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情

日常我们拍摄人像,从行为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即兴拍摄,采用偷拍、抓拍的形式去拍摄陌生人,或没有注意我们的亲朋好友;另一类是可以而为,就是为了给我们“相好”的拍摄对象创作出一幅“精彩”的人像作品。

审读第一类(偷拍/抓拍/或抓摆结合)作品,除了品读作品技术层面上的各种得失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拍?”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审读第二类(摆拍/抓摆结合)作品,因为作者在技术层面上很难犯严重的低级错误,审读的重点则更容易放在人物的“精气神”上,也就是说,我们拍的那个人是“那个人”吗?
在第二类型的摄影作品中,属于世界顶级的作品,非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的《丘吉尔》莫属,任何一个从事人像纪实摄影的人,都绕不过这幅作品。

照片拍摄于1941年12月,丘吉尔日常总叼著一支雪茄,神情闲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优素福·卡什悄悄走近丘吉尔,一把扯掉了他嘴上的雪茄,在丘吉尔正要发怒时,卡什果断地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照片本身成了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像影像作品,同时也奠定了优素福·卡什在国际肖像摄影大师中的地位。
换句我们容易理解的话说:我要让我拍出来的《丘吉尔》更像丘吉尔。




第一幅作品《父子情》

廉抗美

疾驰的电动车上,父亲怀抱着儿子的书包,儿子在后座上环抱着父亲,在奔向学校的路途中。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瞬间,但被有心的摄影师抓拍到了。
1、光圈优先,速度没有得到保证,1/125秒造成片子中的主体人物拍虚了,拍快速动态的片子,一般设置为速度优先应该会好些;
2、在构图上,可在车前再多留一些空间;
3、整个画面有点偏暗,后期可适当调亮,减噪;
4、父母接送孩子上学的情景比较普遍,要突出题名中的“情”字才能打动观众,但感到用此情景来体现父子间的亲情温情,略显不够。

艾静老师:

摄影的关注点出发点不错,想法也很好,作者的初衷应该是希望通过追拍,拍下高速动态下相对凝固的人物画面。
作者使用光圈优先模式,117mm焦段下,F9保证足够景深,在快门速度1/125s下进行追拍。可能是快门速度不够的缘故,画面依然拍虚了。
作者应该是在练习自己追拍摄影技术,追拍最考验的就是摄影人手持相机对焦被摄主体时,与之同轴旋转速度与对快门速度的控制,所以这个时候我更建议使用“快门优先”模式进行拍摄。
这个快门速度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越快,那么你的快门速度就要越快;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越慢,快门速度也要越慢。

另外,被摄主体离你的拍摄位置越近,那么你的快门速度就要越快;被主体离你的拍摄位置越远,那么你的快门速度就要越慢。
同时镜头与被摄主体同轴旋转速度要尽量保持一致,所以快门速度到底多少合适,还得您自己亲自测试。


史克津老师:
“父子情”是在夜色下骑行的瞬间拍照,速度设置更高些会好吧。
此图骑车带娃,两个人都不戴头盔,和汽车靠得还那么近,有安全隐患。
本人不赞同用这样场景表示父子情深。




崔伟立老师:
父子,没错!(其实也比一定);
情深,画面中没看出来。
这不过就是街边很普通很普通的一个场景。
情景本身并不具备供我们拍摄和创作的内容和思想,从作品成果来看,也是作者尝试“追踪拍摄手法”的一次实践作业。
给赞!
只有一次次尝试,才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才能越来越好。
小失误一:快门速度不对,设定追踪拍摄的快门速度要以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作为参考,要保证运动主体在作品中呈现出凝固状态,主体自身不能虚。作品中1/125秒,显然慢了,主体人物和车辆上的字样都是虚的。
对不起,我不能给建议数据,因为我不知道人物的运动速度,这一点,还需要作者多去尝试。
小失误二:负值的曝光补偿使整个作品发暗。查看天气预报,作品是晴转多云天气中的树荫下拍摄的,相机又处于评价测光状态,没有必要进行负值曝光补偿。
小失误三:整个作品呈现出了灰暗影调,作者并没有在PS后期里给以纠正。说重一点吧,这是对自己的作品不负责任。




