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情

第一幅作品《唯我独尊》

廉抗美老师:
挺漂亮的微距摄影作品,色彩很协调,抓拍的角度很到位,这只少见的绿昆虫很吸引人。数据设置尚可。
1、不知作者是否手持拍摄,有些遗憾的感觉是主体没拍实;
2、在构图上还可略做裁剪,使主体更突出(见下图);
3、题名可商榷,感觉词义与画面不是很贴切。

刘京老师:美妙!
1、画面构图巧妙,色彩养眼。
2、主体精美、晶莹剔透。


闫立平老师:背景干净、主体突出、清晰。


艾静老师:
一幅非常不错的微距摄影,整体颜色青翠可人,方片比例恰到好处,蜘蛛的形态也非常到位,只是仔细看,蜘蛛还是不太清晰,微距镜头在拍拍摄微小昆虫或花卉时最难拿捏的地方就在于景深、快门速度和双向防抖问题。
微距镜头相对一般镜头,景深会更浅一些,缩小光圈保证足够的景深是首先需要注意的。
当光圈缩小后,势必引发快门速度减慢,通过调整感光度或追加曝光补偿等方式提升快门速度,以确保顺利抓拍到清晰的动态影像。
双向防抖是我自己想的词,一方面通过提升快门速度、开启镜头防抖功能或上三脚架等形式,来克服持机人自身抖动问题,保证相机稳定。
另一方面考虑被摄主体或影响被摄主体稳定性的情况:如风速、植物抖动感、身体触碰植物引发的颤动、昆虫爬行时的速度等。
通过提升合理的快门速度,以确保抓被摄动态动植物时瞬间凝固的画面是清晰的。
该幅作品拍摄数据没有太大问题,画面中绿色枝叶非常清晰,但蜘蛛可能是由于在运动中,脱离了作者原设定的景深范围,而此时快门速度相对蜘蛛的运动速度略低了一些,造成蜘蛛不太清晰。
拍摄微距摄影,尤其是可动的小昆虫,只有耐着性子,一遍一遍拍吧,这本身就是微距摄影的乐趣所在。
最后标题有待商榷。




崔伟立老师:
作品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不重复点评,借这幅作品,给入手微距镜头的群友普及一下最基本的使用常识。
一只微距镜头,确实会为我们打开一番新天地,彻底改变我们的观察方式和创作习惯,迎来一个全新的视觉艺术享受。
但微距镜头实在不好用。
一、对焦速度慢。
要求创作者要熟练掌握“自定义对焦点”这个环节,并逐渐养成“先构图、后对焦”的创作习惯,尽力在取景器中找到相应的对焦点去完成被摄主体的精准对焦(主体在哪儿,就用哪个对焦点),千万不能用中央点进行对焦后再去构图(会产生余弦误差,导致对焦不准)。
此外在相机完成自动对焦后,必要时配以手动对焦,让对焦这一步骤更加精准。
二、跟普通镜头相比较,同样的光圈值,它的景深更小。
使用微距镜头时 ,为了突出被摄主体,对焦距离都很短,这么近的拍摄距离,不建议考虑大光圈完成拍摄,F11-F22为常选光圈,除非我只要浅浅的景深来突出蜜蜂的视网膜。
这一点需要多体会,多总结,甚至需要做拍摄笔记。
三、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320-1/640之间
这不仅来自于100mm的安全快门速度的要求,更来自于我们手持相机的稳定性和主体的移动(晃动)。必要时只能牺牲感光度来满足光圈与快门速度的配合(可参见艾静老师的论述)。
四、用不用三角架
不能说必须用,但仍然是强烈建议。
如果创作环境的光线不足以完成曝光三要素的合理匹配,必须用三脚架。




第二幅作品《童趣》

廉抗美老师:
《童趣》侧逆光抓拍了四个在海中嬉戏的男孩,前面两个幼童一丝不挂坦诚戏耍,后面两个稍微大点的男孩看到摄影者,有点羞涩的感觉,很有意思的片子,题名贴切。
1、不知是手机拍摄还是设置图片品质较低的缘故,放大后感觉有些虚;
2、前面作为主体的两个孩子由于光线原因,身体发暗,可考虑后期适当调亮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艾静老师:
看数据可能是手机拍摄。
作者想法很好,但画面童趣感略有不足,虽然都是光屁屁的小孩子,在大人眼里好像挺好玩的,但那是因为您是从大人的角度在看待他们,但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精神状态并不是最好的一面,尤其是右下角最前面的两个小孩子。
画面后方浪花里的两个男生画面感可能更好,只是双方没有相互交流,但我想作者多等等,无论是前面的孩子还是后面的孩子一定能抓拍到比现还有趣的画面。
构图来说,重心略偏向右侧,浪花形成的通贯线在画面中也造成了严重的切割感,可以两两相对,但不可造成画面失衡。
手机摄影一定要配合手机修图软件来进行后期加工,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形增加了很多生活乐趣。
所以手机摄影更加平易近人,不求大片,只求在生活中探索更多新奇乐趣。


