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群落分析
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群落分析

摘要狄金森以其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群落,构建起富有个性特点的诗歌表现形式和主题模式。本文通过对其五彩纷呈的诗学意象、爱情意象和死亡意象群落的探访和解读,探索其有悖传统的创作手法,揭示其诗歌意象群落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意象群落诗学爱情死亡
  中图分类号:I072文献标识码:A
  
  意象(image)原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诗歌中的“意”指诗人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情感,“象”指审美客体的形象与场景。诗歌意象即诗人用诗歌的语言和手法将客观物象艺术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是外部事物通过诗人的思想宝镜折射出来的闪光点,是“诗的灵魂,诗的光源所在,诗的生命之寄托”。诗歌意象既是连接诗人心灵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也是诗人与读者进行交流的平台。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外诗作名篇无一不是以其独具一格的意境和鲜活生动的形象而为世人所咏诵,所传唱。
  狄金森就是这样一位察赋灵异的诗人,在其身后留下的1800首诗歌中,创造出了数量众多、与众不同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或新颖别致,或生涩离奇,甚或怪诞突兀,构成了狄金森诗歌百花园中多姿多彩的意象群落,借以讴歌她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宗教、死亡和生命的感悟。
  美国狄金森研究者安约森曾经说过:在狄金森的诗中,“内在经验并非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由诗中错综复杂的意象所促成……”“这些意象,原是彼此不甚相关,由于被诗人放在一起相互影响,因而能相互融合,在阵阵惊奇声中道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之一。
  狄金森生活简朴,终身未嫁,在阿姆斯特丹小镇过着一种隐士般的独居生活。按照当时的家境,她完全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但她却选择了站在外面,透过窗户旁观这个世界。她的活动范围就是她家的花园里、西窗前和书房中,在这片有限的天地里,她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审视着周围的世界,她诗歌的内容也大多是“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人心中的七情六欲”。
  无论是一只空中飞舞的苍蝇和妖蜂,还是一丛迎风摇摆的青草和枯花,抑或是一只疾飞而过的小鸟,或者一条在草丛中爬行的蛇,可以说任何细小的生灵,任何微妙的细节,都会被她不经意间采撷入诗,成为她意象群落里“美丽的居民”,为她构建着不同的诗歌主题,传递着她对于人生、社会、艺术的思考,体现出她深邃的思想、澄净的内心、睿智的才思和独特的感受,同时也构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诗歌院落。
  