第二幅作品《结伴行》

廉抗美老师:
《结伴行》作者抓拍了疫情缓解期间上学的两位学生,孩子情绪不错,男孩有意扯下了口罩,边走边聊,说明疫情已经不那么严重了。设置尚可,为了解决光比大的问题,作者有意识的减了曝光补偿,题名点明了图中情景。三分法构图不错,孩子在左1/3处。
1、由于背景车辆反光较强,白色抢眼了。建议拍摄时可把曝光补偿多减一些,或后期将高光压下来;
2、侧逆光拍摄,孩子走在阴影中,脸部显得有些暗,后期可适当调亮,看着会舒服些。
3、感觉作者后期用了“镜头校正”工具调整图面,虽然栅栏调正了,但孩子身体比例看着有些失调。

艾静老师:
九月开学季,困兽出笼,拍人跟拍花一样,发现好看可拍的画面,不轻易错过,那是必须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拍摄主体后面的背景环境,作者既不是想表现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也不是想表现交通路口秩序井然,只是单纯拍结伴而行的两个小学生,那就找个合适的角度,更有交流的画面,更有人间烟火气息的背景进行拍摄岂不是更好。


崔伟立老师:

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结伴,没错!
走,也就是行,也没错,但这一切都没意思,更没意义!
再加上杂乱无章的背景,我真的无法分析出作者拍摄这幅作品时的心思。
如果作品出自初级学员,我可能还会去分析数据上的得失,给学员一些进步的建议,但它出自高级班学员,我一时间哑言了。
别说疫情,现在大家都戴口罩,别人的画面里一样有戴口罩的精彩瞬间。
别说学业繁重,现在每个孩子的书包都不轻。
更别说学校门口的交通环境乱,每个学校门口都一样。
我说的这些,这幅作品都有表现,但都没表现出来。究其主要原因,是拍摄前丢失了最“摄影”的创意思想。




第三幅作品《相依》

廉抗美老师:
《相依》不错的抓拍,设置尚可,主体清晰,衬景虚化,给观众的感视觉感受是:忠实的狗狗陪伴着孤独的老人,杂草丛生的背景更衬出世人的凄凉。
1、可以考虑4:5构图,使居中的人物略偏左侧,面朝部分会显得空间大些;
2、后期可将图片整体色调略微调亮,视觉效果会更好些。

艾静老师;

画面中人物状况与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表达《相依》这个主题。
不太明白作者的拍摄意图,如果从拾荒(孤寡老人)与小狗相依为命为拍摄切入点的话,需要画面情景有相互融合的元素存在,比如两者的情感交流(眼神交流),或两者都表现出对彼此现状一致的情感表达,或与两者相关的故事事件。
画面中狗的表情基本看不到,老人也是没有表情地吸着烟,肢体语言也没有表达到位,周围环境也不太明确,无法让人从照片读出更多的主题内容。




崔伟立老师:
一个老男人,一只宠物狗。
一个流浪者?一个流浪狗?
人,犯呆发傻,无所事事;
狗,蔫头耷脑,毫无精神。
和上一幅作品一样,我分析不出作者为什么要拍?更分析不出作者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或文字来描述拍摄这个情景的原因。
不要试图去说明拍摄原因,一旦我们的作品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来解释创作初衷,只能证明我们的镜头语言非常困乏(匮乏)了,更说明作品已经失败了。
重锤响鼓,希望作者能理解和体会出拍摄人像的那份难以拿捏的感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看着“相依”了,作品就《相依》了,相依需要更多的情感绽露出来。
标题叫《老伴儿》吧,能刺激人,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能引起一定的共鸣。






第四幅作品《双宝》

廉抗美老师;
《双宝》漂亮的双胞胎姐妹,拍摄时可能两个孩子正在玩闹,左侧孩子还拿着右边孩子的一只鞋,更觉得童稚可爱。逆光拍摄,瞬间抓拍到位,孩子表情自然,不显做作。设置不错,主体清晰,虽然孩子和铺垫色彩较繁杂,但草地做为背景,就显得图面非常协调了。16:9的构图比较紧凑。
1、感觉拍摄时光线较强,虽然作者减了曝光补偿,但铺垫上的有几处和左侧孩子的右臂反光依旧较大,可考虑后期适当调整(但孩子右臂的过曝部分已经无法补救了);
2、将整个图面增亮一些,使片子更显清新。

韦建恒老师:
很可爱的双宝。眼睛很有神,是拍摄极好的对象。
拍摄数据尚可。
可是童年那种活泼、好奇、机敏、淘气的性格没有表现出耒。抓拍时机没掌握好。画面还可略裁剪。