崔伟立老师:
赏读摄影作品时,我总是喜欢拆读标题,进而分析作品的得失。
“童”,没有问题。而“趣”则出了大问题。
什么是趣?
我先不解读古趣字的含义,但这个“趣”一定是大家都觉得有意思,在这样的解释中“大家”和“都”是重点。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趣,也不是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趣,更不是我认为有趣他就有趣。我拍的趣一定要有大家的认同感。
《童趣》需要捕捉,而捕捉到的机会可能就是那“稍纵即逝”的一瞬间。
也许是巧合吧,“稍纵即逝”正是“趣”字的古义:割掉敌人的耳朵赶紧跑。
作品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拍摄对象选错了,从画面上,前景中这两个孩子不可能会发生有趣的瞬间。而背景中的那两个显得更加淘气的孩子,是可以通过镜头多看一会儿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童趣》。








第三幅作品《春花蓝鹊》

闫立平老师:构图合理、画面优美、背景干净整洁,清晰度高。



艾静老师:
非常非常美的一幅鸟类花卉摄影作品。
判断鸟类摄影的佳片标准有三点:1. 羽毛清晰可数,2. 眼神光,3. 趣味点。
前两项不用多说,表现非常到位。
至于趣味点,个人感觉不能简单地按照鸟类摄影来进行衡量,需要结合整个画面进行考衡。
就目前画面来说,最大的趣味点应该是当时这一情景诱发了作者心中的某种情怀。
当然,若是蓝鹊特别给面子,表演出吃花蜜的姿态可能更赞,但那只是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不想拿千分之一的概率来要求作者,更何况如果按照花卉摄影,有如此一只小活物已是难得。
而作者的构图更多蕴含了中国传统古典绘画的意味,所以这幅作品在我眼中应该是借春花蓝鹊来抒发自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万物之灵、万物之美不断追求的情怀。
好作品就是需要精益求精。
就构图来说,左上角还略显多了一些,可以进行剪裁,让鸟的眼睛压在三分线上,感觉可能更好。

在画面中色调偏暖,造成色彩不正,适当调节下色温会更好。

右侧模糊的红色斑点可以后期去掉,画面会更加干净,突出主体。如下图:

崔伟立老师:
用这幅作品来细读《鸟类摄影拍摄技巧》是再合适不过了,精彩佳作,满分作品。
赏读步骤:
一、焦距:体会作者选用的镜头特点。长焦镜头拍鸟,在取景和构图上都会占很大的便宜。
二、光圈: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创作手法。
三、快门速度:清晰刻画鸟羽细节。
四、感光度:为光圈和快门速度提供必要的服务。
五、曝光补偿:赏心悦目的光影效果。
六、眼神光:锦上添花的拍摄契机。
七、意境感:摄影师到摄影家的必经台阶。








第四幅作品《云水之间·颐和园全景》

廉抗美老师:
作品气势恢宏地展现了颐和园半壁景观,题名点出了云水之间的景物。
后期接片痕迹处理的不错,两边对称的柳树避免了画面偏重。
图片的设置尚可。
1、白云过曝,拍摄时应考虑适当减曝光补偿,或后期压高光给予补救;
2、根据题名看,本图片的主体应是云水之间的景观,可是它们在整幅画面中占的比重却太少,而且清晰度不够。所以给观众第一视觉印象是云,而会忽略了对景观的欣赏。
3、可后期调整颐和园景观的色调,加强立体感,使其突出。

闫立平老师:
作品给我们展现了大半个昆明湖的景观,应该是耗时耗力很大,天空上蓝天和白云特别美,十七拱桥、玉泉山、佛香阁以及多个小桥等一一展现眼前,首先为摄友能有耐心完成这么大耗时耗力的工程量,点赞;然后说,仔细看画面也特别美!


