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权同志:欧洲文明之拜占庭时代
userphoto

2023.04.15 广东

关注

本文共2728字,建议阅读时8分钟。

欧洲地区文明的第三个周期是所谓的“拜占庭”周期,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周期。这个周期在我眼里的主题就是基督教治理。“基督教治理”不是指政治权力对基督教的治理,而是社会治理采用通过基督教来治理。其实前一种观点非常“华夏”。我们中国人常常默认政治权力是独立的、在社会治理中是至高的,其它社会因素与部分应从属于政治权力。但放眼到当下世界以及整个世界历史,就会发现我们这种政治观其实是很特殊的,并不多见的。在当下世界以及整个世界历史上,其它地区的人们并不是这样看待社会与政治的。
在进一步讲述拜占庭周期的基督教治理之前,这里要先插入讲解一下社会治理的宗教维度。因为我们中国社会从来都是政教分离的,从来没有把宗教当作政治,思考社会事务时也从来没有宗教维度,所以往往造成我们普通人对世界其它地区宗教意识形态的误解。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讨论欧洲事务时(不仅是历史上的欧洲,还是当下的欧洲)总是忘了基督教的因素,脑子里始终没有宗教这个维度。事实上,剥离了宗教因素,离开了基督教,我们很难理解欧美及其的一切。
接下来有关欧洲历史的内容(包括后两个历史周期:蛮族基督周期与“西方”周期)基本就是围绕着基督教而展开。
东罗马帝国本质上就是一个基督罗马的帝国,它与之前我们知晓的罗马帝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自身脱胎于罗马帝国的“第三世纪危机”。这个危机相当于我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内乱。在经过个这么大的内乱之后,罗马帝国内的人从上到下,已经不再相信在原先罗马的一切了,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社会道德、公民理念等等。
为了使国家稳定下来,使社会治理行之有效起来,罗马的贵族们开始谋求新的社会整体治理方案。这时,在当时帝国内广为流行本用于慰藉苦难群众的基督教就开始“登堂入室”,登上了历史的主舞台了。
到公元306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us I Magnus
)上台执政,欧洲历史就开始进入基督罗马周期(即拜占庭周期)中的第一个时期——巨变期了。
君士坦丁皇帝于公元313年正式官方宣称自己皈依基督教,并且国家也于324年从罗马迁都至拜占庭地区,标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后该都城被世人称为君士坦丁堡。最后至从公元380年,罗马帝国正式定基督教为国教,开始以基督教来治理国家了。至此,欧洲历史正式进入基督罗马周期。这个罗马帝国不同于以前的罗马帝国,它是通过基督教来管理幅员广袤的帝国,而非以前的元老院加军队再加众神信仰这样的治理组合。

在这巨变期中,基督罗马帝国还在探索如何真正有效治理国家。我认为直到公元395年他们才算找到方案,即主要经营相对富裕的东部地区,放弃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这样,从公元395年(期间包括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基督罗马帝国开始走上了上升通道,并在公元529年达到其帝国的巅峰。这其间的134年就是该周期的上升期。这个上升的标准是看这个全新的罗马帝国能否重新统一旧日罗马帝国的版图。
在公元527年,基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us I
)登基,预示着基督罗马的治国方案开始走向成熟。国家既找到了合适的宗教作为全国的意识形态,又找到了合适的政治制度以保证其国力的强大。我将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作为这个周期的高峰开始。随即公元554年基督罗马帝国收复丢失已久的意大利地区,使其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最大值,(局部)完整了其恢复帝国版图的大业。
但基督治国的理念终究还是欠些火侯,首都为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帝国始终未成拿下罗马周期时代罗马帝国(以众神为宗教信仰)的版图疆域。如在欧洲的西边,拜占庭帝国始终只能收复意大利地区,而对原罗马帝国的高卢地区(今法国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今葡萄牙与西班牙地区)一直处于一种“望洋心叹”的地步。
在基督罗马帝国巅峰维系了149年之后,于公元678年和东方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停战。而此次停战预示着该历史周期高峰的结束,也基本确定了基督罗马帝国“历史能力”的天花板。自此以后,该帝国再也无力支撑起管理庞大帝国的局面。帝国的版图也随之逐年变小。帝国在思想上也逐渐守旧,日趋保守。

随后的基督罗马周期衰退期经历较长。前后共计约有近六百年,从公元678年一直到公元1204年。在公元1204年,欧洲发生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而此次东征的目标并非“教义”上应该东征的耶路撒冷,而是基督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至于为什么欧洲历史上的这个基督罗马周期的衰败期如此之长?我的理解:相对于华夏文明的衰败期,基督罗马周期的衰败是彻彻底底的衰败,是文明最终死亡式的衰败。这点与我们华夏文明有后续崛起式的“衰败”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所以一个文明真正“脑死亡”进而退出历史舞台,所花的时间要很久很久。这主要因为有一个长尾效应:一个事物渐渐消失的最后阶段会特别长。因为之前存量巨大,其慢慢衰减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从数学上讲,一个数值定期打八折,前三次都可以将数值打到一半以下,但后续数值下降就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同时,在历史上该衰败期(死亡期)又没有一个明确的转机或明显的“死亡”证明点。
所以综上两点,这个周期的衰败期在历史上“存续”时间就显得格外地长。所谓“最后一公里”所花的时间可能占全过程时间的一半。
那么再回头来说,我之所以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定为基督罗马周期正式结束的时间点,是因为这是一个合理又明确的时间点。从此之后,我们可以正式地说基督罗马帝国的治国努力正式宣告失败,而且其也正式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了。
虽然,后世还有几个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王朝,先后在历史上存在过。但它们的影响力与之前的基督罗马帝国不可同日而语,帝国的版图也过小,在历史上的充其量也就是“cosplay”(基于情怀的角色扮演)一下拜占庭帝国。因此它们放在文明周期这种大尺度之下,是可以避而不谈的。
而且以十字军东征为节点,我们正好又可以带出下一个欧洲文明的周期——基督蛮族周期(或曰蛮族基督周期)。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欧洲也完成了文明的新旧交替。欧洲历史也就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而这个篇章以及之后的欧洲故事,才是我写这个系列文章的重点与目的:当下的欧洲文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欧洲,以及我们面对的“西方”文明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根据我多年的思考,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当下的欧洲,就必须要了解这一段基督罗马的历史。正是这段基督罗马的历史,缔造了后续欧洲意识形态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框架,也先后造就了蛮族基督文明与“西方文明”。因为后两者分别是因其对抗“历史前者”而产生的,即蛮族基督文明因对抗基督罗马文明而产生,“西方文明”又因对抗蛮族基督文明而产生
并且这部分内容我将拆解以前熟知的“文艺复兴”叙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讲叙欧洲的历史。具体内容放在下一篇《蛮族与基督教》中继续叙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触摸安纳托利亚文明(三)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 历史学 - 知识宝库考试论坛
埃及传统文化是怎么彻底灭亡的
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阅读中国(12)历史篇(05)西方文明(中)信仰时代
【人文】历史深处的“呼愁”——伊斯坦布尔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