话,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老子关于宇宙起源说,既不同于“大爆炸理论”和“稳态理论”,也把西方的上帝忽略不计。但是“无”具体是怎样产生“有”?阴阳二气又怎样滋生万物?老子没告诉我们,又或许是我们难以领悟到老子的境界,总觉得言不尽意,甚至是坠入云中雾里。

其实,老子早已预料到世人的不解或误解,他紧接着在第四十一章写道:“上士听了‘道’,勤奋努力不懈践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不知其可;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乃至嘲之。‘道’不被嘲笑,就不是真正的‘道’。”老子的哲学思想深奥精微,鄙人虽不至于怀疑或嘲之,但苦于慧根肤浅,个中哲理确实难以做到心领神会,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半个中士。

有意思的是,“无中生有”这一哲理,当它离开了《道德经》而流淌在历史长河间,其又是那样多姿善变、意象莫测。

它可以是句成语。喻比凭空捏造,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这可能是老子最不愿意看到的。

它可以是种智慧。《三十六计》第七计:“诳也,非诳也。其实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运用各种假象迷惑欺骗对方,让对方把假象当成真象,无中生有,最终保全自己或致敌于死地。

它可以是审美艺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墨),尽得风流。艺术上的“无”、“留白”、“含蓄”,却使意境“味之无极”,体现出的是无中生有之美。

无中生有,万事皆有可能。

(本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六十五)
《道德经》如何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如何见天道?
老子中和之气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通玄真经·精诚》(二)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