艾静老师:
北京管双胞胎叫双棒儿,一样的性别,一样的外貌,一样的衣服,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两个小孩子的性格。
还是老化常态,您拍这样的照片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给对方家长留念,作为家庭记录,没问题。
但作为摄影作品,可能就需要更自然,更精彩,更有故事性。
崔老师曾在之前一次周末点评中提到关于人像拍摄目的及操作说明,我将其绘制成表,以便大家对照参考。

通过此表可以一目了然,面对人像,我们首先要把拍摄目的明确下来:

如果是留念,自己满意就行了。
如果是挣钱,那就得让客户满意。
如果是摄影艺术,它必须要让观众满意。






崔伟立老师:
我们既可以说它是第一类作品,抓拍到一对陌生的小baby;也可以把它分到第二类,作者拍摄了家庭中的一个生活情境。
如果是第二类作品,是自家人的生活记录,那怎么拍都可以,拍成什么样,都没有问题,因为这种拍摄行为更像是生活日记,不受摄影(摄影艺术)的各种限制。
如果是第一类,抓拍陌生人,那作品就要回答“为什么要拍?”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些问题了。
也许会有观众说:看,这两个小孩多可爱呀!
而我想说:您所说的可爱,是通过画面想象出来的,而画面里的她们可爱得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作者有点儿着急,或有点儿匆促,还没有从“摄影”上真正爱上这两个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童趣”等词汇没有很贴切地表达出来。
作者紧张了,孩子就会紧张。反之,作者要是勇于拿出一些时间让自己放松下来,就会捕捉到两个孩子更加精彩和自然的瞬间。
技术上,佳能相机还要充分理解对焦点与评价测光之间的关系,从技术层面上控制住作品的曝光量,避免作品局部过曝。
佳能评价测光=对焦点重点平均测光,目前还没有人(敢)这么讲解佳能的评价测光,但我们必须这么去理解它,从根本上控制好这种测光模式的弊端。






第五幅作品《落日余晖》和《水容天色》

廉抗美

《落日余晖》《天容水色》作者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相隔十分钟拍摄的两幅片子。抓拍时机不错,利用游船阻断了水面的贯通线。设置尚可,光圈优先,拍第二张片子时,由于光线已弱,作者及时调整设置,加大了光圈值,不错的意识。为避免日光和水面的反光过曝,并适当减了曝光补偿。题名点明了作者的拍摄意境。
1、拍落日照片,虽然人物不是作者要拍的重点,但既然把摄影者摄入镜头中,一般应该拍出好看的剪影效果,或是拍的清晰一些。第一幅作品中的女摄影者,背部剪影并不理想,不如将身影调亮,让读者看清楚些或许好点。第二幅作品中的男摄影者,相机与其头部形成不良重合,看着很不舒服。作者拍摄时可向左或右移动脚步,拍下人物手持相机的侧影,效果相对会好一些。此片已然如此,干脆后期将人物舍掉,重新用16:9构图,空中的彩云和水中的倒影均是图片的亮点;
2、拍日出日落时可以考虑适当调整白平衡,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K值,利用冷暖色调来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3、从题名看,片子的重点在天水间,后期可把山的层次和夕阳晚霞的效果调出来会更好看。

艾静老师;

《落日余晖》与《天容水色》
两个标题都很好,左下人物的位置也非常好,我还是爱说问题。
如果想拍剪影效果,左下角人物没有问题,但黑压压的山脉形成一条宽阔的贯通线,造成画面切割。
先分享一张剪影色块切割构图,大家体会下之间的差别。

但如果您没有减光镜,天空太阳局部过曝面积较大,我依然不建议对此进行拍摄,因为我们无法通过后期压暗高光比。

相对天空过曝而言,《天容水色》的天空就舒服很多,只是船体略微正中,与河岸还存在不良重叠,水平线处于1/2处,最右侧还有无效元素,这在二次构图时,都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后期对暗部进行提亮。依然参考廉老师后期