  一
  
  知更鸟、蜘蛛、黄鹂、玫瑰、白雪、雾霭和门边落英等构成的诗学意象群落。
  狄金森认为诗歌只有通过由具有意象的字词引起的内心图景,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在她的诗歌里,意象的使用犹如山野里一片百花盛开的草地,一簇簇,一团团,五彩纷呈。知更鸟是狄金森熟悉并喜爱的小生灵,在她的笔下,描述这种小鸟的诗歌多达33首。在她的诗歌中知更鸟“在春天为她唱歌”,“把多少欣喜的歌/挂在树梢”。她愿自己的诗歌就像知更鸟的歌声一样,婉转动听、愉悦身心,给人们带来莫大的艺术享受。她还把知更鸟的歌声当做评判她“乐曲的标准”。她说:
  知更鸟是我评判乐曲的标准——
  因为我生长在知更鸟生长的地方——
  但是,如果我生来是只杜鹃——
  我要凭他的名义起誓——
  他那熟悉的歌是最美的歌曲……
  因为我以新英格兰方式看待一切——
  女王衡量事物,也像我——
  用自己家乡的尺子——
  狄金森因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清新别致、奇特复杂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诗歌篇幅短小凝练,形式自由洒脱,摒弃了当时浪漫主义虚饰的词藻,创造出新的节奏,以自由体诗作为表现诗人个性有效工具的艺术特质,而不被当时的读者和评论家所接受。
  甚至她的导师希金森也很不欣赏她的诗,常提醒她要按当时的流行诗风加以修改,并善意地建议她推迟发表。尽管狄金森渴求希金森的帮助,但她在1862年8月给希金森的一封信里却说:“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君主,不能统治我自己,当我试图有条理时,我小小的内力便爆炸了,使得我赤身裸体,被烧焦了……”并随信附寄了“我不能点着脚尖跳舞”一诗,表明她不能按传统艺术形式创作而她掌握的艺术形式却不被别人所了解的复杂心态。
  但她并不因为追求诗歌的发表而丢掉她坚持的艺术“标准”,因此,她生前仅发表了7首诗,还被“手术”得面目全非,于是她非常生气表明了她的态度:“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从此之后,她开始了隐退,再不愿让自己的“白雪”(纯结的艺术),“蒙受价格的羞辱”。这里,诗人以知更鸟为标准,坚信自己的诗歌一定能“在夏天占领一席之地,长出更丰满的曲调”,因为知更鸟的乐曲从古唱到今,而今天听来还如此的美妙动听;同时还因为知更鸟和她生长在同一个地方,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都是“用自己家乡的尺子”,“以新英格兰的方式看待一切”,而“他那熟悉的歌是最美的歌曲”。
  狄金森常用清新明丽的语言、大胆怪异的想象、新颖奇特的譬喻和对人们熟悉事物独特视角的阐释等,将自己对诗歌和艺术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创作原则,通过凝练深邃的诗歌群像传递给读者,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在鲜活跳跃的意象间用联想和想象感知她超前的、叛经离道的诗学思想和艺术倾向。狄金森虽然没有系统阐述她的诗学理论,但她“削掉天灵盖”和“金线穿心”的诗学观却大量散见于书信及诗篇中,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与独特的见解。
  她认为诗人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要在平凡如门边寻常的“落英”中,通过奇妙的构思和妙笔的升华,提炼出“上等的精油”——凝练的诗句和神奇的思想,就像“玫瑰”压榨出精油,文学作品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痛苦的压榨才能问世,这和一夜成名的畅销书有着本质的不同。此外,狄金森还通过“蜘蛛”用勤勉和智慧在夜间编织蛛网,比喻诗人要精心织就完美的诗歌结构;用“雾霭”昭示其艺术的“迂回”策略;用“黄鹂的鸣啭”表明诗歌要有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用“造就草原”强调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等等。狄金森独创、超前的诗学意象群落,虽然不符合当时的诗歌风尚,但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无数现代读者和研究者孜孜探索的目光。
 二
  
  太阳、雏菊、蜜蜂、鲜花,小河,大海和上堂的子弹等构成的爱情意象群落。
  虽然狄金森生活中有过如牛顿、鲍尔斯等几位男性朋友,但其中真正正式确定恋爱关系的连一个也不曾有过,因此被称作“修女”。但狄金森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非常渴望爱情,在她看来爱情是无价珍宝,“为了拥有它/她会以整个生命作代价”;为了它,她不但“付出了生命/而且付出了她的灵魂”。在她的1800首诗歌中,以爱情为主题的就有300多首;如果从深层的角度去研究,爱情诗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和她的诗论诗相比,狄金森爱情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且呈族群模式,密集丛生。“太阳——雏菊”是狄金森诗歌中最常见的爱情意象族群模式之一。
  谅我们,当夜幕降临——
  我们悄悄雏菊悄悄地追随着太阳——
  直到他走完所有的辉煌——
  雏菊就羞怯地偎在他的脚旁——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原地向你靠近——
  鲍尔斯曾赠送过狄金森一个别名叫雏菊(daisy),狄金森也曾多次在诗歌中把自己比作默默绽放洁白花瓣的雏菊,期待着“导师”情人的垂青和爱抚。雏菊在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女仆名叫克莱蒂,出于对太阳神的暗恋变成一朵雏菊或太阳花,九天九夜不吃不喝,以露珠为伴,痴痴地从日出望到日落,最终站成了地平线上一道憾人的风景。但她虽苦犹甜,无怨无悔,始终对太阳神仰着笑脸。诗中的雏菊比神话中的克莱蒂更加倔强和大胆,她不顾一切地“靠近太阳”,“依偎在他的脚旁”,充分显示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一生追随的执著。有时,“雏菊”对“太阳”的爱是无需理由的,也不期待报答;有时,花儿主动接受骄阳如火一般地灼烤来完成生命的花期。 “蜜蜂——鲜花”是狄金森诗歌中另一重要的爱情意象族群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诗人经常用芬芳的花朵去吸引那些来去自由的蜜蜂来求爱。如:“蜜蜂驾着锃亮的马车/向玫瑰大胆驶去——/玫瑰接受他的拜访/以宁静和坦诚/对待他的贪婪——/不留一个花蕾——”诗歌集中描述了含苞待放的鲜花不顾传统习俗“以宁静和坦诚”,“不留一个花蕾”来完全袒露自己,迎接和享受蜜蜂的“贪婪”的情景。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彻底撕下雏菊式的娇羞面纱,大胆表现出遭受爱情饥渴折磨的女子对待“盛宴”的渴望。诗人借助喻体描绘出想象中的欢爱场面,把心中的满足和失落,空虚和渴望,激情和反抗等心理状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慢慢过来呀——伊甸园》中,嘴唇羞怯地——吮吸着茉莉,像昏阙的蜜蜂,在花房外围嗡嗡地唱了一会情歌后,便一头探入花蕊,扎进了令人沉醉的一片乳香之中。在这类诗中,诗人大多以伊甸园为背景,在那天国的宁馨中,尽情享受爱情的“暴风雨之夜”。
  此外,诗人在其经营的爱情意象群落中,还独辟蹊径地用一把上膛待发的枪,来比喻主人公等待爱情到来的急切心情,把等待爱情到来的迫切心情比作子弹上膛的枪在等待欣赏它的主人,这个意象为狄金森所独创。一旦所爱的人出现,被压抑的情感就会一触即发,这个意象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热烈的焦渴之情。除了有表达爱情常用的玫瑰、白牡丹、蓝铃花、小河外,狄金森还经常用一些看似与爱情很难联系起来的意象如坟墓、苍蝇、妖蜂、蜘蛛、暴风雨等另类物象。通过这些意象让读者感觉到狄金森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和她那种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使读者能切实感受到她那种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无奈的苦痛。
  
