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巴掌拍不响 还有比这更扯淡的逻辑么


  前两天,我看到个新闻:巴西,这个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在男友家被下药昏迷,后被30多人轮奸。

  正当我叹息人心险恶之时,随手翻到了新闻下面的评论,顿时感觉气不打一处来——有些评论非但没有指责施暴者,反而批评小女孩,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神奇的逻辑之前在地铁骚扰事件的评论中已经屡次出现。没想到,如今在轮奸这种极其恶性的案件中,仍然有人持此逻辑。

  有人说,西方善于发现真理,国人善于发明真理。

  我对这句话不置可否,不过按照这个说法来看,一个巴掌打不响就是国人发明的真理。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此逻辑可谓是大行其道。


  在我记忆里,最早接触 “一个巴掌拍不响”还是在小学二年级:有次课间休息,我买了一只冰棍,正在慢慢品尝。有个同学眼馋,跟我说他也想吃两口。那只冰棍本来就不大,加之我有洁癖,就拒绝了他。

  怎知他突然伸手出来要硬抢,我情急之下就给了他一巴掌,然后两人就扭打成一团。闻讯赶来的老师拉开了架,我报告说是他要抢我的冰棍,但怎知那老师不听我分辨,说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他咋不抢别人就抢你的?不要老在别人身上找毛病,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人都去罚站!”

  结果,我俩一起在教室外的瑟瑟寒风中罚站了一节课。

  从此之后,我明白了一个哲理:要不就别动手,如果动手了就下狠手,反正“一个巴掌拍不响”,没人在乎你是对是错,至少别让自己吃亏。

  这个哲理就成了我此后多年的战略指导性纲领,直到上大学时才有所改变。后来想想,我竟然能安安稳稳地活到今天,没进过少教所,皆拜我爱好和平的天性所赐。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老师的一句话,差点毁了一个少年的一生。


  不过,这也不怨她,“一个巴掌拍不响”可以说是中庸文化的集大成者,早已深深地植入到了这个民族的血液。

  中庸之道,是国人最推崇的为人处世道理。而中庸之道的衍生物,就是“和稀泥”:何必计较谁是谁非,真分个是非出来难免伤了和气,遇事就和稀泥得了,反正“一个巴掌拍不响”。

  理是次要的,和气才能生财,和谐社会缺的就是润滑剂,有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条真理,就够了。

  有了这条真理,是非曲直没了,公平正义没了,好人不香坏人不臭,大家遇事便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有些现象就见怪不怪了:老师被学生围殴,一个巴掌拍不响;妻子被家暴,巴掌拍不响;地铁被色狼骚扰,一个巴掌拍不响——如今,就连十恶不赦的罪,都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了。


  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复旦投毒案,有人为疑犯辩护说,他为什么不去毒别人,偏偏去毒受害者,肯定受害者有不对之处。在当时“对嫌犯宽大处理”的请愿声浪中,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在我看来,这就像他们一边在狠狠地煽受害者家属的脸,一边说“你不冤,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其实,这哪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而是巴掌没有拍到他脸上而已。对这些看客而言,真理就像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女孩,而“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他们手上最厚实的粉底。

  所以,以后再有人对你说这话,你大可以一个巴掌拍他脸上,然后问他:一个巴掌到底拍的响不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流氓逻辑
孩子,被欺负不是你的错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我听过最不负责任的言论
你穿得少,就是想被性骚扰”
一个巴掌拍不响
别帮开水浇顾客的服务员找借口|自由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