崔伟立老师:
作者提供了前后拍摄的两张作品,《落日余晖》和《水容天色》,人像都是作品中的陪衬元素,严格分类的话,它们都不能算人像摄影作品。
但人像在其中又起了很重要的“遮挡”作用,咱就先说说要不要这个“遮挡”和陪衬?
要,是为了突出“落日余晖吸引着不同的人用相机、用手机在拍摄”这个主题思想的话,人物的形态不太好,需要作者和模特进行沟通,通过“抓摆结合”的方法,拍出“人景相融”的作品,在作品中突出人物,淡化余晖的比重。
不要,则重点突出余晖,不让人像干扰观众对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这样的话,画面需要重新构图,重点在天空的余晖上。
第一张《落日余晖》拍摄于18:18分,第二张《水容天色》拍摄于18:28分。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选择18:28分前后完成拍摄,这个时候天空中的光比会比第一张的光比小,明暗之间的反差在后期软件中更容易进行改善。而第一张过曝的落日,在后期调整空间上,会不好改善。
再从画面中的一个元素(画舫船只)上来分析,此时行驶到的位置非常不理想,第一张拍晚了,第二张拍早了,都不是好时机。
放大第一幅作品,发现手机画面上的构图特别有意思,如果我在现场,可能会像这位女士一样,只拍金色水面上的船,和船拉出的弧线。
就像在霞浦做摄影指导时,我就常说,拍日出拍日落,绝不是拍那个傻傻的太阳。
水面上极具动感的那一瞬间,很多时候都会比那个太阳更有趣味(例如下图)。作品里有没有太阳无所谓,但必须有趣味点。

另外,在颐和园创作,很难找到高机位,也是我们很难拍出精彩作品的原因。

还是回到课堂上来吧,天空中有好看的云就多拍天,地面上有好看的内容就多拍地,试着忘了三分法吧!








第六幅作品《临场审妆》

廉抗美老师:

《临场审妆》《审美》后期合成的片子,第二张为去色并模糊背景后的效果,作者抓拍了在临上场之前自我欣赏的两位广场舞大妈。虽然褶皱纵横,头发花白,但浓妆艳抹的她们好似回到了年青靓丽的年代,掩饰不住的兴奋,俨然要活出老年人的精气神。人物神态抓的不错,一个举手机,一个看屏幕,两人有互动,并拍出了眼神光。程序自动曝光,光圈、速度是相机自动生成的。构图是后期确定的。
1、感光度设置太高,尽管是侧逆光拍摄,感觉右侧人物衣服依然过曝。对曝光过度的彩色照片改黑白片是个相对不错的选择,而且左侧女士孔雀蓝的假睫毛太瘆人,改黑白以后看着就舒服些了;
2、作者为了突出人物,扬弃现场中杂乱的场景,采用了后期合成的方法。但抠图环节有些粗糙,人物边缘不干净,痕迹太过明显,黑白片背景的涂抹痕迹更重,画面显得脏了。


艾静老师:
《临场审妆》与《审美》
不建议对画面进行黑白效果处理。在喜庆的活动现场,人物精神的装扮都需要通过色彩表现出来。
不过画面给我的感觉明显是老姐俩自拍留念呀,并不是检查妆容的状态,所以两个标题都不太切题。
人物精神面部不错,就是虚化效果应该是利用手机抠图软件制作的,略显生硬,不自然。
若从练习对画面效果处理角度来说,转黑白后,弱化了抠图痕迹,但对背景的涂抹与抠图痕迹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支持作者尝试练习,但依然建议后期需要做到不留痕。






崔伟立老师:
作品这一瞬间捕捉得非常到位,两位人物的精神面貌在画面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是今晚分享的六幅作品中,唯一可以点赞的精彩瞬间。
展现老年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作者为什么拍”的主要愿意,那作品的主题思想呢?
临场,有可能!审妆,那可就不一定了,由此看出,标题有商榷和修改的空间,大家见仁见智吧!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背景,作者进行了后期“虚化”处理,使人像处于干净虚化的背景中,突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后期想法很可取。
但后期虚化痕迹还是很明显,希望作者(好友们)在进行后期PS美化时尽力做到无痕。
作品转为黑白后,虽然可以淡化后期处理的边缘痕迹,但大面积空间上的后期痕迹反而明显了。
在表达热闹、喜庆、欢快、现代、时尚等主题时,作品均不宜用黑白影调来表现,还是在彩色版上进行再细化的后期美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很久没看过如此好的倒影作品
你不能不知道的100个摄影技巧
群友照片点评第97期【如何拍水】
让你受益匪浅的100个数码摄影技巧(下)
如何用高调的白色系打造轻松的人像作品
给女神拍照 学会这些技巧很有必要!(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