艾静老师:
《云水之间》(颐和园全景)
上一期记得我说过希望有老师以长卷的形式拍摄颐和园,这一期看到这幅作品时,很是开心。
作者尝试8幅接片完成,真的很棒。给您点个大大的赞。
我想孟繁博老师、李刚老师应该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
就画面色彩来说,颜色偏暖,湖面显得不透亮,云彩有点乌。云朵形态虽是美丽难得,但白色亮区过多,炎炎夏日那份燥热感油然而生。
需要进行后期降燥处理,通过滤镜,将亮光区压暗,云朵层次会显得更加丰富,湖面与天空更加宁静幽蓝。
以长卷形式表现的风景作品,在首尾收笔时可参考古典画作起承转合的形式进行构图。
这幅作品左右两侧均以柳枝进行呼应,但色块较暗,从整体角度出发略有不适,可以减少一侧柳枝,当然如果可以重新拍,可以重新再构思如何启首收尾。

崔伟立老师:
拍摄风光接片,往往是受中国山水长卷的记忆影响,所谓接片 ,就是将实际场景从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进行单张拍摄,在后期制作中,再将每一个单张,天衣无缝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幅长卷。
选择这幅作品进行群聊,就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机位。最好选定风光长卷的中间位置完成拍摄,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接片后不产生视觉误差。
二、三脚架和云台的水平旋转。接片要求“同轴旋转”,没有三脚架是很难保证接片后没有视觉错位的。
三、为了满足画面上下有足够的剪裁余度,建议竖画面完成单张拍摄。
四、拍摄焦距最好大于50mm的标准镜头,建议50mm--105mm进行拍摄,作品选定了25mm,合成后出现了画面错位和视觉偏差。
五、不要轻易改变对焦距离。建议先进行自动对焦,然后将镜头的AF置换成MF,借此锁定镜头的对焦距离。
六、亮区测光后,将数据置入M档,手动曝光完成拍摄,必要时调整感光度,纠正画面亮度。
没有创作经验者不要使用M档手动曝光模式,选用AV模式完成拍摄即可(这个环节可说的内容实在太多了,群内交流不能畅所欲言)。
七、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拍完,严禁使用偏振镜。
八、叠加拍摄,各片应有少量重叠部分(约占画幅的10-20%),留接片之用。
九、后期合成。多种软件均有接片功能,不在这里进行论述。
十、长卷构图。可以参考山水花卷,中国古典长卷在构思中会注重运用“起承转合”来进行画面布局。






第五幅作品《瞧,这一家子》

廉抗美老师:
《瞧,这一家子》作者有摄影眼,看到一大家子出游,拍照留影,周边人物的目光和各异的面部表情及形体动作都有所指向——那个背朝作者的女士怀中抱着的孩子。
作者用长焦高速抢拍到了这一欢快的瞬间,前景的树叶形成了框式构图,感觉非常好。
1、整个片子有些过曝了,浅色衣物和右边男士的额头反光太大,抢眼了。可能由于拍摄时间已近中午,光线较强,又基本属于顺光拍摄之故造成的,当时应考虑适当减曝光补偿,以避免过曝现象出现;
2、左边老年女士的头与一根水管相碰,可考虑后期将水管P掉,看着会舒服些。

闫立平老师:
作品拍多人系,这是艾静老师总爱重发崔老师的经典语录,我认为,这个就是明显的拍出了关系,六个人眼光都在关注第七个最小的小朋友,画面和谐特别美!




艾静老师:
看到标题第一反应,这是哪一家子瞧哪一家子呢?
但如果把画面所有人当做一个整体的话,每个人在画面中的分量还真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恰到好处,可能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之间的互动很完美,很和谐。
作者选择掏着拍的技法也值得称赞下。
唯一的不足之处,很明显,高光区过曝,究其原因,尼康矩阵测光,光圈优先模式下,没有追加负值曝光补偿,造成亮光区过曝,现场没有及时回放查看拍摄记录,无法重新拍摄。
光圈优先模式下,无论选择尼康点测光还是选择矩阵测光都可以进行拍摄,只是拍摄前您得熟知这两个测光模式的特性,点测光时,在点测联动的特性下,测光点如何选择;矩阵测光时,画面整体环境光线如何,这些因素与曝光补偿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是追加正值曝光补偿,还是追加负值曝光补偿,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没别的办法,多练多熟悉,像您用筷子用勺吃饭一样熟悉了。应该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其他都很好。




