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云 唐骏谈下一个风口,真的会出现在这些领域吗?

征集创业故事,十五家公众自媒体平台 三百万读者 采访、投稿、作者:司业飞

在近一期湖畔大学,走进海尔集团的课堂演讲中,马云谈到创业者要么成为平台型企业,要么利用好平台。同样在昨天,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在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也谈到,未来创业的下一个风口在“产业互联网”领域。

那么,未来的商业形态,是否只有依附于平台才能生存;产业互联网如果真正的普及与实现,是否会对传统产业造成更大的冲击,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拥抱变化,变化才会给我们惊喜。如果深入研究BAT的商业模式,也许能从其中窥视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BAT作为国内互联网业态的三大巨头(平台),凭借着各自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搜索(广告) 电商(消费)、社交(关系)。

他们曾经是全体网民口中的“流氓”、 “假货”、 “山寨 ”代名词,今天依然占据着强大的互联网流量入口。

以滴滴打车、饿了么、名创优品、ZARA等产业互联网平台,占据了行业垂直细分的产业化市场。这些独角兽因为当年积极拥抱互联网平台,于是今天各自成就了自己的产业平台。未来创业者若无法是拥抱变化,在这些垂直细分平台上努力寻找价值,也许创业更加艰难!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显得十分的渺小。在互联网世界里,BAT同样只是依附在互联网平台之下的小虾米,他们又是如何建设起自己的平台。

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交易撮合平台。无论是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还是支付宝,都是建立平台在互联网上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解决的问题是让交易更加透明、公平、便捷。阿里巴巴通过B2B、B2C、大数据金融、菜鸟物流等平台,建立了庞大的线上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初期的市场定位,仅限于服务进出口贸易公司。当年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仅依靠收取诚信通会员费,公司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阿里巴巴无法掌控企业的大宗交易环节 ,买卖双方一旦搭上线之后,后续的线下连接二次采购便没有阿里巴巴什么事情。

这种商业模式不足以支撑复购率,更不用谈成为最伟大的公司,活102年这一目标。

与eBay的竞争中促使淘宝的诞生。在2003年eBay(易贝)进入中国市场,阿里巴巴当时为了稳固本土业务作出的防御性战略,同年5月推出B2C业务,淘宝平台由此而生。为了保住本土B2B市场业务不被蚕食,也是为了守住未来国内B2C市场的业务。如果当年没有eBay的入侵,未必有今天的淘宝诞生,也许,马云还在执着的耕耘着B2B市场业务。

然而,随着阿里巴巴的多元化战略实施,淘宝体育、阿里音乐、阿里影业也走向公众视野。我们不难发现,阿里巴巴已经不再只专注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抢占未来娱乐消费市场的线下场景流量入口。

腾讯利用互联网建立了一个社交连接的平台。微信、QQ的社交应用,占据了全中国的95%以上的网民数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网民进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达顶峰。腾讯如何围绕全球8.06亿用户的社交场景下,产生衍生的游戏、新闻等内容,强化用户粘合度是一大挑战。

互联网应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但是QQ、微信算是一个奇葩。QQ自1999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17年,当年的80后已从懵懂少年,以成为中年大叔,而QQ却继续吸引着95、00后,这样的新一代群体。牢牢的掌控住社交这一核心领域。

百度利用互联网建立了无形的数据库。百度的搜索引擎服务,最初的服务方向只是为网站提供搜索导航服务。面向普通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也是百度战略转型的成功之处。

投资人对李彦宏作出的战略调整的质疑。一旦百度面对的是普通网民,无法避免同原有服务的网站抢占用户。在业务模式未被验证之前,意味着百度需要亲手砸掉自己的饭碗,去探索一片陌生的领域。如果探索成功,这个市场显然比服务网站群体的市场空间更大;假如,转型不成功开弓没有回头箭,百度将会自取灭亡。

事实证明,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服务行业用户与服务终端网民,那个市场更大自然就会向那端倾斜,毕竟行业平台的市场远远小于终端用户市场。

为何BAT巨头们纷纷向垂直细分行业、传统实体生出触角。如果说抢占中国庞大网民的红利期已过,那么,现在就是深耕传统线下与垂直领域的最佳时机。随着BAT线上用户流量趋向饱和,曾经的BAT也陷入用户增长瓶颈。

当互联网的宽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极限时,现在需要的是向深度垂直的服务、娱乐、智能化领域进军。只有不对扩大业务服务的深度,来弥补广度的不足,才能持续保持霸主的地位。

传统行业的竞争现在才正式开始。很多传统实体业,将线下的业务萧条归结于马云。现如今马云还未走远,又来了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等行业平台,来变革传统的餐饮与线下服务业。这些都只是传统的高频、刚需消费业态,这一切的背后会面临怎样的洗牌还很难说。

BAT在此之前,只能算利用互联网的连接,优化了服务的效率,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而已。商业不仅仅只有这些,商业的本质是商品与服务的交换,商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BAT巨头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还需要商品与服务提供方来决定,侧面的反应出,未来各自行业的竞争,将会发生在商品与服务连接本身的竞争,更低价格、更优商品、更贴心的服务是赢取客户信任的关键。

唐骏为什么说产业互联网是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带动很多网络用户的线上消费,线上消费市场的用户习惯已经十分成熟。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借力互联网、供应链提升产业平台综合效能,势必带来成本的大幅降低,潜藏着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在飞哥公众号前两期的文章《名创优品3年冲100亿,探究传统实体业跑出火箭速度的真相》中,谈到了名创优品及ZARA的商业模式,这便是唐骏口中的产业互联网。

名创优品利用线下1000家门店,形成了实体店规模效应的壁垒。通过产品创意制造流行及大宗订单直接采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措施,占据家居日用品市场。

ZARA也是依靠相同的模式,高效供应链为基础在全球开设了尽2000多家门店。其总公司的其它子品牌,已经累计超过6000家门店,近几年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更是凭借ZARA的骄人业绩,成为2016年全球富豪榜第三位。

马云谈到的平台概念与唐骏谈到的产业互联网,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概念。线上大型平台已经瓜分完成,像ZARA的服装产业、名创优品的家居日用都属于产业互联网。对不具备平台运营整合能力的创业者,马云的建议是拥抱平台,再平台方面去努力做好自己。而传统的建材行业,进口食品快消品行业,传统实体产业中还是有许多增长的潜力。

互联网是一个高效连接的工具,让信息更高效的聚合。曾几何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是“假货、山寨、流氓”这样的形象示人,这恰恰证明互联网并非万能。

它虽然解决了信息连接效率,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优化了信息服务与交易环节,可是看似更多的只是服务环节的提升。而产业互联网将要解决更深入的行业、制造、设计领域的问题,将这些环节真正的与消费者产生连接。

实体业的今天,逐渐的被互联网所完善。如果您所在的行业或者说观察到的行业,还未嫁接产业互联网这个工具,说明行业的效率还有很多提升的机会,也会成就很多的创业商机。

商业的落地,仅仅只是依赖于工具是不够,它还需要产品、服务、体验、创新的支撑才能完成。这些机会并非只有我们在争取,BAT巨头们也在不断的进行布局。如果我们不能抢先布局,只能依附于BAT这类巨头之下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碾压BAT,未来20年的“万亿风口”
人类已无法阻止马云:阿里巴巴又一只靴子“车主+”落地
为什么是上海出了拼多多?
我国当前大数据的发展现状——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为例
你真的读懂BAT三家Q3财报了么?
“郁郁寡欢”张朝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