  三
  
  苍蝇、马车夫、坟墓、月桂、黑檀木盒、停摆的钟、雪花膏石的屋子等构建的死亡意象群落。
  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她笔下的死亡意象群落构成的艺术感受完全超越了常规,打破了人们对死亡的常规认知思维,使旧话题新鲜化。在她的诗歌里,死去的那一刻,就是快乐到来的时候,死去的人还将得到荣誉、尊严和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票。因此,在她很多描写死亡意象的诗歌里,死神并不可怕。相反,他彬彬有礼像个绅士、朋友、甚至爱人。
  在她著名的诗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死神以温文尔雅的马车夫的形象出现,殷勤地邀请忙于劳作的“她”和他一起踏上死亡的最后旅程。他翩翩的风度使她毅然搁下劳作,勇敢地跟他踏上了不归之路。于是他赶的车上坐着死神、她和永生三人,他们经过人生的三个阶段“学校”、“庄稼”和“落日”,最后在一幢富有英格兰特色的房前停下,即到达了主人公的归宿地。
  在诗人的笔下,死亡的过程成了短暂而愉快的旅程。尽管死神是将她带向死亡,但与永生同行却使她十分欣慰。然而,虽然狄金森有时希望有永生,但有时又对基督教关于“永生”的宣教感到怀疑,流露出失望的情绪。比如,在“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诗中,通过“苍蝇”这个形象的介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永生的怀疑与诘问。
  此外,在狄金森的死亡意象群落中,还常有“导弹都到不了的坟墓”、月桂、黑檀木盒、停摆的钟、雪花膏石的屋子等意象,来表达一个全然有悖传统意义的死亡内涵。
  当然,狄金森的诗歌意象群落十分丰富,这里仅通过对狄金森诗歌纷繁意象群落几例的探访,旨在阐释狄金森在选象、立意和练意方面的独特视角和奇巧选择。我们知道,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并非都是线性的表达单一的思想主题,而很多诗中同一个意象却代表着多重的主题内涵,而同时诗人还常用很多多重意象交叉并置来叠加诗歌的主题意象,丰富诗歌的思想内涵。因此,她的诗也一如她的人,无论一代代的人们如何去揣摩、去玩味,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声言自己解透了其中所蕴涵的千般滋味。它们就那样静静地存在着,一如晨曦中含苞的雏菊,令人心动,又如暮色中荡漾的微波,耐人遐想。
  
  参考文献:
  [1] 吴思敬:《诗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6年。
  [2] 刘焱:《意象,诗歌航行的风帆》,《理论与创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 下一篇:《聊斋志异》在西方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 下一篇:《聊斋志异》在西方:
相关主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狄金森:如果知更鸟来访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精选(一)
艾米莉·狄金森《我为美而死》及诗歌中死亡意象
艾米莉·狄金森: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
惠特曼与狄金森,美国诗坛双星
尘土是唯一的秘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朗读会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