崔伟立老师:
画中人是不是一家子,跟赏读没关系!您别纠结着去分析人物的亲属关系。
好作品,好就好在将七个人拍成了一个人。
我们可以通过赏读画面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和视线关系来理解“拍成了一个人”(拍三个以上的人,要拍和谐)。
然后再试着去想想作者是怎么捕捉到这个瞬间的?
难吗?
难!!!
机会是留给那些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人的。
好俗的一句话。
但不去磨炼,不去观察,不去等,机会来了,我一样抓不住。
从这一点上说这是一幅好作品!
但作品的曝光失误仍然是个大问题,原因在于尼康相机选用了平均测光,还没用负值曝光补偿。
学习测光模式与曝光补偿这个环节,千万不要迷信《说明书》,《说明书》上的解释,没有一个是对的。
我太难了
这个环节在课堂上讲N遍都不过瘾。






第六幅作品《一枝独秀》

廉抗美老师:
《一枝独秀》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旺季,荷花是公园夏季拍摄的主角。作者拍的荷花图片干净清晰,很养眼。数据设置尚可。
1、荷花有些居中,可考虑重新构图,突出主体;
2、这种角度拍荷花的片子较多见,缺少特色,如果要我拍这个主题的话,会考虑在荷塘中选一枝较为高挺突出的荷花,低角度仰拍,用蓝天和大面积荷叶来衬托这独具一格的荷花。


艾静老师:
一枝独秀的标题让我有点不太明白,因为在这朵荷花的旁边还有一株含苞的荷花骨朵,这么看来是否会出现《后起之秀》呢?
长焦端拍摄花卉,优势有两点:
1.站的远,拍的近
2.可以得到非常棒的背景虚化效果
但如果荷花与荷叶间距离很近,而拍摄距离又相对较远的话,就需要更大的光圈才能把景深的层次拉开。
至于如何拍荷花,之前我们点评的很多作品都说过如何拍摄花卉,拍荷花和拍其他花卉大同小异,也需要干净的背景,合适的景深,良好的拍摄氛围。
在一片荷塘中发现要属于您的那朵荷花,其姿态走势和您心中想表达的主题相符,荷花所处环境是否处在一个良好的拍摄氛围(如背景、光影、色彩等),崔老师常说:拍花儿,其实拍的是背景,而拍荷花,我只拍1、2、8、9、10。

拍花如拍人,按照拍人的角度去琢磨琢磨拍荷花,拍出它的气质,或者说拍出作者心中的气质,可能就更好理解了。

建议,在不断练习中,慢慢摸索,学会取舍,哪些适合拍,哪些不适合拍,哪些拍过,不用再拍了。
如何拍出自己心中的表达,在反复练习中培养您的摄影眼,寻找您心目中的荷塘小调,才能拍摄出更有意境感,更有新意的画面吧。






崔伟立老师:
你一定会问,老师为什么选了这幅作品?
这是照相,不是摄影。
对!您说的对。
但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从放弃照相开始的。
如果不从心里彻底放弃“照相”,我们就永远走不进“摄影”。
一、哇塞,池塘里只有这朵花儿开了哦(一枝独秀)!
二、树上的花儿真漂亮!好美!
三、快看呀,蜻蜓落在荷花上啦!
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好诗意呀!
五、那个小孩儿(少女/少妇),反正是个女人,她真可爱!
六、眼前的风景好美呀!朝阳美...夕阳美...云朵美...彩虹美......
或者我们还会有很多这一类的欢呼,但这都是“照相心理”,连最原始的摄影都算不上,必须彻底放弃。
摄影拍的是“想法”,是那个漂亮或美给您带来的更深一点儿的“琢磨”,您琢磨出一点儿什么意境了吗?
那就去拍那个意境。
如果没有想法,更没有意境,那就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直到有了想法和意境。
收稿箱里还有几幅这样的“作品”,我都另存不做展示了,不能再这样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啦,希望原图作者见谅。








微信群每周作品点评活动·征稿启事
参与方法:群友每人每周限定投稿二幅,投稿指定邮箱:2496039072@qq.com
作品要求:近期拍摄的得意作品,内容题材不限,长边像素调整为1600,加白色边框,边框内注明拍摄数据:作品名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曝光补偿、曝光模式等信息,边框内不得标明作者姓名。
敬请通过邮箱署名投稿。
活动时间:每周六20:00-21:00之间群主主持活动,组织群友对5-6幅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浏览83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影伴我行…(浅谈作品拍摄)
拍照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曝光锁定的功能?
如何拍到锐度很高、色彩很正的荷花?
这张照片怎么拍?【集合】
数码摄影从零开始
花卉摄影如何确定画面中的“兴趣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